分享

何均/敲打那失去火焰的命运之灯

 河南文学杂志 2021-06-04


让我们以阅读的方式相遇相知  

敲打那失去火焰的命运之灯

——读林静的《时光剪影》

何  均

       一般情况而言,长诗不好写,从主题到结构,从语言到节奏,都不易驾驭。这是不争的事实。很多诗人写诗多年都没写一首长诗,甚至最终放弃。而林静写起长诗来,显得洋洋洒洒,轻松自如,着实令人钦佩。当然,不是鼓吹一个诗人必须写长诗才能称得上诗人,或者优秀的诗人,写长诗是由诗人的气质、禀赋与修养而定的。一个诗人的优秀不是以诗的长短来决定,而是以诗的质量与价值。真正的诗人,是知道扬长避短的。林静擅长写长诗,且作品也以长诗为主。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值得专家们研究。但读林静的长诗并不感到滞重,哪怕是很沉重的主题,而节奏明快,如行云流水。所以,读者并不拒绝她的长诗。

      林静的《时光剪影》写于2006年9月26日,是组诗《时光剪影》之八,118行,差不多又是一首小长诗,由九个诗节组成,就像九幅时光画图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如诗人塞萨尔·巴列霍在《诗和诗人》一文说:“一首诗就是一个生命单元,它比自然界中富有生气的生灵生动得多。”时光,本身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在时光中穿行并被时光淘洗。而女诗人林静以她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捕捉到了时光的九幅剪影并将其定格,奉献给我们。    

       第一幅剪影:世界逃亡图。“世界正在逃亡 / 即使 / 江河依然东流”,短短三句,境界开阔,气势恢弘,抽象寓于具象之中。 

       第二幅剪影:自然变迁图。“花瓣枯萎着昨夜铃声”、“第一道请柬来自曙光”、“潮声虔诚倾诉 / 季风 / 亿万年变迁”,自然在变,社会呢,自然也在变。女诗人的语言很特别,“枯萎”本是形容词,加一“着”字而动词化处理,增强了诗歌语言的张力。

       第三幅剪影:社会变化图。米沃什在《论检查制度》写道:“想象力必须容纳痛苦,贬值,暴力,贫困,全世界信仰和道德的荒诞,没有什么会被思想所和解,所制服……”诗歌当然也要如此。“八年抗战 / 三年饥荒/ 十年大革命 / 凤山妈祖拆拆建建 /如今的寡妇 / 面对着消失的白沙湖/ 欲哭无泪”,这是一幅沉重的中国历史画卷。女诗人以精练的语言进行高度概括,又以寡妇的特写,再现一个民族苦难深重的历史,感人至深,真让人欲哭无泪了。这一切,是社会使然,还是人为?令人深思。

       第四幅剪影:命运之灯图。“悲哀 / 如雨点般 / 敲打那失去火焰的命运之灯”,命运之灯已失去火焰,还要不断承受悲哀的敲打。这是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因“高墙内 / 连影子都快枯萎了”,人何以堪?但“天空 / 期待狂风 / 吼退蔽日云雾”,那也仅是期待,期待并不等于事实,至少有了这样的愿望,总比一潭死水好。

       第五幅剪影:歌唱信念图。“歌声来自田野尽头”,这是外在的,给人以自然的力量,最后又说,“歌声 / 来自时光深处 / 穿越苦难 / 和摇曳不定的双重火焰 / 直至儿时梦想 / 抵达明天”,这又是内在的,转变为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憧憬。儿时的梦想是美好的,明天总是诱人的,充满希望的。人活在时光中,活的是信念。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

       第六幅剪影:晚霞余辉图。“影子划过晚霞余辉”,将生命的灾难定格,“沉船的马达依然搅动着旅途的渴望”,注意,这是“沉船的马达”,不是起航的马达。“灵魂 / 不倦地找寻着围墙的出口”,“往昔那充满幽香的小径 / 而今 / 只剩下遇难者那无法安息的嘶鸣 / 伴随漫长苦难”。一幕幕苦难,是生命必然经历的一份份沉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时光内容的重要组成,也是时光给生命的馈赠,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

       第七幅剪影:记忆悲伤图。“如今 / 就连记忆都是一种罪孽”,令人何等的悲伤啊!“悲伤的清晨 / 一次次揭开那仍渗血的伤口 / 只为撑起黯然的火焰 / 就这样 / 泪光绵延了一个又一个世纪 / 虚幻与真实 / 都被推到了悬崖边沿”,逼真地写出生存的尴尬处境。但并不绝望,因为“种子来自瓦砾底下”。

       第八幅剪影:童年记忆图。“木棉树是否挺拔依然”,“而那火般的凤凰树却早已难觅踪迹了”,“如火烫籽般的暖意 / 被横行四季的寒冰恣意绞灭”,“与海水缠绵依偎的沙滩 / 通通不见了”,“海风退回来的阵阵腐臭 / 裹卷了所有的花香”。一切的一切,“通通不见了”。时光就是这样严酷,收割着我们生命的一切,尽管“月光下 / 泪光中浮现 / 儿时嬉戏的脚印 / 还有那无拘无束的笑声 /…… ”。

       第九幅剪影:时光倒流图。我们说,时光美丽苦难。但女诗人这里,时光留下的却是累累伤痕,无法抹去。如:“暴风雨之夜 / 丝丝哀号 / 来自病弱天空 / 该如何穿过昏暗的门缝 / 去触摸那颗熟悉而有力的心呢?”,“噩耗如一把匕首 / 扎进愿望之果 / 思念一寸 / 一寸被阻隔”,“子夜将金秋之约 / 连同山影 / 封置在寒冰与枷锁下”,“难觅一丝星光 / 夜空 / 再度被恣意屏蔽”,最后,“江河逐渐消失 / 时光正在倒流”,与第一幅剪影照应,使整首诗前后关联,浑然一体。

       这九幅剪影是时光在女诗人的心灵镌刻的印记,时光通过女诗人之手而转变成文字和美丽的诗句。这时光的印记不仅是女诗人的,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或多或少都有的,正如艾略特在《诗的三种声音》中写道:“但如果一首诗完全只是为作者写的,运用的是完全个人和别人听不懂的语言,因而一首只是为作者写的诗根本就不是诗。”诗最终是让读者看的,就是通过读者的阅读产生共鸣。可以说,《时光剪影》是女诗人林静心灵的记录,也是我们时代的一个侧记。 

2008年2月12日急就于普明村

附:林静简介及诗作


        林静,旅美诗人,现居纽约。1973年出生于昆明,后成长于广东。1990年开始写诗,次年移居北京,2012年移居美国。2006年与黄秋远发起创办《新文学》杂志并担任主编,曾任多个画展策展人、主持全球征文活动、两度获美国西蒙斯国际诗会邀请、主编“中国国画家系列丛书”并撰写乐评,早年音乐作品常被北京国家大剧院和中央歌剧院演出。2015年应北京中华世纪坛中秋国际诗歌节艺术总监、诗人严力先生邀请为诗歌节创作组诗《月光曲》并在开幕式上朗诵。2013、2014及2015年三度获美国作曲家、作家及出版家协会“年度作家奖”。现任国际音乐交流协会艺术顾问。

时光剪影

林静

1

世界正在逃亡

即使

江河依然东流 

2

花瓣枯萎着昨夜铃声

末乐章

钟声

点燃未知世界

第一道请柬来自曙光

潮声虔诚倾诉

季风

亿万年变迁 

3

八年抗战

三年饥荒

十年大革命

凤山妈祖拆拆建建

如今的寡妇

面对着消失的白沙湖

欲哭无泪 

4

悲哀

如雨点般

敲打那失去火焰的命运之灯

高墙内

连影子都快枯萎了

隐私却琢磨起

墙外的雷声

是闷

还是响

天空

期待狂风

吼退蔽日云雾 

5

歌声来自田野尽头

诗句

灵魂之泉

编织信念的摇篮

叹咏时光中

逐渐溢出的光亮

太阳般灿烂

月亮般沉静

星星般闪烁

更如

长空宽广

大海浩荡

一座座雄峰伟岸

长歌短调

掀狂风,卷巨浪

风舒山巅

星云逐一开展

春秋几度

历显君子竹节

歌声

来自时光深处

穿越苦难

和摇曳不定的双重火焰

直至儿时梦想

抵达明天 

6

影子划过晚霞余辉

暮色惨淡

映照孤寂的土地

沉船的马达依然搅动着旅途的渴望

即便

漆黑而布满荆棘

这道路,总会有尽头

夜幕中

孤独而闪光

灵魂

不倦地找寻着围墙的出口

直至墙面上

布满崎岖、殷红的印迹

回忆之泪

闪过微光下

往昔那充满幽香的小径

而今

只剩下遇难者那无法安息的嘶鸣

伴随漫长苦难 

7

如今

就连记忆都是一种罪孽

悲伤的清晨

一次次揭开那仍渗血的伤口

只为撑起黯然的火焰

就这样

泪光绵延了一个又一个世纪

虚幻与真实

都被推到了悬崖边沿

天空画满漩涡之花

种子来自瓦砾底下 

8

木棉树是否挺拔依然

得上网搜索答案

而那火般的凤凰树却早已难觅踪迹了

童年记忆里

如火烫籽般的暖意

被横行四季的寒冰恣意绞灭

再看看

与海水缠绵依偎的沙滩

通通不见了

海风退回来的阵阵腐臭

裹卷了所有的花香

月光下

泪光中浮现

儿时嬉戏的脚印

还有那无拘无束的笑声

…… 

9

暴风雨之夜

丝丝哀号

来自病弱天空

该如何穿过昏暗的门缝

去触摸那颗熟悉而有力的心呢?

噩耗如一把匕首

扎进愿望之果

思念一寸

一寸被阻隔

子夜将金秋之约

连同山影

封置在寒冰与枷锁下

……

难觅一丝星光

夜空

再度被恣意屏蔽

江河逐渐消失

时光正在倒流 

作者简介

       何均,原名何军。男。汉族。1965年生。四川江油人。现居四川绵阳。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北美中西文化交流协会理事。创作以诗歌为主,兼及小说、散文、评论等。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海内外报刊,入编《世界汉诗年鉴》(2005-2006)、《中国诗歌选》(2004-2014)、《中国当代诗库》(2007卷)等。著有诗集《明镜集》《清晨,我遭遇必然的蝴蝶》,小说集《伍镇》,散文集《真意》,作品集《何均作品选》。曾获海外诗人彭邦桢诗歌创作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