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概论】抒情作品与抒情

 地球知识年鉴 2021-06-04

一、抒情的本质

(一)抒发情感既表现感情

1.“表现”的内涵

艺术与情感密切相关,艺术是感情的宣泄或展示。简言之,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在西方,这是抒情理论中的主流观点,一般称之为“表现论”。另一种则指用一个句子来“表达”作者想要传达的某种意义。

作为一种抒情理论,表现论是20世纪西方最为重要的艺术理论,它最基本的内容是阐明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因而这种理论又被称为“情感论”。艺术,就是情感的表现,表现即意味着使情感在外部事物中获得解释,有时通过具体表现力的线条、形式或色彩排列、有时通过具有特殊节拍或节奏的姿势、声音或语言文字。

表现感情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科林伍德认为:表现感情不是显露感情,“线路感情”指以本能或自动的反应来显示个人感情,如喜则微笑,悲则哭泣,苦则呻吟,惧则战栗,这些都是底层面的心灵表现。第二,表现情感不是传达情感,因为传达情感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艺术家要知道他所传达的情感究竟是什么,然后才能通过外在可感的媒介达成目的。第三,表现情感不是煽动情感,艺术的目的并不在于使读者“群情激昂”,使其处于情感的巅峰状态而不能自己。第四,表现情感不是描述情感,不能用抽象语言把内心的情感直接表现出来。

2.“表现”与“情感”的互动关系

情感与表现是互动的,它们彼此相互激荡、相克相生。一方面,情感通过表现才得以定型化。只有通过表现,艺术家才能明确自己究竟要表现何种情感,离开了表现的媒介,情感只是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感觉,而不是后来在抒情作品中清晰表现出来的情感。

(二)抒发情感即传达情感

1.托尔斯泰的传达论

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传达情感,由此可以说他的艺术理论就是传达说。他说“在自己心里换气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在换气这种情感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艺术是这样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思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情感。”

在西方理论史上,托尔斯泰的传达论具有及其鲜明的特点,也具有极其明确的内涵。第一,它强调情感的重要性。艺术家所要着力传达的不是思想、意识、理性、观念,而是情感,这是艺术与哲学、科学的根本区别之所在。艺术家只有具有真情感,才能将其传达给别人;而且这种情感必须具备极强的感染力,否则将难以打动读者,并将导致“传达”活动夭折。第二,艺术只是“传达”情感而非“表现”情感。第三,传达必须接种某种外在符号,如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只有借助这外在符号,才能传达艺术家的内在情感。

2.传达论的社会内涵与美学内涵

“社会凝聚力来自于共同经历和交流着同一种感受,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清晰地意识到别的人也经历着我正在经历的感受,而这又进一步意味着他们进入了一个人人都能经验到的公共世界,而不仅是具有同样的内在感受”。情感的交流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即公开化因为在彼此间的情感交流中,我需要了解你所感受到的东西。是否就是我已经传达给你的东西;你也需要交接,你所传达给我的感情,我是否已经如数收到。可见,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幻情感的公开展示,这样势必使个人的情感成为公众的情感,社会的情感。

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常常借助于文学作品,特别是抒情类作品。

(三)抒发情感即投射情感

在有关抒情本质的问题上,除了“表现论”和“传达论”,还有一种“移情论”或“投射论”。它认为,抒发感情就是“转移”情感或“投射”情感。移情就是投射,即把主管的情感投射于物,形成情感的“物态化”。

二、抒情的原则

(一)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

进入17世纪,在欧洲占据统治地位的古典主义文学运动。古典主义即强调“古典”,又崇尚“理性”,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布瓦洛。唯理主义是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它强调理性对情感具有绝对的优先性。

作为一种艺术精神,古典主义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思想倾向,古今中外都可以找到古典主义的影子。在古典主义看来,人类不仅具有情感,而且拥有理智,而理智对情感的扼制,指导作用表现诸多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将其纳入一定的伦理范畴,来规范它的表现形态。情感是可以抒发的,但抒发情感并非宣泄情感。

(二)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

浪漫主义特别倚重情感。一般来说,浪漫主义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情调直抒胸臆。浪漫主义心目中,艺术乃是人类情感的表现,而表现就是外溢、宣泄和喷涌。中国传统抒情原则应该属于古典主义范畴。

(三)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

象征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的象征主义指19世纪中叶以法国为黑妞形成的一个文学运动,有别于传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学运动。

在狭义的象征主义中,波德莱尔以诗的形式为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确立了基调,他提出了“交感说”。“交感说”本是一种神秘主义玄学,18世纪时由瑞典哲学家斯威斯登提出,他认为无论是在人与人之间还是在人的各种感官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隐秘的、交相呼应的关系。

(四)抒情的一般原则

第一是诚挚原则 这是抒情的基本原则,要求艺术家在抒发情感时必须真诚可靠,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挚感受,无论这种感受时美是丑,是善是恶。

第二是独特性原则 情感并不是一般性概念,而是主体在某一特定环境中为了某一特定事件而产生的某一特定的感受。

第三是感染性原则 真正的舆情艺术一定会使读者神不知鬼不觉地受到感染,它消除了艺术家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读者感到那艺术品仿佛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因为它将他内心很久以来想要表现的情感彻底、充分地表现出来。

三、抒情的途径

(一)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二)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四、抒情的策略

所谓抒情的修辞策略,是指运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从文学史和修辞学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辞策略有许多。

1.意向

意向 是抒情文学的第一构成因素,是抒情作品的根基;它是现代西方文学批评中最为常见的属于,也是语义最为暧昧的术语。在抒情理论中,可以粗略地将其理解为“心里画面”。

现代诗中充满了丰富曲折,复杂多变,含混朦胧的“心理画面”。

2.隐喻

真正把喻词的功能发挥得淋淋尽致的还是隐喻。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隐喻”是按照西方的标准提出的,它包括一切比喻形式(明喻、暗喻、隐喻、曲喻等),因而它与中国语境中的“隐喻”存在差异。隐喻实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文化行为。

3.典故

典故对构成隐喻的“彼类事物”和此类事物做出限制;隐喻中的“彼类事物”在典故中变成了神话或历史事件,隐喻中的“此类事物”在典故中变成了当下事件、情状或环境。因此,典故能够借助历史与现实在相似性基础上的相互映照表现一定的思想与情感,借助古代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篇美句,寥寥数语即可达到非常效果。

4.悖论

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抒情作品不必处处合乎逻辑,因而常常具有悖论的性质。

悖论这一术语院子恰兹的“伪语”,“伪语”指与客观、准确的科学叙述截然相反的叙述方式,但最终由于美国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在布鲁克斯那,悖论不仅是语义陈述上的特征,而且是文学结构上的特征,特别是诗的结构上的特征。他宣称:“诗的语言就是悖论的语言。”创造悖论的方法有很多,但它有一个基本的原则——违背常情地使用语言,或者以“暴力”扭曲语言的原意,使之变形;或者把逻辑上本不想干甚至相互对立的语句联在一起,令其相互碰撞,使之扭曲;或者借助一些表面看来并不恰当的比喻,令人一时不明就里。

五、抒情的传统

(一)抒情传统的形成

文学创作源于人类“表情达意”的强烈冲动。远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就以口头语言表达,创作了丰富的口头文学,形成了文学的原初形态。在各种文体中,无论就其起源而言,还是就其内容而论,诗歌无疑具有代表性。

(二)不同的抒情传统

在西方人的视野中,诗不仅是抒情的,除了抒情诗,还有其他类的诗,如史诗、叙述诗、议论诗、讽刺诗等等。严格地说,西方人虽然对:韵文这种形式十分执着,但对其中的“抒情”意味毫不关切。

西方公认的抒情诗,充斥着过多的哲理性、思辨性议论,这无疑削弱了抒情诗的抒情性。戏剧如火如荼之日,就是文学登峰造极之时;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和西班牙,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法国,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德国,都是杰出范例。而且,戏剧所表现出来的戏剧性,也深深影响了西方其他各种文体的内容与性质。而中国的情形与此相反,不是戏剧影响抒情诗,而是抒情诗影响戏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