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康大楼下这张长凳一放就是五年,是谁在坚持为上海“点灯”

 cxag 2021-06-04

今年是大隐书局创办五周年。从五年前,在武康大楼底层摆出一张长椅,为过路行人和读者提供一方遮风蔽雨的空间,到如今在上海拥有13家实体书店、运营5家公共图书馆,这一源自上海本土的书店空间,已经成长为一个日趋成熟的文化品牌。


上海书店品牌进驻长三角

日前,大隐书局发布了主题为“海上大隐共潮生”的阅读报告,以覆盖上海8个区的12家大隐书局门店为样本展开分析调研。五年来,大隐书局在上述门店的到店读者达643万人次,累计为读者提供40余万种图书和200多种国内外期刊,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社科、艺术、科学、财经、管理、少儿等多种门类。

图片

大隐书局首家门店开设在武康大楼底层

与此同时,大隐书局还累计开展5600场/次的阅读分享、文艺演出、艺术展览、艺术导赏、手作体验等各类文化活动,举办活动数量居全国实体书店品牌之首,共有520余位文化名人到书店与读者互动。

2016年,大隐书局在武康大楼底层开设首家门店,以“为城市点一盏灯”为理念,为彼时尚在彷徨中的上海实体书店市场注入一股新鲜血液。随着杨浦创智天地店、临港大隐湖畔书局、奉贤九棵树艺术中心店以及位于徐汇区的“海派书房”等复合文化空间相继问世,大隐书局也于2020年首次进驻长三角,在苏州开设“云栖时光·大隐书局”。

图片

苏州店

今年5月,大隐书局首次进驻台州,将在台州葭沚老街建立大隐书局(台州店)暨葭沚老街图书馆项目。在这条形成于清末民初,且具有地标性质的文化老街,来自上海的“大隐”不仅将继续“隐逸”在一片按照古建筑文物要求修复的老街、老宅中,也将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开发集合图书阅读、文化体验、商业消费、旅游服务和公益性图书馆的融合业态。

图片

台州店效果图

《武康路》和东野圭吾最受欢迎

上海作为大隐书局的大本营,自2016年5月开出首家门店起,五年间经历了到店人流、读者喜好和文化活动热度的多次转变。最新的阅读报告首次披露了五年来最受大隐书局读者欢迎的10位作家,分别是东野圭吾、周雯、陈磊、刘志刚(北猫)、蔡澜、余华、杨绛、蒋勋、尤瓦尔·赫拉利以及刘慈欣。

在大隐书局历年来的图书供给中,各种类型的图书按数量占比排序依次是文学、少儿、政治军事、工具书、期刊、文化、历史、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等类别。最受读者欢迎的为文学类,这也与大隐书局的定位相符。

图片

大隐书局海派书房

在10本历年来书局最畅销图书名单中,《海上遗珍:武康路》《邬达克留给上海的30幢经典老建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建筑可阅读”活动的持续开展,并且对读者的阅读选择产生了显著影响;《活着》《看得见黄山的村庄》从侧面反映了上海读者对于生命、文化主题的思考。同时上榜的还有畅销不衰的《菊与刀》《我们仨》《解忧杂货店》《生活需要仪式感》《自控力》《小巴掌童话》等图书。

大隐书局方面表示,这份来自线下门店的畅销榜,不同于网络书店的排行榜,折射的是实体书店在城市精神空间、知识体系构建中所能发挥的独特作用。

从“纯卖书”到复合型文化空间

报告中还有值得欣慰的一点:尽管上海书报亭总量逐年减少,但上海市民阅读报刊的习惯依然保持。近年来,大隐书局逆市而为,在实体书店中增设书报亭,提供报刊零售和订阅服务。从2017年销售962册,到2020年销售量达74775册,再到2021年前4个月就已达到43241册的销量,呈现了报纸期刊类读物良好的增长趋势。

图片

武康大楼店内景

单纯的图书零售业态已经被复合型的文化空间取代。以书店为载体,大隐书局开始立足城市文化体系的构建,五年来举办的5600场活动中,手作体验活动最受欢迎,共计2060场,也映射出上海对传统工艺和非遗保护的重视。阅读分享类活动作为书店主业也热度不减,五年来共举办1620场。此外,书店还举行文艺演出750场、艺术展览190场、艺术导赏980场。

到访书店的人群年龄结构也值得思考。参与调研的上海12家大隐书局门店中,到访实体书店的主体人群为36-50岁,占比达26.6%。其次是9-19岁,占22.7%。读者在书店逗留期间的行动亦有特点:阅读人群占21%;购物占27%;社交占19%;用餐占11%;参与活动占16%。也有约6%到店“放空”的人群,从侧面印证书店具备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功能。此前让实体书店颇为“头疼”的“只看不买”问题也有所变化。五年来在大隐书局购书的读者中,年度人均购买图书达3.1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