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千五百年前的人怎么求雨?从甲骨文里的“爻”字说起

 抱雪斋读易笔记 2023-07-28 发布于上海

我们在“《周易》说文解字”系列里面已经说过,“爻”字本身有交、效等含义。

今日看到徐山先生一篇说“爻”字的文章,文中举出甲骨文里面的“爻”字用法,更进一步肯定了我们之前的理解,现将心得分享如下。

一、“爻”和雨

甲骨卜辞中“爻”出现的语言环境中,多有占雨之事的记录,如:

  “庚寅卜,贞:翌辛卯王爻,不雨?八月。”(《甲骨文合集》6)

  “丙寅卜,□贞:翌日卯王其爻,不遘雨?”(《甲骨文合集》12570)

从两段爻辞的文意看来,都与商王占问是否有雨相关。

其中,“爻”就是一个商王实施的动作。徐山先生把这个“爻”理解成“占爻”,认为是占卦观爻之意,实际上并不准确。

甲骨文里的这两处“爻”,明显就是“交”的意思,与卦爻无关。(“爻,交也”——《说文》

二、“交”和求雨

我们在《周易》天文历法密码系列中已经说过,古代的“交”字,本身就是一个交胫之人的形状。

《说文》解释得更明确:“交,交胫也”。

古代的交胫之人,表现的是雩祭上求雨之巫的形态。

交胫求雨的历史在我国已经有至少五千年,大地湾遗址地画上已经出现交胫之人的形象。

大地湾遗址交胫之巫的地画

甲骨文里面的“烄”字,也是一个交胫之巫被架在火上焚烧求雨的样子。到了春秋时期,还有因为大旱而“焚巫”的记载。

三、交感之“爻”

甲骨文里面商王所实施的“爻”,实际上应该也就是一种类似交胫之巫所实施的求雨巫术。

这种巫术的实质,就在于一个“交”字,即通过天人交感的方式来求雨。

这种求雨的方式在古籍中也能找到。最著名的就是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祷雨于桑林的故事。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悦,雨乃大至。——《吕氏春秋。顺民》

汤祈雨的方式,是焚交胫之巫的改良版——毕竟不能真的把自己烧死,剪个头发指甲什么的意思意思就好了。

有意思的是他祈雨的地方,叫做桑林。这个地方,实际上是古代举行“社”的场所,所以又叫做桑林之社。

汤自伐桀后,大旱七年。殷史卜曰:'当以人祷。’汤曰:'吾所为请雨者民也,若必以人祷,吾请自当。’遂斋戒,剪发断爪,以己为牲,祷于桑林之社。言未已而大雨,方数千里。”——《艺文类聚》卷十二引《帝王世纪》

桑林作为“社”,是仲春时节社日里男女自由交合的场所。

“燕之有祖泽,当齐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云梦也。此男女之所乐而观也。”《墨子。明鬼》

桑林因为是男女交合(即所谓“野合”)的场所,自然也就有阴阳交合,天人交感的意味,商汤选择在桑林祈雨,显然也是要借助此地的阴阳交感之力。

巧的是,古文“爻”字由两个“五”字组成,而“五”的意思,正好也是阴阳相交之意!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