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化就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建议

 记录美好生活的 2021-06-04

世界经济论坛《2020未来就业报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0)预计,到2025年,新技术的引进和人机之间劳动分工的变化将导致85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同时将创造97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未来20年,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技术的进步,将使中国就业净增长约12%。

新型数字化就业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岗位特征: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入;区域特征:就业向中西部延伸,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劳动者特征:就业门槛不断降低,微经济成就业新生力量

数字化就业发展趋势展望,数字化就业保障全面覆盖,新业态劳动用工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未来,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用工和社保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更好地帮助新职业和灵活就业人员融入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高质量职业培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缺乏统筹管理。多年来,各地、各部门、各行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等都积极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近年来,下岗再就业工人、返乡农民工及其他重点人群的职业技能培训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培训项目日益增加。但是,由于缺乏统筹,标准不一,一些地方对重点人群重复培训,资源浪费,培训标准和统计工作各自为政,多部门协调机制有待建立。

2.学校培训动力不足。目前,各类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主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缺乏将教师参与社会培训服务计入教师工作量等激励政策,加上按照财务“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职业院校培训收入需要上缴财政,学校无权支配,影响学校开展培训的积极性。

3.培训内容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目前,职业院校的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不同程度降低了培训的吸引力。由于缺乏与企业沟通,不能准确了解企业的培训需求,在培训实施中采用传统单向知识传输的教育方式,不善于通过理论学习、角色扮演、案例分析、项目设计、小组讨论、教学观摩、教学反思、技能展示、书面评估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地渗透和强化的教学方法完成培训课程,难以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导致企业不愿把提升员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培训交办职业院校完成。

4.培训师资质量难以短时间内提升。其一,教师数量不足。职业院校教师编制是以全日制在校生数量进行配备的,不少学校教师上课每周达到16~20节,再加上繁重的学生管理、技能实践锻炼以及学校相关工作,任务相当繁重。若再开展培训工作,教师难以应对。其二,胜任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教师不足。由于职业院校教师大部分毕业于普通高校,难以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应用课程的教育教学法,加之对企业员工的学习需求与动力缺乏了解,无力开展高技术含量的培训业务,并且这种现象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善。

5.培训标准和监督体系不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标准体系不健全,培训结构缺乏统一的考评标准和监督办法。由于缺乏监督评价,许多培训机构无法保障培训质量。没有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和等级标准体系,导致职业技能培训等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学习成果得不到认定、积累和转换,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无法融通。

加快推动数字化就业发展的建议

建立数字化就业学习和培训体系,打通政府、行业、企业间各层数据,建设一站式就业信息及服务平台,为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事务办理服务。持续完善新职业认定,加强对职业能力与发展的研究。加强对数字化就业、新职业的正面宣导工作,使从业者有规范、有方向、有榜样、有出路。鼓励互联网平台加强普惠措施,向特殊人群适度倾斜,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让更多普通劳动者和生产者共享平台发展红利。

首先,数字工具的形式和内容决定了部分岗位天然具备远程办公条件,如内容创作、开发、设计等岗位。微信生态调查数据显示,六成左右运营者认为内容创作、开发、设计等岗位可以远程办公,但仅有17.4%的运营者认为职能类岗位可以远程办公。

第二,远程办公应用日趋成熟,企业微信作为市面上主要的远程办公应用之一,目前服务超过550万企业客户,月活跃用户数1.3亿,并与4亿微信用户连接。第三,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冲击下,远程办公作为安全性较强的工作形式,得到了极大推广,考虑到这种方式成本较低、效率较高,很多企业目前仍在延续使用。

数字生态是数字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发挥网络和渠道效应,连接供给与需求,提升了行业整体生产效率。特别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从十年前的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就业,到如今逐渐火热的依托直播平台、内容平台、生活平台就业模式,数字生态平台带动就业创业比重上升。《2020年生活服务业新业态和新职业从业者报告》指出,仅美团平台上因新业态而孕育的新职业就超过70种,包括网约配送员、数字化运营师等。国家也积极发挥平台带动作用,2020年人社部启动了《数字平台经济促就业助脱贫行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