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 : 成大事者,先看透人心,学会利用人性(深度好文)

 餐意院 2021-06-04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刘邦

田子方是子贡的学生,也就是孔子的徒孙,学问很好,魏文侯以他为师,对他很尊重。田子方的地位,大致相当于魏文侯的国师,跟忽必烈的金轮法王差不多。国师嘛,一般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形式大于内容。金轮法王虽然身为国师,却一味好勇斗狠,政治上毫无作为,对忽必烈治国贡献缺缺。田子方这国师就不一样,跟魏文侯喝喝酒听听曲,顺便给魏文侯提点合理化建议,这才是国师应该做的。

忽必烈

田子方实际提出了很多领导的一个通病:管得太细。他认为领导应该懂得他的下属,但不需要懂得他的下属干的具体业务。如果领导对具体业务太明白,恐怕就会不太明白他的下属了。这对一国之君太重要了,国君最要紧的是选人,而不是自己去撸起袖子干。刘邦就做得很好,他自己不能带兵打仗,但是他选的韩信能。相比之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自己亲冒矢石,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结果把他的人韩信推到刘邦那边,韩信也最终成为他的掘墓人。

项羽

这方面的名言警句也很多,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务于精纯,观其大略”。观其大略是赞扬诸葛亮的,可惜后来他当丞相时没能做到观其大略,他是著名的事必躬亲,结果把自己活活累死。魏氏春秋曰:亮使至,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宣王曰:“亮将死矣。”所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诸葛亮

据说诸葛亮是担心别人不如他尽心,所以他就事事亲历亲为。一般来说,打工者是不如老板尽心,打工者只是要钱,老板创业失败可是要命。虽然诸葛亮也是打工的,但是他把打工当成了事业来干。他担心别人不如他尽心,但是这话绝对不能公开说,说了一定伤人心,别人就干脆乐得甩手不干,以后他就不得不事事亲历亲为了。而且正是因为打工者不会尽心尽力,所以你是老板而他是打工的。要是人人都尽心尽力,那都去当老板了,谁还来打工?

老板

所以领导要正视下属打工者不像他尽心尽力的现实,知人善用,而不是不用,凡事都自己来,必然是自己累死。

想了解更多资治通鉴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购买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