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门诊开药治疗糖尿病,还是应该住院治疗糖尿病,看完这篇文章您就懂了

 宁静致远2023 2021-06-04

上班路上,平车上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突然对我说:“张主任早啊!我是谭某某,医药学院张某某的同学”。

我感到有些吃惊,忙回答:“是你啊!5年没见了,上次建议你住院系统治疗,后来没有住,开了一些药,这些年也没见你来过。这次是怎么了?”

谭某某答道:“哎!当初自我感觉良好,就是胖点,没听您的,还找了一些偏方、秘方,后来并发症重了,半年前开始透析治疗。近几年没好意思找您看病了。”

听完谭某某的介绍,我感到非常遗憾,他才40多岁呀。现实生活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像谭先生一样,一听到住院系统调理身体就抗拒。

这与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有关系。

在门诊开药治疗糖尿病,还是应该住院治疗糖尿病,看完这篇文章您就懂了

只关注血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血糖24mmol/L,太高了,尽快住院调整血糖吧!”

这是医生对糖尿病患者负责任的治疗建议。

然而,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却是这样想的:

“我自己感觉还可以,就是体重减轻了些,没有太多不舒服,医生给我开点药吃吃吧,血糖降下来就没事了。糖尿病不严重就不用住院了吧。”

有时,医生迫于无奈可能就真的开一些降糖药,也许血糖能降一部分,仅极少数血糖也能降至目标范围。

这样治疗,真的解决问题了吗?

这就是所谓的“为降糖而降糖”, 对待糖尿病就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真正的糖尿病专家就会提出许多问题:这位糖尿病患者的具体类型?胰岛功能如何?有无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有无各种合并症?哪些降糖手段对患者短期或长期将会获益?患者该掌握哪些控糖技术?等等。

不是所有问题在门诊都可以解决,有时需要住院系统检查和治疗。

谭某某如果接受正规治疗,5年的时间不会步入透析患者的行列。

他才40多岁,本应是家庭的顶梁柱,为国家社会创造价值,实现自我抱负的人生黄金年龄段。就是因为“自我感觉良好,糖尿病不严重就不用住院调理”这样的理念,造成了目前的结局。

当医生建议您住院调理时,尽量听从医生的建议,这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一种表现。如果不能安排住院,也一定要与医生商量最优的治疗方案,不要像谭先生一样自作主张地进行治疗。

15种情况下,糖尿病患者需要住院

1.新诊断的1型糖尿病。

2.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需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或评估,或血糖较高需考虑胰岛素强化治疗者。

3.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不能明确分型,需入院进一步明确分型。

4.糖尿病妊娠或妊娠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或已妊娠时,或妊娠糖尿病患者经门诊治疗血糖不达标者;合并严重急、慢性并发症者;妊娠期需启动胰岛素治疗者;在产科住院的妊娠高血糖患者,依据血糖情况,必要时也应请内分泌科进行血糖管理)。

5.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KA) 、高血糖高渗状态和乳酸酸中毒伴高血糖等。

6.糖尿病血糖控制差或不稳定,经门诊调整治疗不达标者。

7.病程长,需进行慢性并发症筛查或评估的糖尿病患者。

8.糖尿病合并各种应激状态,如心脑血管意外、创伤、感染和手术等。

9.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不达标者。

10.糖尿病合并各种严重慢性并发症,如各种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糖尿病足溃疡伴或不伴感染等。

11.糖尿病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如肝、肾、心、肺功能不全等。

12.特殊类型糖尿病。

13.糖尿病患者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低血糖或经常出现低血糖症状者。

14.需要安装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

15.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胰岛细胞移植或干细胞治疗者。

建议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及时找到合适的医院,合适的医师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作者:张美彪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单位: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海南省中部区域医疗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