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兵器时代的协同作战阵法,八阵图在实战中的作用是否名过其实?

 眼泪的慈悲 2021-06-05

古代军队临战之前,必须要根据作战任务,然后通过自身的兵力、战场的地形和敌情,进行军队阵型的部署。作战之时,军事统帅再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适当变换阵中的兵力、队形及相应距离,以便更好地适应战场的变化。

诸葛亮所创的八阵图,则是在魏蜀双方的对峙中,曹魏一方在兵种、兵力皆占优势的情况下,为了扭转不利的局面,因而结合前人古八阵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新型的阵法,来满足削弱甚至抵消敌方优势的军事需求。

八阵图的由来

汉末时期,曹操占有了开发成熟、资源众多的北方地区,人口接近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拥有极大的战争潜力;有了人口的红利,兵力自然也是最多的,常备军大约在30万左右。曹操初期以步兵为主,不过在占有了西北等产马地区后,骑兵成为曹氏陆军中主要发展的方向。

使用冷兵器作战的时代,骑兵所具有的高速、机动的突击能力,骑兵成为魏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决定胜负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骑兵中的精锐“虎豹骑”,其强大的杀伤力,更是天下闻名。

以曹魏作为主要对手的刘备,所拥有的地盘较小,益州之地还处于尚待开发的状态,因此刘备的常备军只能保持在10万左右,而且还是以步兵为主。蜀汉的南中地区虽然也能产马,但其能力特点无法与秦陇骏足相比拟,史籍上也无记载蜀军有大量使用骑兵作战并取胜的战役。因此要与拥有大量精锐骑兵的魏军相抗衡,必然要考虑如何抗击骑兵团强大的冲击力。

早在汉文帝时期,晁错就已经总结了步兵对付骑兵的战法,以轻车和弩箭较为合适。例如汉将李陵曾于公元前99年,率步兵5000人进至浚稽山时,被3万匈奴骑兵包围,便将战车布置成阵型做掩护,以弩箭予以还击,匈奴骑兵在弦响声中皆应声以倒,伤亡数千人后无奈败走。后来匈奴骑兵增至8万再度来袭,李陵且战且退,转战十余日中杀敌众多,最后箭支不足才被歼灭。

由此可见,如果能够系统地设置不利于骑兵发挥高速、机动优势的障碍物,并以此为依托保护士兵,同时发挥出弓弩的杀伤力,这应该是魏蜀军事力量对比的基本形势下,适用于蜀军的最佳战术。诸葛亮既熟悉历史又精通兵法,自然对用车、弩压制骑兵的研究非常上心,所以他对弩兵的建设以及战车、兵器的改进极为重视,因此八阵图可以说是蜀弱魏强的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八阵图的应用和原理

骑兵的优势在于高速驰突,冲击力强,能够容易撕裂敌军的阵型,再将敌军不断分割而歼灭,因此利用骑兵作战需要有较为充分的空间才能发挥出它的威力。

军事作战的指导思想历来主张,在与敌人殊死搏斗的战场上,只有先想方设法保存了自己,才能为消灭敌人并取得胜利提供了可能。诸葛亮创新的八阵图正好这一军事思想相符。他运用八阵图虽然不能每战必胜,但却较好地保全了蜀军的有生力量,使其 战斗力未遭受较大的损失。

诸葛亮针对骑兵的特点而采用战车布阵,首先能够截阻骑兵的高速驰突 ,最大限度地保持己方阵形的完整,为将士提供了有效的屏蔽和护卫;其次,阵内车辆的密集分布,行列间的通道非常狭窄、曲折,骑兵难以快速穿插通行,行动的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失去了速度的骑兵无法发挥出驰突、冲击、践踏的优势,只能在原地任由对方步兵围剿。

为了解决魏蜀双方交战之地多为山地高原的影响,常规的双轮大车难以适应丘陵、山区的崎岖小道,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两款小车作为替代品;同时针对传统劲弩射速慢的缺点,将其加以改进设计出“元戎”弩箭,这种连弩可单兵使用,一次装填即可连发十支弩箭,与劲弩相互配合之下,杀伤力与以往相比呈几何级的增长。

八阵图的布阵与运用

根据史料显示,诸葛亮的八阵图为步兵、弩兵、车兵、骑兵组成混合兵种的方阵,按照 “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 ” 的方式组合而成并且彼此对称。

大阵位于中央,由16个小阵结成,八阵各由6个小阵结成,部署于四周,组成一个互相协同、互为犄角的大方阵。步兵及弩兵交错配置在各阵中,阵型的外围布置拒马、鹿角等障碍物,部署游骑 (机动骑兵) 二十四阵于阵后,另以车作为步兵、弩兵掩蔽物布阵,充分体现了步、弩、骑、车多兵种混合协同作战中的高等运用。

在实际的应用中,当敌军进行骑兵集团式冲锋时,阵中的弩兵先以劲弩迟滞其行动并杀上一部分骑兵;敌骑快要冲锋至近距离时,己方以障碍物结合使用连弩进行密集射击,再灭杀敌军一部分兵力;敌军冲至阵前时,步兵以军车为掩护,用长枪对敌骑进行刺杀。

当敌骑闯入阵中,由于每个小阵与中阵之间都是由战车结成的封闭式的战斗单元,能够同时进行独立战斗;而敌骑则因受到战车的阻碍与限制,兵力会被逐渐分割隔离,队形变得杂乱无章,只能在各个小阵的通道中通行。

此时己方的步兵和弩兵则可以依托各自的车阵,以手中的长短兵器对敌骑进行攻击;与此同时,己方骑兵则开始对敌骑实施迂回、穿插、侧击甚至包围,并对撤退的敌骑进行追截行动。

八阵图的特点在于它的小阵与中阵之间是既能独立战斗,又能相互勾连支援的战术单元,因此很难出现被一点突破,全线动摇甚至崩溃的情况,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是成阵之后每一面都是正向,都有侧翼、后方预备队,所以敌军无论从哪个方向进行攻击,都不必进行较大的队形变换或调整,加强了阵型的韧性和防突袭的能力。

八阵图的缺点

在充分肯定八阵图的实战作用时,同时也应该看到它存在的一些缺点。首先是攻击力不强,八阵图排兵布阵强调防御,以较多的兵力构筑成强大的防御阵势,导致投入到可进攻的兵力显得不足,担负主要攻击任务的游骑的攻击力不强,极大地影响了八阵图的作战能力。

其次是快速机动能力太差,八阵图要求阵中队伍在前进或后退时,都要保持相互固定的位置来保持队形,快速的行动容易破坏阵法的队形,这暴露其行动迟缓的不足,很容易导致己方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中贻误战机。

总体来看,八阵图虽然是攻守兼备的阵法,但侧重于防守为先,这与魏蜀当时的兵力对比相适应,也与诸葛亮为人审慎,用兵先求不败而后胜的军事思想有关。

结语

整个冷兵器时代的发展,战阵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有一元到多元,单一兵种到多兵种协同作战等,诸葛亮所作的八阵图可以说是达到了古代战阵的较高水平,在三国及以后一段时间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军事装备、技术都发生了很大变革,八阵图也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魅力。

任何一种可用于实战的阵法都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这是自然规律。八阵图是为了解决当时战争中有关战术问题而出现的,因而必然与当时对峙的军事形势有所关联;同时它受制于当时军事科学发展的基本状况,是从前代某些军事科学成果推演而来,往后必然会被其他的事物超越而取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