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钟展艳:写作,遇见更好的自己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1-06-05

写作,遇见更好的自己

中山市民众镇育才小学/钟展艳

63日,《教育测量与评价》杂志的雷熙编辑发来信息,大意就是让我阅读文章《2018-2020年美国AP英语语言与写作试题评析及启示》的清样,确认文章的全部内容,包括作者的基本信息和正文的数据,目录写的是理论版高考版正文,第二天要签字印刷。看到这条长长的信息,我心中颇为感动。这意味着之前等待排期的文章都已经刊发了,新的征程已开始。登上讲台后,论文写作与发表的从0到1,从1到6都在这个期刊,心中的感激之意难以言表,无论是对于郭哥及宝藏组织,还是对于这个期刊。

一、确定选题

6篇论文都是和测评有关系的,是比较视野下的测评案例研究。选题的缘由是阅读了相关的论文,冯生尧教授及其学生在刊物上发表了这一类论文。阅读后,我就萌生了模仿写作和模仿投稿的想法。这些论文是我加入写作组第一期写的,现在看来论文有诸多不足,编辑的建议里也提到,比如摘要要重写,阐述研究目的,框架请调整,启示比较空泛等等。经过三期的学习和写作,再看原来的初稿,自己颇感惭愧。不过,每一次看到建议之前,映入眼帘的一句话是“文章选题不错,研究还是比较新的”,我想这也可能是这些不足被包容的原因之一吧。好的选题可能会有被多看一眼的机会,这样的鼓励也给予了写作者坚持的动力。后来,我在写作组的指引下,撰写了和比较相关的好几篇论文投到不同的刊物,看到“选题不错”的反馈时真有一种被理解的喜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团队的鼓励,每一次有用稿邮件,郭老师都会在群里给予真诚的鼓励,团队的伙伴们也会表达美好的祝愿,这给予了一个笨拙的初学者极大的鼓励。

二、不断修改

目前,雷编辑整理了我所撰写的5篇稿件。每一次的稿件都会有1改、2改、3改、定稿、清样,这个过程可见编辑的专业负责,也体现了写作需要反馈和不断修改的理念。起初,我并没有关注这些修改稿件,后来我为每一篇文章建立一个文件夹,放上作品初稿、编辑1改、作者1改、编辑2改、作者2改等,以记录一篇文章由初稿到定稿的变化,从中也可以反思自己撰写论文的过程。

这一次论文最终的题目是《2018-2020年美国AP英语语言与写作试题评析及启示》,这是测评类的选题,这种考试是当地的母语高考相当于我国语文高考。之前,在华中师大参加论文写作培训时,有编辑提出了启示类论文写作的框架,包括研究内容、相关特点、借鉴与启示等不同的板块,这样的框架是具有迁移性的。

数次的修改,论文从5000多字变成9000多字。记录每一次在雷编辑的指导下,论文修改如下。

1次,编辑修改了框架,将初稿的启示拆分为试题特点和启示两个板块。修改建议提出试题特点部分这里要站位更高,总结AP英语主观题命题的共同特点,呈现这类试题的优势。同时,增加近几年的试题,反映测评的动态。

编辑的建议对于写评价类文章是有参考意义的,好些学科刊物也是有评价栏目的。若作者的这类稿件在当年没有录用,可以增加新一年的试题,进行修改后再投稿。最近,我在做非连续性文本的选题时,一家期刊的编辑提出修改建议,作者可以梳理由这项考试开始的年份,比如2004年到今年,这项考试使用非连续文本的情况列表说明,表格包括年份、类型(如表单、图表、地图等)、具体内容。这是跨不同年份的研究,更好地说明命题的特点或趋势。

另一项建议就是启示需要基于所选试题的特点,结合我国高考英语或者语文主观题存在的问题,提出适用于我们国家高考主观题命题的经验。请针对特点,给出几点具体的建议。借鉴与启示部分是比较异同,具体的建议一般是用课例或者试题的形式呈现,归纳出可操作的建议。这也促使我查阅、收集和研读我们当地中小学语文考试试题,找出其亮点,或者写出期待之处,有时也会涉及相关主题的课堂教学案例,组里平时的课例撰写就会派上用场。

2次改,编辑的建议是特点和建议似乎比较重合,看在语言上能不能做区分,不要完全一致。这是我针对特点给出建议,理解不到位。重读了祝新华教授的促进学习的评估书籍及有关文献,我重新拟了一些标题,每一条建议下的案例也进行了重构。

3次改,编辑反馈了主编审稿后的建议,主编希望建议启示部分面向写作评估改进的,作者所拟的标题和内容更像是教学建议,修改要凸显评估的方法。这个建议启发我区分指向教学或者指向评估的建议,其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4次改,主要是翻译和表达的问题。编辑圈画出部分翻译不通畅的地方。核查资料后,我把反馈发给编辑。翻译问题确实是在撰写这一类论文的挑战之一,翻译后多琢磨,打印成纸质材料,不懂的向专业的英语老师请教应该可以解决。

文章不厌百回改,每一次和编辑交流的过程都是宝贵的学习经历,作者收获的可能不止几个散点,而是做一类文章或者更多文章的方法建议。

三、坚持相信

郭老师常提醒成员们聚焦,找自己的自留地,伙伴们也不断在专业阅读、教学实践、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寻找自己所要聚焦的点。在坚持的过程中,写作者可能会听到不同的声音。但别人的评价有时可能也没有那么重要,做自己是难得的。

我自己在做这类选题的过程中时常听到不同的声音,我甚至不时会怀疑自己所做的用处何在。但是,每一次做这种选题,编辑给予了反馈,这学期库存告急时,又给予了自己坚持前进的动力。最近,一位老师很高兴地说,她所做的综合学习比较研究得到期刊录用,这是完全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但是我听了发自内心感到高兴,作者坚持努力,这样的选题是被欣赏和肯定的。近期,期末备考,老师们在讨论期末即将新增的一种题型,准备时存在困惑。此时忽然想到,之前做的某个区域的比较测评研究是有这种题型的,这个地区做了比较多年的探索,也许在备考时可以借鉴和提供给学生练习。这样,研究就派上了实际用处,并非纸上谈兵,就像一个小伙伴所说这是积淀的过程。

写作是成长的过程,编辑和同伴的沟通交流推动着自己向前行,期待在写作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