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罍霝甑斝簠觯甗,青铜器的名字

 泰阳汉子 2021-06-05

去年在国内逛了很多博物馆,到了夏商周礼器的片区,常遇到许多生僻字。

那字长得就像一个青铜器,极为生动有趣。有些博物馆好心的标出来了,有些则没有,常有人看得一脸懵~

喏,我呕心泣血整理出来了。有些字生僻到,打出来都很费劲!!!

其中酒器、食器、水器是最多生僻字的,模样都长得奇奇怪怪~

酒器:

有爵、觯、觥、觚、尊、卣、壶、斝、罍、缶霝等 

这不是生僻字,但因为是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不介绍不合适。

《说文·鬯部》:“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爵身前有倒酒的流槽,后有尖状尾,杯身下有三足。

此物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爵,夏代,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现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觚gū

饮酒器。觚最早出现也是在夏代二里头文化,盛行于中国商代和西周初期。

样子嘛,顶部喇叭口外张,细细的腰,圈足,高台座。

青铜觚,商代,高37厘米,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铸有铭文“父乙车衢”四字。安阳博物馆藏。

尊是非常重要的酒礼器。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双手捧酒樽,表示进献,本义为一种用以盛酒的礼器。

因“尊”字又引申出“尊重”“尊贵”,“令尊”“尊姓大名”等。总之大多是很厉害的词语。

四羊方尊,商代晚期,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觯 zhì

尊者举觯,卑者举――《礼记·礼器》

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圆腹,圈足,形状像个小瓶,大多数有盖。

伯觯,西周,出土于山西绛县横水倗国墓地,上面刻有铭文“伯作宝彝”。山西博物院藏。

觥gōng

这个字不算陌生,我们现在还经常用觥筹交错来形容热闹的酒局。

觥是中国古代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器型多以动物为主。

牛觥,商晚期青铜盛酒器,牛身,盖上有之虎。1977年湖南衡阳包家台子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盉hé

 “盉,调味也。”——《说文》。

古代酒器、水器,用以温酒或调和酒水的浓淡。腹部较大,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三足或四足,盛行于商代后期和西周初期。

“匍”雁形铜盉,西周青铜器。1988年在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大雁微张的嘴部自然形成倒酒的出口。河南博物院藏。

卣yǒu

卣,中国古代盛酒器。商代与西周时期盛行。

外观大部分是圆形、椭圆形,周围雕刻精美的工艺图案。

凤鸟纹提梁卣,西周时期,山西绛县横水倗国墓地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斝 jiǎ

这个器物和这个字不说毫无相关,简直长得一模一样。。。

斝是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兽面纹斝,商中期,上海博物馆藏。

罍léi

罍是中国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有方形和圆形两种。

皿天全方罍,是商朝晚期的青铜器。1922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因暴雨冲刷被发现,后来器身流落海外,2014年湖南收藏家群体以2000万美元购得器身并将器身将捐赠给湖南省博物馆收藏。

缶霝líng

这个字生僻到至今都打不出来。。。左边是缶,右边是霝,出现于西周晚期,沿用至春秋,是一种盛酒器。 

西周仲义父缶霝为西周晚期的青铜器,高44.2厘米,腹径31.1厘米,深35.3厘米。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食器:

有鼎、鬲、甗、甑、簋、簠、盨、敦、豆等。

鼎,虽然不是生僻字,但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值得隆重介绍。

鼎是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传说夏禹曾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这个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成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定鼎中原、问鼎天下都源自于此。

后母戊大方鼎,河南殷墟出土。总高133㎝、重832.84kg。据说用数千工人,消耗上千公斤金属原料,通过精密配合数月才能将此大国神器铸造而成。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鬲lì

古代煮饭用的炊器。一般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陶鬲,商周时期陶鬲与青铜鬲并存。鬲又读gé,古时用于国名。

商代,青铜鬲,安徽博物院藏。

甑zèng

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为甗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

商代后期文物,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蒸汽出口处设计成莲花造型。河南博物院藏。

甗yǎn

上部的甑与下部的鬲组合在一起就是甗。甑主要用来蒸和盛放食物。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bì,以利于蒸汽通过;下部是鬲,高足间可烧火加热。

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通高105厘米,重78.5千克,是目前所知器型最大的青铜甗,有“甗王”之誉。双立耳上铸有一雄一雌两只站立的幼鹿。商代器物。江西省博物馆藏。

簋guǐ

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吃货对这个字一定很熟悉,北京有条著名美食街叫做簋街。

“簋,黍(shǔ)稷(jì)方器也”――《说文》

甲簋,这是件西周早期的文物,由爱心人士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器物腹部装饰大量尖刺乳钉,格外张扬。器内底铭文只有一字:甲。为作器者的自名。

盨xǔ

盨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礼器或食具。由圈足簋发展而来,用途相同。器盖上有四个方足。取下器盖后翻置起来即成另一器皿,食毕归置如一。

蟠虺纹盨(注:虺huǐ,一种蛇),春秋时期器物。椭圆形,双兽耳。盖顶饰镂空盖冠,可仰置盛食物。安徽博物馆藏。

簠fǔ

簠是中国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周礼·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青铜簠,1995年济南长清区仙人台遗址出土,器内顶部和底部分别有铭文,为“邿召乍为其旅簠,用实旅梁,用飤诸母诸兄,使爰宝母又疆。”山东大学博物馆藏。

《礼记》:“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

商周时期,贵族在祭祀宴飨之前有净手仪式,即沃盥之礼。一人在上持匜或盉倒水,一人在下端盘接水。西周中期,沃盥礼水器用盘盉组合,后期至春秋战国多为盘匜组合。

水器按功能主要分三类:注水器(匜、盉),承水器(盆、盘)及盛水器(釜、盆、鉴、缶、罐等)。

匜yí 

窃曲纹兽足匜,1971年肥西县柿树岗小八里出土春秋时期文物。安徽博物院藏。

晋公盘,这件文物是晋文公给他大女儿的嫁妆之一。盘内的圆雕动物,都能在装置原处作360度转。内壁有七处铭文,共183字。清晰呈现了“春秋五霸”晋文公时期的晋国盛世气象,传递了极为珍贵的历史信息。文物由山西警方从境外追回。现在藏于山西博物院。

鉴缶fǒu

缶既是古代乐器,也是一种盛酒器。鉴缶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冰箱和烤箱,是古代专门用以冰(温)酒的器具。

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为鉴,鉴内置一尊缶。鉴与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夏天放入冰块,冬天可贮存温水,尊缶内盛酒,这样就可以喝到“冬暖夏凉”的酒。

曾侯乙铜鉴缶,国宝级文物,做工极为精巧。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战国墓出土,上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共出土两件,两件文物现分别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今儿就分享这么多~

这些古古怪怪的字,学会了么?

博物馆安排上了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