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环境日 | 神秘高清“盲盒”等你来拆!

 百万庄通讯社 2021-06-05

近日,从云南西双版纳一路向北挺进的15头大象成了“网红”。人们一度猜测: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到连野象群也不得不离家出走了吗?


专家们从不同角度的分析让这事儿听起来有些复杂,不过主流观点确认,野象出走的直接原因,是野芭蕉、粽叶芦等主要食物减少。
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态环境恶化——云南省林草局统计显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已由1983年的88.90%增至2016年的97.02%。

5月28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境内拍摄的象群。(记者 胡超 摄)
只不过,被保护得越来越好的天然森林,却因林下植被减少、木本植物增多而不再适宜亚洲象栖息,野象群不得不离开栖息地寻觅更多“口粮”。
于是,在保护区周边大量可供亚洲象食用的玉米、水稻等作物的吸引下,野象群从保护区走出来了......

西双版纳野象谷观象栈道航拍图
啊!原来是这样!

专家提示,解决大象“出走”的根本办法,还得从拓展亚洲象的生存空间、改善食物来源、提升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入手。
而正在继续“北上”的大象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思考题——怎样合理地保护生态环境?在什么样的生态环境之中,人与动物才能和谐共存?

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慢慢探索——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确实做了很多工作。
生态环境部5月26日发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20年和“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重点目标任务均圆满超额完成,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组报告吧!

1

大气
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空气天数比例提高到87.0%,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8.8%。


点击绿色数字开“盲盒”


   

2020年10月,广东深圳,站在深圳湾公园海上栈道远眺,福田、南山、罗湖的摩天大楼尽收眼底,一眼还可以望到梧桐山。

   

5月28日,北京夕阳景色,云朵如梦似幻。(摄影:曦嘉)


   

2020年8月25日,济南市大明湖景区,云朵有时似片片鱼鳞,有时似层层白纱,随着气流缓慢移动,碧蓝的天空与城市建筑、碧荷湖水绘成一幅水墨画。

2

2020年,全国共计新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3.9万个。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3.4%,较2019年同比上升8.5%;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6%,同比下降2.8%。地级及以上城市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为94.5%。

点击绿色数字开“盲盒”

   

云南怒江第一湾,田园风光景色宜人。(摄影:人民画报 陈建)

   

2019年3月28日,重庆奉节县瞿塘峡。(记者 王全超 摄)


   

2020年9月20日,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镇的早晨,蓝天白云映衬下,蜿蜒曲折的九曲黄河第一弯栩栩生辉。

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整体稳定,2020年管辖海域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同比2019年基本持平,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

点击绿色数字开“盲盒”


   

蜈支洲岛位于海南亚龙湾景区内,是海南岛周围为数不多的有淡水资源和丰富植被的小岛,海水能见度极高,有人曾把蜈支洲岛称作中国的马尔代夫。

   

2020年4月28日,海南三亚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内生长的珊瑚。(记者 杨冠宇 摄)


   

2021年4月19日,从空中俯瞰威海的海洋之心——山东威海双岛湾大岛,清澈的海水呈现出梦幻般的蓝色,波光粼粼的海面泛起耀眼的光,美到让人心醉。

3

土壤
2020年,全国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完成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

点击绿色数字开“盲盒”


   

2021年2月18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金锁镇何宅村小麦种植基地机声隆隆,一片忙碌。多台大型农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紧张进行着小麦的春季管理。


   

2021年3月3日,福建漳平永福樱花茶园,红樱绿叶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2020年10月18日,河北省滦州市古城街道蒋庄村拍摄的稻田。(记者 牟宇 摄)

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71.08万平方千米,与2018年相比,减少了2.61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和沙化治理也颇有成效。(注:此数据为截至《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时的最新数据)

点击绿色数字开“盲盒”

   

2020年9月8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拍摄的治理后的毛乌素沙地。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位于陕西省榆林地区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之间。昔日的毛乌素沙地黄沙漫天,“沙进人退”,经过几代人的治理,如今的毛乌素沙地绿意盎然。(记者 连振 摄)

   

经过20年的生态建设,内蒙古多伦县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现在的37.9%;项目区林草综合植被盖度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实现了由“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的历史性巨变。图为2020年7月25日,第十四届环多伦湖公路自行车赛在多伦县举行。

   

地处山西省西北端的右玉县,70多年来,人工造林近170万亩,全县林木绿化率由不足0.3%提高到56%,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


4

自然生态

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为23.0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56.1%。


点击绿色数字开“盲盒”


   

2019年9月15日,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内,翠绿的芦苇逐渐变为金黄色,金色的芦花在秋风中摇曳似拍手迎客;清澈的秋水中,水鸟自由荡漾,构成了斑斓的金秋美景。


   

新疆伊犁喀拉峻大草原,一片绒布般质感的纯美牧场,自然形成的沟沟壑壑将这平静的草甸勾画成大海掀起的波浪,被誉为最美的“人体草原”。


   

2019年11月9日,在安徽省宁国市方塘乡青龙湾水库拍摄的红杉林。

截至目前,全国已知物种及种下单元数122280种,分类如下图所示。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珍稀濒危陆生野生动物406种,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302种(类),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珍贵濒危植物8类246种。

点击绿色数字开“盲盒”


   

2020年5月11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泽湖湿地观鸟园里的翠鸟。


   

2020年10月4日,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在美丽晨光中栖息、觅食。麋鹿是我国特有物种、世界珍稀动物。经过30多年科学研究和有效保护,大丰麋鹿保护区让麋鹿在原生地安全地走过了引种扩群、半散放养、回归自然三大阶段,成功地恢复了野生种群。


   

2020年8月11日,在江西省大湾村莲兴农业合作社基地的山塘内惊现大量索氏桃花水母。桃花水母生活在湖泊、池塘、江河中,对水环境的要求极高,要求生活水域洁净呈微酸性,凸显当地良好生态环境。桃花水母为世界级濒危物种,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全国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处,总面积约98.34万平方千米。


点击绿色数字开“盲盒”


   

可可西里无人区辽阔壮美


   

喀纳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环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阳坡被茂密的草丛覆盖。每到金秋时节,漫山的松树、云杉、白桦等林木与山间湖泊、溪流相映成趣,喀纳斯景区也随之换上金秋盛装。


   

2021年5月30-31日,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黄羊乡金丝猴科普教育基地,野生金丝猴在此嬉戏觅食,萌态十足惹人爱。平武县金丝猴科普教育基地是集自然保护区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


24个“盲盒”,

总有一个是你的菜,

觉得不错的话,

请给小百通点个赞哦!


今天(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
今年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地球,更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从你我做起,
让我们一起努力,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资料来源 | 生态环境部官网、人民资讯
编辑 | 曦嘉、宁静
图片来源 | 、人民画报
美编 | 曦嘉


点赞
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