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山石敢当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天南海北都有它的身影?

 探谜古小说 2021-06-05

最近爆出一则新闻,山东泰山地区已严格禁止售卖“泰山石”,曾经红极一时的用泰山石料“镇宅”的消费之风由此画上了句号。

其实,据说当地销售的很多所谓泰山石都是从别的地方运过去的,就像外地螃蟹在阳澄湖里洗个澡就是阳澄湖大闸蟹一样,这些来旅游的石头就变成了泰山石。

那么,泰山石为什么这么受追捧呢?我想原因之一,大概就与源远流长的泰山石敢当信仰有关。

石敢当,这东西对于老百姓来说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在一些古老街道的街头巷尾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陌生的是,当让你说出它具体的来龙去脉,人们往往又说不上来。

根据通常的说法,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或太山石敢当,是立在旧宅院外、街衢巷口建筑的小石碑,碑上“石敢当”字样或“泰山(太山)石敢当”,在碑额上还常有狮虎兽头等浅浮雕;其作用是镇宅、驱邪;所立位置常常是在丁字路口等路冲处,这些位置一般被认为为“凶位”。石敢当在北方更多见一些。总之,石敢当是一种镇物。

“石敢当”文化还入选了2006年5月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顾名思义,很多人认为泰山石敢当起源于泰山周边,当地传说,在泰山脚下有一位青年石匠,名叫“石敢当”,他体魄强健,武艺高强,行侠仗义,是百姓心目中的保护神。后人将其名字刻在泰山石上,制成石碣或石人,作为厌殃、祛病、驱邪、祈福的“平安符”。

这个属于民间传说,而在古籍中也有“石敢当”的记载。

宋王象之《舆地碑记目》卷四载,庆历中,张纬宰莆石,再新县治,得一石铭,其文曰:'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 唐 大历 五年县令 郑 押字记。’今人家用碑石,书曰'石敢当’三字镇於门,亦此风也。”

明陶宗仪《辍耕录·石敢当》:“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衝,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鐫其上曰'石敢当’,以厌禳之。”

以及“石敢当”前加有"泰(太)山"二字的记载:

清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八:“吾邑人家门户,当桥梁巷陋之衝,则竖石碑,书' 泰山 石敢当’五字,以镇之。”

那么,石敢当最早的记载见于哪里呢?

在两千多年前的汉元帝时代,黄门令史游写了一个识字课本《急就篇》,其中有这样的文字:““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颜师古注解云:“ 卫有石碏 、石买 、石恶 ,郑 有石癸 、石楚 、石制,皆为石氏 ……敢当,言所当无敌也。”

这是说,在当时有一些著名的“石”姓人物,他们都是敢做敢当、所向无敌的猛士。

当然隋代人颜师古这个解释有可能是有点发挥了,我认为,原文的意思非常含糊神秘,并不是很明确是指“石姓”。

清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也认为“敢当”二字实际上“亦虚构二字,与石姓相配成文耳。”

那么石敢当又是怎么与“泰山”联系在一起的呢?

石敢当全国各地都有,甚至已远播到日本和东南亚。只因石敢当常与泰山二字关联,故此很容易令人联想到泰山是它的发源地。愚以为,石敢当是否起源于泰山还可商榷,它更像是一种多点开花的中华文化现象。

据学者研究,目前发现的最早石敢当实物出土于福建福州,断代为宋代。而泰山的意思,是因为泰山为五岳之首的东岳,乃中华神灵的始祖之山,最有震慑力,所谓“泰山北斗”“重于泰山”都是以泰山做比。古书称泰山为“众魂所归”之山,主管百鬼,一块石头以泰山为名,其自然也就有了超乎寻常的镇邪能力,邪魔鬼祟必然屈服。

所以,我们无论在天南海北看到的石敢当,都常常冠以“泰山”二字,而绝不会以其他地名为定语。

以下是我在北京胡同中拍摄到的“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敢当,是古代石头崇拜或者说灵石崇拜的表现之一。古人认为石头拥有各种神秘的力量,比如佩戴美玉可以保佑平安,用石敢当可以镇邪。

石敢当,也分化出其他的一些形式。最著名的就是“太公在此”,“姜子牙在此”的牌位。

有个传说,说姜子牙封神是在泰山,封完之后发现自己没有神位,便指着一块石头说:我是泰山石敢当。石敢当其实就是姜子牙的化身。

这说明,作为众神管理者的姜子牙,其牌位也有驱邪迎祥的作用。"太公在此"的牌位和泰山石敢当的功能非常近似。

可知,泰山石敢当这种古老的民俗信仰,只是在一些石头上人工刻上“泰山”的字样,主要是取其镇邪驱鬼,稳如泰山的吉祥寓意,或许在形制上对石材有一定要求(比如火山岩、玄武岩等),但从来没有说必须要使用取自泰山的石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