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经注》里的彭蠡泽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21-06-05

△彭蠡泽在豫章彭泽县西北。

《尚书》所谓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也。

彭蠡泽,古泽薮名。《尚书·禹贡》扬州:“彭蠡既猪”,孔颖达疏:“导漾水南入于江,东汇为彭蠡”,即指今长江中游、鄂东、皖西一带的湖泽。为古代三苗部落所居。西汉中叶以后,彭蠡逐渐南移,并扩展成今江西省鄱阳湖[1]。从漫长的地质科学史来看,距今约2亿年前受燕山运动影响,鄂、皖境内的黄梅、宿松、望江一带形成断陷,成为湖盆的雏形。此后,新构造运动使湖盆形成了彭蠡盆地,继而成为河网交织的平原洼地。西周时已形成彭蠡泽,并不断向南扩展到湖口一带,开江穿湖而过。三国时期,逐渐演化为今日鄂、皖境内的龙感湖和大官湖,并不断南侵,逐渐扩展演化为鄱阳湖。隋末唐初,始有“鄱阳湖”之称[2]

豫章彭泽县, 秦九江郡地。西汉高祖六年(201)置彭泽县,属豫章郡,治今湖口县境之小凤山下。以彭蠡泽得名[3]

彭蠡既猪,《禹贡》用“猪”比喻这片土地,所谓“彭蠡既猪”。彭蠡,泽名。古代彭蠡湖位于今江西境内,其尾闾延续到江淮之间,即今巢湖区域。“猪”与“潴”同,形容这里低洼积水[4]

阳鸟, 阳鸟,泛指鸿雁之类的候鸟。语见《尚书·禹贡》:“彭蠡既猪,阳鸟攸居。”孔传:“随阳之鸟,鸿雁之属。”孔颖达疏:“此鸟南北与日进退,随阳之鸟,故称阳鸟”[5]

攸居,上古早期语言中的“攸”在其后的语言中被“所”或“逌”替代,其中《史记》和《汉书》对《尚书》有关篇章的改写尤为显著。例如:彭蠡既猪,阳鸟攸居,(尚书·禹贡)《史记·夏本纪》:“阳鸟所居。”《汉书·地理志》:“阳鸟逌居”。漆沮既从,沣水攸同。(尚书·禹贡)《史记·夏本纪》:“沣水所同。”《汉书·地理志》:“沣水逌同”[6]


[1]来源:《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

[2]来源:《长江大辞典》

[3]来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下》

[4]周怀宇、谷阳:探源“有巢氏”文明——巢湖流域史前遗址群解读,巢湖学院学报. 2016,18(01)

[5]来源:《诗词同义类聚词典》

[6]郝维平:上古汉语的“所”字新探,古汉语研究. 1996,(0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