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柔雨丝】| 朱乐尧作品:客家妹子爱唱歌,唱到日落月上坡

 枸杞文学 2021-06-05


故乡赣西南乡村的文艺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为乡村生活增色不少,特别是那独具特色、于山乡无处不有的赣西南山歌。
有一首歌唱道:“客家妹子爱唱歌,家有山歌十八箩,挑来一担慢慢唱,唱到日落月上坡。……客家妹子爱唱歌,好比画眉出山窝,站在枝头唱一句,满山鸟儿都来和。”山歌是昔日赣西南山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及娱乐形式。山民们在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处行路,于深山间砍柴、伐木、割草、放牧、田间劳作或山野采摘、河中放排等野外活动过程中,往往有放开歌喉即兴唱上几首旋律优美、高亢悠长之山歌的传统与习惯,以抒发其情感,消除疲劳或寂寞,缓解乏味,或为寻觅同伴,进而对歌打趣,或为壮胆、为安全见,以惊散猛兽厉鬼等。



这种传统和习惯在笔者老家所在的小岭村一直延续到上世纪的40、50年代,并曾先后留下了不少有关于山歌的佳话或笑谈。笔者兄长而达,年轻时就特别喜唱山歌。儿时的我随兄长进山伐木、砍柴,或放牛或山野采摘,总能听到他那爽朗、高亢、质朴、旋律优美的山歌声。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兄长西去也已40多年了,但兄长那爽朗、高亢、质朴的山歌声却还依然在我的耳旁时时响起。这不只是因为我对兄长的无尽思念,也包括对故乡已经远去的山歌本身的怀念。
流传于赣西南山区及丘陵地带乡村的山歌,源于古代民歌,是随着当地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当地客家先民从中原地区迁徙而来的中原古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独特的艺术魅力。赣西南山歌以表达男女情感和劳动及生活的内容为主,放歌爱情的坚贞,咏唱美好、幸福的生活,或赞扬秀丽的河山,或诙谐调侃,或醒世育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应有尽有。赣西南山歌的文体结构短小精焊,四句七字体居多,第一、二句押韵,第三、四句随意,韵脚为当地的客家方言,琅琅上口,好记好唱;歌词的创作方式及风格独特,往往是现场即兴创作,即情咏唱,即编即唱,脱口而出,音调高扬、爽朗,旋律优美、绵长,唱腔丰富多彩,节奏自由,且富于变化,真假嗓结合,运用自如,再加以树叶吹奏作为伴奏,激越高亢且绵长的歌声及伴奏声,回荡于山谷之中,在山的巅峰处咏唱可传四、五百米乃至千米之远……



赣西南山歌完全不受任何唱法的束缚,只要自己快乐就行,其曲风、曲调、曲牌等都独具一格。“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自古山歌唱风流,山歌不唱不风流”。故乡赣西南的山歌是灵动的,有着极旺盛的生命力,它一如山头的小草,只要给它一点空间,它就会毫不犹豫地蹦出来四处流淌,山峦上、小溪边、大树下、草丛中、庄稼地里,到处都能闻到山歌的气息。
赣西南山歌是浪漫的诗,是山民的精神寄托和幸福的源泉,温暖着山乡人的生活。往时,这里的山民随便唱出一支山歌,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都那样的纯美,那样的感情充沛,掷地有声,回味无穷。放歌的山民个个都是了不起的诗人,他们在晨曦里低吟,在晚霞中浅唱,在阳光里抒情,在月光下舞蹈……走到那儿,就唱到那儿,想唱就唱,劳动时可唱,休闲时可唱,走路时可唱,调情时可唱,吟春咏秋,壮阔激昂,每一支山歌,都有着难以估计的力量,可以唱落星星,唱落月亮,能够拨动乌云,震撼太阳,收获着激情和快乐。



记得在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笔者曾同家住今朱坊乡红心村的同班同学余先读、郭远钱等突发奇想,通过向大人求教收集山歌唱词,居然颇有收获,合计得到50多首内容和体裁各异的山歌,可惜后来竟全部给遗失和忘记了。


本栏目编辑:宋蔷



作者简介:朱乐尧,江西南康人,1970年12月应征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服役,1978年高考后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82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辽宁财经学院(今东北财经大学)任教,1983年5月退出现役。
之后,一直致力于中国经济与农业及农村问题的研究与教学。自1982年起,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13种(部)。代表作有:《国民经济计划学》、《产业配置经济学导论》、《区域经济的组织与管理》、《关贸总协定概要》、《经济学通论①②》,《中国商业银行经营之道①②》、《走向明天的国有企业》、《回归农业——中国经济超越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环城农业——中国城市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农业经营通论》等。
近年转入文化休闲类读物写作,已完成《故乡记忆——发生在赣西南一个小山村里的故事》一书写作,目前致力修订《哲学与诗,男人和女人》一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