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 插田歌 【中唐·刘禹锡·乐府诗】 拼音版 [作品介绍] [注释] 1、插田:插秧。 2、连州:地名,治所在今广东连县。 4、郡楼:郡城城楼。 5、适:偶然,恰好。 6、俚歌:民间歌谣。 7、俟(sì):等待。 8、采诗者:采集民谣的官吏。《汉书·艺文志》说:“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资)考证也”。这一句指有意仿照民谣,中含讽谕,希望能下情上达,引起皇帝注意。 9、田塍(chéng):田埂。 10、参差:原指长短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稻田水光闪烁,明暗不定。 11、白纻(zhù)裙:白麻布做的裙子。纻,麻布。 12、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的雨衣。 13、田中歌:一作“郢中歌”。 14、嘤(yīng)伫(zhù):细声细气,形容相和的声音。 15、如竹枝:像川东民歌《竹枝词》一样(句中句尾有和声)。 16、怨响音:哀怨的曲调。 17、不辨俚语词:听不懂歌词的内容。 18、嘲嗤(chī):嘲讽、讥笑,开玩笑。 19、漠漠:广漠而沉寂。 20、郎:年轻小伙子。 21、乌帽:官帽,乌纱帽。东晋时为宫官所戴,至唐代普及为官帽。 22、上计吏:也叫上计、计吏,是封建社会地方政府派到中央办理上报州郡年终户口、垦田、收入等事务的小吏。 23、帝乡:帝王所在,即京都长安。 24、侬(nóng):我,方言。 25、谙(ān):熟悉。 26、眼大:眼眶子高了,瞧不起人。 27、相参:相互交往。 28、省门:宫廷或官署的门。汉代称宫中为省中,宫门为省闼(tà)。唐代中央政府中有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六省,所以官署之门也称省门。 29、轲峨:高大的样子。 30、无度数:无数次。 31、昨来:近来,前些时候。 32、补卫士:填补了皇宫卫士的缺额。 33、筒竹布:筒中布和竹布。筒中布又名黄润,是蜀中所产的一种细布。竹布是岭南名产。“筒”字也可以讲成一筒两筒的筒。左思《蜀都赋》:“黄润比筒”的“比筒”,就是每筒的意思。筒竹布即是一筒竹布。 34、官人:做官的人。指官。 [译文] [作者介绍] 壹/ 文学赏析名家点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