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堇 || 在宋庄晃悠的一天

 三只荆棘鸟 2021-06-06
听从朋友简.易的推荐,我决定到京后的第二天,就去宋庄。她向我描绘的宋庄的风景和徜徉宋庄的感觉,让我忍不住怦然心动。

大约和年龄有关,我现在越来越不喜欢喧嚣。热门景点的人来熙往,让我内心烦躁。我宁愿对着一朵花发呆,也不想对着一群人微笑,所以,我想安静地行走在一个相对空旷的地方,让我的身体和灵魂能够坦然相对,愉悦相处。
宋庄在通州,离我住的地方有三四十公里。从十号线转六号线,在六号线坐21站后,再转乘809路公交车。头天晚上查路线的时候,看到路上就要两个多小时,这是我一个人在北京走得最远的路了。但是我有一整天的时间,所以,就可以不慌不忙地一个人随意晃悠了。
坐上公交车,随着一站一站地走下去,高楼大厦越来越少了,但是绿地和树似乎更加青翠了。天空湛蓝,白云朵朵,阳光如金子一般,将万物拥抱在怀中。天地之间,是明亮地流动着的浓稠的绿,铺天盖地,偶尔掠过的一片金色的长寿菊和橙色的萱草,是绿海中明亮的眼睛,使得这绿,瞬间灵动起来。“宋庄”的牌匾刚刚闪过,一个金字塔形的大喇叭横亘前方,虽然这儿叫小堡村环岛,但,应该是宋庄的标志吧?这个大喇叭,越往上颜色越黄,越明亮,到了顶端,已然是金色了。

是不是要说明,只有不停地努力,攀爬得足够高,才能出人头地,站在塔尖,睥睨群雄,还是要说明,在这个世界上,真的站在塔尖的,也不过是有数的几个人?
一个人努力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仅此而已吗?
从宋庄美术馆站下车,直接就往前走了,看到路边的确有画室之类的,但基本都是铁将军把门。好容易看到一个书画室,里面是卖文房四宝的,听我问宋庄美术馆在哪儿,正在吃午饭的小姑娘热情地告诉我先往东走再往北,看我一脸懵懂的样子,她笑了,我也笑了,说,我晕头转向了,告诉我向左还是向右拐就行了。
小姑娘左左右右地说完,唯恐我找不到,又追出门来指着前面的路口,说,路口向左,到了下一个路口再向左。

我深深谢过小姑娘的热心,向左,向左,一下子就看到了那一座红房子。宋庄美术馆几个大字明晃晃的。其实,下了公交车,我回看一下就能看到。
里面在举办“半路出家:鲁虹艺术档案展”。我这个不怎么接触绘画的人,不知道鲁虹是谁,但这不影响我看画。

其实,就像我后来在“易砚文海”画室看国画以及欣赏画室里的红木家具和紫檀家具时,那个老板说的似的,一幅画的好坏,首先会令人感到舒服。不懂画的人看了,感到愉悦了,甚至情绪有了变化了,而不是一脸懵,那么,这幅画应该就是不错的。在宋庄美术馆看墙上的画,翻看画册里的作品,有些作品真的很令我激动,但有些当代画作,我真的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就是看不出画家画的是什么。对我而言,那只是一些线条和颜料。而这些线条和颜料,没有带给我美感。

特别喜欢辅仁画室的一幅画。画面上,有三个西夏族或者蒙古族的壮硕女子,其中一个在弹古筝,其他两个一左一右坐着听。且不说女子的风采神态,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上面有些装饰性的人物和马匹,用了剪纸的手法。猛一看去,就像是把剪纸贴在了上面,且有一定的立体感。为了确认自己的感觉是否正确,我还特意偷偷摸了一下剪纸的边缘,发现就是画上去的。这样的一种画法,就使得这画有了壁画的感觉。虽然这些类似剪纸的图案在整幅画上就是作为背景装饰,但是效果却令人眼前一亮。

在宋庄美术馆观看累了,就坐下休息一会儿。出来,看到指示牌上有南湖和北塘艺术区,于是我按照指示的方向,打开导航去寻找南湖和北塘。走了几步,就是一个池塘。沿着池塘前行,塘水碧绿,岸边的树和天上的云倒映塘中,这水塘,便成了天空之镜。看到面水而建的门楣上,写着“南湖几号院”,而导航也提示到了北塘,但心目中的南湖和北塘的画室或美术馆并没有出现,看到的也只是几个关门的画室。遇到一个从室内走出来的男子,问北塘艺术区在哪儿,他说,这一片都是呀。看到那片水没有?那就是北塘。嗨,没开门就对了,都是私人画室,想开就开。你找谁?就是转转看看?那你看哪家开门了,进去参观就行。

继续前行,路的尽头,有个咖啡馆。一转,看到竹墙之后,别有洞天。那一片被树木、竹子和月季篱笆围着的,是一片空地,上面摆了几张桌子,仿佛饭店的大厅。大厅里坐满了人,桌上没有咖啡,只有一盘一盘的炒菜。

我决定去上上国际美术馆和国防以及工业艺术区去看看。跟着导航走,越走内心越犹疑:为什么导航明明说到了却看不到艺术区的艺术在哪儿?阳光热烈,于是我决定先吃点东西。抬头看见一个山西面馆,推门进去,要一碗劲道的刀削麻酱面,坐下,喝一杯水,顺便给手机充充电。
一个吃货的标志就是光盘,所以一碗面让我吃得半根都不剩,而肚子也毫无例外地鼓胀起来。这时候,有些后悔吃多了。不过看看旁边桌上剩下的半碗半碗的面,被老板娘毫不犹豫地倒进垃圾桶,我觉得即使吃撑了,也还是吃掉的好,或者老板娘再卖面的时候,也分个大小份。
老板娘非常麻利地收拾餐桌,打扫卫生。我问她艺术区在哪儿,哪儿有好玩的,老板娘笑了笑说,真不知道,她从来没出去玩过。
告别老板娘,继续向东走,到了华卿画社。工作人员很热情地让我进去,问我是带着孩子来的吗?我说,我一个人,就是想看看画,可以吗?回答说可以,不过只能在大厅看,教室那边不能去。我这才了然,这是美术培训学校。大厅里展出的是在这儿参加培训,考上国内名校的学员的作品和照片以及寄语。欣赏了一圈,坐在沙发上打了个十分钟的盹儿,一身疲惫顿消,小堇同学立马就满血复活了!于是,继续晃悠。

看到一个家具店开着门,就问艺术区的事儿,老板娘说,这就是艺术区呀,我们整个村都是。只要有开门的,你进去看就行。
于是,我开始来回晃悠。先是走进易砚文海,欣赏了一圈国画,又对着那一套雕工精细的红木家具猛看。老板非常喜欢他的家具,所以一看我对他的家具赞不绝口,索性就和我聊起来。我问老板,可不可以坐下来,体验一下他的椅子。他很痛快地说,坐,请坐!
坐下来,就好好聊聊红酸枝,聊聊花梨木,聊聊紫檀,聊聊金丝楠木。这样美好的珍贵木料是有灵魂的,是树木中的贵族,所以为了表达对它们的尊重,就要在它们身上用心,不但做工要好,还要通过雕刻等手段让它们变得更漂亮,更雍容华贵,奢华典雅。然后再聊聊字画,探讨一下判断一张字画的根本是什么。
从易砚文海出来,信步迈进辅仁画室,就遇到了我前面说到的那幅有着剪纸和壁画味道的画儿。
我依然想去上上国际美术馆,在大喇叭环岛的东南角,一个非洲展吸引了我的视线,于是直接就拐进一个大院,一个不起眼的小屋门外,挂着一个小牌子,告诉我这就是非洲展馆了。进门,里面别有洞天——整整一屋子,都是非洲雕塑。除了当代艺术家最常创作的把身体拉长的乌木雕塑外,还有很多馆长从非洲搜集来的一些古老的雕塑。这些雕塑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生活场景重现,有祭祀的需要,有战争和愿望,有男欢女爱,有生殖崇拜,有假面舞会的面具,还有游戏用的器具……虽然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之一,但是非洲文明与美洲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的文明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它更原始,文化的发展相对来说要单调一些,没有其他文明更加的丰富与灿烂,但是也是因为这稚拙,反而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所有展品都是馆主的私藏,他也特别爱惜,所以提醒我最好不要背着双肩包,因为里面空间狭窄,唯恐我的包碰到哪个展品。我赶紧把包放在凳子上,并再三保证我一定小心参观。有些雕像特别有意思,我忍不住蹲下来仔细研究。参观完,我问馆主为什么不按这些雕塑存在的年代排列呢?顺便,我们又聊了聊非洲雕塑与绘画的艺术风格和木乃伊。

满心喜悦地从非洲馆出来,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意外收获。继续去马路对面的上上国际美术馆,却发现,美术馆也没开门。保安大哥说,你往里走,有开门的进去参观就行。

果然,还真有一家开门的,虽然门并不大。推门进去,只闻偶尔有人响,却并未见人影。我且慢慢参观吧。展馆里都是国画,花鸟,人物,山水,囊括了国画的所有内容。画作线条淡雅,没有大浓墨大写意。到了二楼转了一圈,在画廊尽头,终于看到老板了。老板正在用电脑写一个材料。我说,我来看看画。他说,好呀,看吧。然后问我是不是从山东来,他刚刚送走两个山东朋友,接着给我介绍说,他们是做绘画衍生品的。
老板谈性挺浓,于是我坐在桌头的椅子上。聊了一会儿,他问,你要不要喝茶?
我说,谢谢,不用了,我带水了。说着,从包里掏出我的水杯。

他说,我这里有好茶,艺术家朋友送的,据说是顶级的,全国只有那么一小片,对温度要求特别高,而且三个月之内得喝完。这种茶在市场是根本买不到的。虽然泡出来颜色淡,但是香味浓郁。
我一听,来了兴趣,决定品一品这顶级绿茶。
果然是好茶!入口清雅,口舌生津,唇齿留香。
一边喝茶,一边和老板聊天。聊着聊着,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茶也喝透了,休息也好了,于是和老板告别。
这个下午因为这茶与老板对世事的洞明而有了不同的味道。

初夏的风,随着太阳西斜,也变得凉爽起来。坐上809路公交车,我开始离开宋庄,回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