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国的余晖——3

 安喜的空间 2021-06-06
前言:3世纪危机后,罗马帝国的统治陷入危机。尽管在戴克里先等人的努力下,罗马帝国回光返照,但是已经不复当年的荣光。曾经强大一时的罗马军团,也变得死气沉沉,老气横秋。那么,在帝国的最后岁月,罗马军团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为你一一道来。
一 戴克里先与君士坦丁改革
戴克里先是3世纪的罗马皇帝,他出身底层,发迹于行伍,最终于284年11月20日被罗马禁卫军拥立为帝,在位时间至305年5月1日。他结束了罗马帝国的第三世纪危机(235年-284年),建立了四帝共治制,使其成为罗马帝国后期的主要政体。针对日益腐化,桀骜不驯的罗马军队,戴克里先作出了种种改革。戴克里先将军队由四十万人增至超过四十五万人并将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边防军与作为后备的野战军。戴克里先大力强化边防军,他在位期间,大约三分之二的军队为边防军。而其他为野战军,由奥古斯都(正皇帝)与凯撒(副皇帝)在其领土里直接控制。因为其与权力核心更为接近,其发动政变的可能性更大,所以野战军的待遇较边防军为高。这使得边防军产生怨恨,并使帝国在其后陷入危机。
根据过往的经验与机动骑兵营的系统使戴克里先裁减野战军的军团组成人数至每军团1000人,使军队可以确保战略与战术的弹性而不用派遣分队作战。而边防军的军团则维持完整强度(4000-6000人)。两军的辅助部队每队人数相同,为每队1000人。在戴克里先时,禁卫军统领的权力被大幅削弱。以加强中央集权,很多由戴克里先开始的军事改革被其继承者继续推行,成为晚期罗马军团的标配。
图片
戴克里先雕像
在君士坦丁(306-337)在位期间,进一步对罗马军队进行改革。君士坦丁改革强化了边境驻军和军队的机动性,吸取了3世纪危机下蛮族频繁进入,入侵罗马帝国境内的教训。他把戴克里先创建的“边防军”消减规模。同时变成永久建制。这支部队从驻扎边境的军队抽调构成,集中在距边境不远处的城市。具有较大的机动性。且军事素养较高,对付外来侵略时可以快速集结。但是士兵需要长期在边境附近的人烟稀少地区服役。可以看出,君士坦丁对于边防军的策略更加倾向于以“小而精”的部队维持边防。这项措施,在部队战斗力较强的时候可以运用,然而,一旦部队战斗力衰弱,就会导致既缺乏人手,又缺乏精锐战力,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君士坦丁一世
君士坦丁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解散了禁卫军。禁卫军最早始创于奥古斯都(屋大维)时期,是直属皇帝的私人卫队。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成了尾大不掉的帝国毒瘤。禁卫军经常当街斗殴,抢劫,甚至随意废立,刺杀皇帝。君士坦丁将堪称毒瘤的禁卫军解散,重新组建皇帝的私人警卫部队(Palatini)。由皇帝亲自指挥。在鼎盛时期,总计拥有12000名骑兵与80000名步兵。大部分驻扎在帝国的两个首都(罗马与君士坦丁堡)。在这之中。罗马军队中最高等级的是斯科拉瑞骑兵(scholares,可译为御林骑兵或教导军团)。他们相当于皇帝陛下的私人卫队,由君士坦丁一世所创建,全部由精锐骑兵组成。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代的斯科拉瑞骑兵,并非是延续至拜占庭帝国公元8世纪以后闻名遐迩,由全具装重骑兵组成的最精锐的攻击型帝国卫队。刚建立的斯科拉瑞骑兵仍是一支旧式的,但装备精良的罗马重骑兵。他们装备诸如元首时代的锁子甲、大型盾以及短骑矛。他们在这个时代处于指挥系统之外,职责主要还是在军事行动中保护皇帝的安全。
图片
4世纪的罗马军团
尽管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等人作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但是罗马军队的状况并不容乐观。随着财富的增加。以募兵制度为核心的罗马军团日益无法维持。许多罗马人不愿意当兵报国。或者在服役期间开小差逃跑。当时的史学家,军事学家韦格蒂乌斯就曾说“在布匿战争期间,军团士兵顶着北非的烈日仍然不辞辛苦,而现在,在温和的地带身着盔甲却叫起了寒冷,这样,帝国的衰亡是不是不可避免的呢?”(大意如此)。迫不得已,罗马军队只得通过大量招募蛮族士兵来弥补战损。这些外族军队甚至成建制地出现在罗马军团中。至4世纪中期,蛮族出身的士兵大约占据罗马军队总数的四分之一,在有些部队甚至达到三分之一。这些军队更会选择忠于他们的部落首领而非皇帝本人,经常哗变,尽管蛮族部队不缺乏勇气,但是,他们没有旧罗马步兵旧有的自信和凝聚力,很多都是拿钱办事的雇佣兵。将军在调遣他们时也必须比从前更加小心谨慎。可以说,蛮族军队的过量涌入,导致了帝国的灾难
二3-4世纪的罗马军团战术与装备
这期间,罗马军团的战术与装备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随着罗马军队的蛮族化,蛮族(日耳曼)文化和装备深深影响了罗马军队。许多罗马军队开始采用日耳曼式的服装与盔甲,例如,使用具有浓厚蛮族色彩的龙旗而非鹰旗作为旗帜,传统的罗马大盾演变为圆盾。传统的罗马战袍被亚麻布和刺绣纹样的服装取代,这些服装更像是日耳曼风格,而不是罗马风格,部分罗马人模仿日耳曼人,不着盔甲(据统计4世纪罗马军队中的重装部队比例锐减)。甚至蓄起长发,冒充日耳曼人。更深层的改变在于武器和战术,在武器方面,以往主要使用短剑和标枪的罗马士兵,开始更青睐于使用长矛和长剑(Spatha)。他们不再像自己的祖辈一样,排成三线式的棋盘队形主动发起进攻,机动灵活。而是排成密集队形,采用矛墙作战,主要是等待敌人来进攻。丧这种队形,甚至经常被比喻为旧时代的马其顿方阵,足可见其僵化和死板。丧失主动进攻性能的罗马步兵,逐渐丧失了军队的主体地位。开始被骑兵取代。
图片
古罗马军团的三线阵
图片
晚期罗马军团
图片
斯特拉斯堡会战中排成密集队形的罗马军团
骑兵和远程力量的加强,证明了罗马军团的进一步衰败。从4世纪开始,罗马骑兵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得以飞升,据《百官志》记载,当时骑兵的数量似乎已经增加到了步兵的三分之一,而在老式的军队中,这一数字通常是十到十二分之一,很少超过六分之一。这既是君士坦丁改革强调军队机动性的结果,也是因为周边萨珊波斯帝国和其他游牧民族的影响。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罗马步兵已不复当年之勇,在4世纪,骑兵经常不再作为分属步兵的辅助部队使用而是被抽调出来当做独立部队使用,在公元5世纪,骑兵支队终于成为与军团步兵并列的单位。骑兵的类型也有所增加。分为轻装的标枪和弓骑兵(没错。受到游牧民族影响,罗马已经开始出现了弓骑兵)进行骚扰和迂回,以人马具披铁甲的重骑兵(受到萨珊波斯帝国影响)担负冲击任务。但是,罗马骑兵的表现,却对不起他们的盛名,这一点,我们会在战例中进行分析。
图片
晚期罗马重骑兵
图片
佩戴长剑的罗马骑兵
与骑兵的作用同步增加的是远程力量。在继续使用标枪的同时(事实上,罗马军队的重型标枪基本被轻型标枪(Spiculum)甚至弓弩取代),罗马军中弓弩的比例和作用日益增加。与一般人印象不同的是,罗马人很早就使用弓弩,而不是只用标枪。马赛里努斯是公元4世纪罗马军队中的一名皇家军官,曾经参加过多次重要的战役,并且接受过系统的军用机械训练,因此对罗马的军用机械十分了解。马赛里努斯曾提到罗马人装备有手弩炮和弓弩炮,弓弩炮刚开始专家们认为其构造可能与中世纪的十字弓类似,但是后来随着出土文物的发掘,这种武器实际上是一种微缩版的手持弩炮,同样采用扭力发射。与中国弩的原理完全不同,其威力和射程高于普通复合弓,但是由于造价高昂因此不是普遍的装备,算是一件比较失败的机械,而手弩炮则是一种威力较小,用手拉弦的单人弩,其构造与中国弩类似,但为例射程远逊于后者。
图片
罗马单兵机弩
无论骑兵还远程力量的增强,都像黑色幽默一样显示了罗马步兵的衰退。在世界军事史上,一支过于依赖远程,不敢近战的部队,特别是步兵,其最终的战斗力和下场,往往是可悲的。(在我国历史上,最好的例子是宋军,宋军远程武器,战术发达而大多不敢近战,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当骑兵和远程力量不能保护或掩护步兵时(而往往正是如此),罗马步兵就要祈求胜利女神是否能赐给他们好运了。那么,实战中的表现又如何呢?
四 战例及分析斯特拉斯堡会战(351)及亚德里亚堡会战(376)
斯特拉斯堡,也叫白学堡(打死白学家)。是冬马和纱与北原春希再次相遇的地方。(划掉)。351年,罗马将军尤利安(后登基为帝)曾在此抵御日耳曼部落阿勒曼尼人的入侵。在此次会战中,罗马右翼的精锐骑兵刚一交战,就因指挥官的战死而溃逃。蛮族步兵发起冲锋,面对蛮族人势不可挡的冲锋,罗马步兵用手里的标枪与弓箭,稍稍减缓了对方的速度。阿勒曼尼人始终依靠盾牌与冲击力,撞击罗马第一线重装部队的盾牌阵。他们还不断用手里的长矛,从盾牌间的缝隙刺击对手的面部和颈部。或是用长剑劈砍盾牌,尝试撬开罗马人的密集龟甲阵。罗马军第一道防线被突破,辛亏尤利安本人高举旗帜,并以步兵的盾墙挡住了溃退的骑兵。随后,年轻的统帅用严厉的斥责与鸡汤式的鼓舞,将骑兵们又劝回了战场。并用二线的精锐预备队帕里马尼军团填补缺口,才最终击退阿勒曼尼人的攻势。并大败阿勒曼尼人。斩首6000多人。虽然此战罗马胜利,但是此战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罗马精心准备的精锐骑兵士气低落,刚一开战就溃逃。罗马军的装备与蛮族相比已不具有明显优势,罗马的肉搏能力下降更多依靠远程武器等。这些问题尤利安未能解决。他的继承者也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罗马军灾难性的军事后果。
图片
斯特拉斯堡会战两军布阵
这些灾难性问题最终在376年的亚得里亚堡战役暴露无遗。此战,由东罗马皇帝瓦伦斯对阵哥特人。哥特人用辎重大车布置成车堡迎敌。乘哥特骑兵外出搜集粮草,罗马军发起进攻。罗马一方则是在侧翼部署轻步兵和骑兵,在中央部署重装步兵的传统布阵模式。但战斗刚开始时,罗马军队的左翼还没摆好作战阵列。所以战役前期,就是罗马右翼部队擅自发起的攻击。幸好他们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哥特人的步兵被他们逼迫得退回大车之后死守。整个过程发展的太快,以至于左翼的部队迟迟没有完成布阵。哥特人不敌,退回车堡。就在罗马军攻打车堡的时候,哥特骑兵突然返回,负责掩护罗马军两翼的罗马骑兵不战而逃,致使中央步兵的侧翼直接暴露在哥特骑兵的冲锋下,哥特步兵也展开反攻,罗马军遭夹击,导致大败。皇帝瓦伦斯战死。4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可以说,晚期罗马帝国步兵战力的衰弱,骑兵的表现不佳最终导致了罗马军无法阻挡蛮族的入侵,在蛮族入侵的浪潮中走向灭亡。
图片
哥特骑兵
图片
亚得里亚堡会战示意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