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安秀堂:吃 粽 子

 当代文摘 2021-06-06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吃 粽 子
作者:安秀堂(山西)
 
又到端午节,又闻粽枣香。屈子当年怀着满腔悲愤,纵身一跃跳入汨罗江时,应该不会想到,他的忌日会成为中华民族纪念他的节日,而且还由此衍生出一种南南北北的中国人都喜欢吃的美食——粽子。


小时候吃粽子那个香啊,现在想起来还咽口水。每年端午节前一天下午,母亲早早就把粽子包好,一个一个挤紧,一层一层码好放在锅里,锅底还要垫几层苇叶,一来让粽子入味,二来防止锅里没水了煮糊粽子。等到晚上我们入睡之后,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就把棕子煮上了,枣香和着苇叶的特殊香味,就像逗我们玩一样,悄无声息地钻入我们的七窍,直把酣睡中的我们引诱醒,吃又不能吃,睡又睡不着,那个把时辰真难熬呀!好容易挨到天亮,母亲把粽子从热锅中捞出来,放在篦子上沥水、晾凉。这是最诱人的时刻,如果说睡梦中的香味还只是暗香漂浮、时有时无的话,这时粽子的香味随着锅里的热气,直冲着口鼻扑面而来,简直是劈头盖脸、肆无忌惮地挑逗我们的味蕾。但我们知道这会儿不能吃,因为粽子刚出锅太烫,要等我们去学校上早自习回来才可以吃。于是我就深深吸一口粽子的香气,转身跑向学校。


早自习一般就是两件事,写一张仿(毛笔字),背头天学过的课文,完成后就可以回家。由于我记忆力还算可以,所以背诵课文向来不是问题,因惦记回家吃棕子,仿就写得不如平时好,急急忙忙写完交给老师,就三步并作两步冲出校门,由于家家都煮粽子,所以大街上、胡同里都暗香漂浮,一股股散发着粽子的香味,这就越发诱惑我连蹦带跳跑回家。一进门,书包也顾不得放下就老鹰抓小鸡似的拿起粽子,等不到剥利索粽叶,就大快朵颐地吃起来,吃得双手满脸甚至鼻尖上都粘上了黄米,几个手指头也粘在了一起。粘就粘吧,反正顾了吃就顾不了那么多了。我吃相本来就不好,吃起粽子来就更不好看,因此常常被母亲数落,数落归数落,反正粽子吃在我肚里那是最实惠的,那吃得真叫一个痛快过瘾呀!

那时农村平时没有什么稀罕物什,所以吃了粽子家家都不会忘记给老师带几个尝鲜,每个学生都要给老师拿5——7个粽子,老师这一天往往要收到几百个粽子。


端午节早晨全家饱餐一顿后,剩下的就放在篮子或者箩筐里,系根绳子吊在地窖里,端午节后的每天中午放学回来,我们每个人可以从窖里取着吃一个。农历五月气候炎热日头毒,能吃到一个凉盈盈、甜丝丝的粽子,那是最惬意不过的事了。所以我印象中最香的不是端午节早晨的那一顿粽子,而是端午节后,中午放了学从窖里拿出来的那一个凉粽子……

记忆中端午节的粽子比春节的饺子不知要好吃多少倍!


饺子当然也好吃,但春节期间好吃的多,在春节前几天就陆陆续续吃上了,加之春节正好在农闲时段,人们吃了好吃的不干活,吃上几顿肚里的馋虫就压下去了。但端午节不同,地里的农活很忙,人们的胃却很闲,好长时间肚里都没有油水了,有的人家已经主要靠喝稀的度日子了。所以,端午节的粽子相比春节的饺子更让人巴望、更让人回味。

我们老家那时没有现在市场上习见的江米,包粽子都是用黄米,黄米粽子比江米粽子有味,而且比一般江米更粘一些,所以我一直喜欢吃黄米粽子,喜欢吃黄米中填大枣的甜粽子。而且以为苇叶、黄米加枣,就是粽子的标配。1981年,我到苏州拍《苏州园林》教学片,同事到浙江瞻仰南湖,顺路给我们带回几个粽子,并告知粽子是当地名吃。一来我爱吃粽子,二来又是当地名吃,我二话没说,接过粽子,剥去苇叶,就狠狠咬了一口,不想里面包着一块肥肉,咬开的地方还往地上滴油,那种腻腻的口感和味道恶心得我直想吐,但转念一想,既然是地方名吃,难吃也要吃完这一个。所以我硬是忍着恶心,把那个号称名吃的肥肉粽子吃了下去,这个名吃在我的记忆中也留下了深刻印象。


以后,我爱人和她的同事们又包出黄米、江米中填火腿、酱肉的粽子,我尝过后虽然觉得怪怪的,但也别有一番味道,同样爱不释口。再后来又吃到什么包豆沙、葡萄干的粽子。虽然也差强人意,但总还是回味小时候吃过的粽子。据说现在还有包海鲜的粽子,我没有吃过。总之,粽子和月饼一样,已然成了一种无所不包的形式了。
现在粽子已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了,要想吃,哪一天都可以吃到。因为吃粽子剥苇叶沾得两手黏糊糊的,所以我们现在吃粽子往往事先全部剥好,放在盘子里,省得人人都沾手了。说来也怪,吃粽子不用亲自剥,直接夹起来就吃,应该感到很爽才是,但不知什么原因,这样吃粽子总不如自己亲自一层一层剥出来吃得有感觉,与小时候沾手粘脸吃粽子的味道更是不能相提并论。我思来想去,觉得吃粽子大概和干别的事情一样,不仅要得到结果,更要体验和享受过程。

安秀堂
2020年6月22日晨改定
特邀专栏·原创首发

✿ 作者风采简介 ✿

★★安秀堂,1954年出生,五台县人。一生供职于山西省电化教育馆,拍摄教学片、专题片、文化片百余部。花甲之年,回望家乡,出版《画说五台山》《佛光寺传奇》等五台山专著四部。常写点人文感悟之类的小文,不求发表,无非遣兴而已。本刊特邀专栏作者。



中 外 文 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