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昵称44287981 2021-06-06

你也许会好奇,这个模型哪里来的?到底科不科学呢?

第一,圈圈过去在咨询公司,给几十家企业设计他们的能力模型,研究各个岗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这个表格,是她综合了上百家各行业头部公司出来的结果,可以说,这是上百家公司、上百万人才数据提炼出来的模型。

第二,在圈外有不同的学院,其中商学院是教能力的,数据学院是教技能的。

商学院课程体系就是以此为基础模型进行设计的,过去已经有十几万名同学学习过这个体系。

90%以上的同学觉得课程对他们的工作有明显效果,还有将近30%的学员在毕业后3个月内有升职加薪或者成功跳槽的经历,并且我们课程的完课率在90%以上,处于行业的顶尖水平。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学习过这个体系课程的同学都在能力上有了明显的提升。我想,这也可以作为模型合理有效的一个佐证。

这个模型的四大能力模块分别是,思维、效率、人际、沟通。

为什么是这四个能力模块呢?

很简单,因为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这四种能力的支撑。

1)首先你得有思路,不管你是写策划案、还是卖产品、还是做分析报告,都需要有个思路,这时候需要的是思维能力。

2)光有了思路还不行,你得能够落地执行,这是你就考验你是否具备与效率和执行相关的能力。

3)有了思路,有了执行,想要确保事情成功,你还要能搞来资源,因此你得跟人合作,和别人沟通,说服对方帮助你,这其中又在考验你的人际和沟通能力。

所以我才说,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思维、效率、人际、沟通的复合能力。

实际上,我们本身就存在于一个由四项能力构建的四维世界。这些能力几乎渗透在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它们就像空气,因为太常见,而总被人忽略。

传统教育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只培养知识和技能,却忽视这些重要的软技能。

①、思维能力

我们先看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很容易被人误解。很多人觉得,“我又不做策略、又不做管理,甚至不做什么重要决策,为什么要特意去学思维?”

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懂了。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和同事沟通,你觉得自己把细节讲清楚了,但对方总会反问你, “所以,你想说什么呢?”  

或者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会议上发言说了一大通,但你完全听不明白他想表达什么。

大部分人遇到这样的问题,会简单归因为“不会说话”,认为是表达出了问题。其实不然,这个问题的真正原因是,思维出了问题。

具体是什么问题呢?是缺乏了一种最基础的思维: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就像是一个架子,让你把说话的重点信息放在一个个得体的地方,然后你就可以流畅地说出来,重点明确、条理清晰。

结构化思维除了可以指导你如何说话,还能帮你提升工作效率。

圈外有个学员是新媒体主编,找选题的能力特别厉害。

前段时间,雷军做了10周年小米的演讲,她就找到了很多文章选题。

比如从时间维度上写:过去十年,小米都做过哪些高光时刻?

比如从演讲的角度写:没有are you ok的雷军,终于做了一次一致好评的演讲

比如从雷军的角度写:创业10年,雷总有了哪些变化

比如从小米的角度写:小米十岁了,但这几次差点跌得没爬起来

你瞧,这同样是结构化思维的厉害之处。

不具备结构化思维的人,日常是一团混乱,大脑思绪像缠成一团的乱毛线,不仅说话不清楚,做事也没有头绪。而具备结构化思维的人,大脑里有明确的序列,知道接下来每一步要说什么,做什么。

也就是说,表面上是表达问题、是效率问题,本质上是关键思维缺失的问题。

现在你还敢说,自己的思维不需要继续提升吗?

除了结构化思维,还有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系统思维。

我想强调的是,思维的训练,不仅仅是做创意和做策略的人才需要,即使你的工作是基础而重复,这些思维都能帮助你处理信息,更好地工作,让成长加速。

②、沟通能力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沟通能力。

猎豹的CEO傅盛曾经说过:工作中80%的问题都是沟通造成的。

这里我给你出个题,也是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的沟通场景。假如你的项目遇到了问题或者最终业绩没有达标,你要如何和老板汇报沟通?怎么样,是不是还觉得挺头疼的?

一方面,和老板说遇到困难,可能显得自己很无能;另一方面,遇到困难和老板求助,要资源又怕遭到拒绝。

其实你不必为此感到困扰,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就能很好地应对。

比如,你可以告诉老板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然后指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最后告诉他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更进一步,你还可以提供几种解决方案,让老板从中做选择。

这样的沟通和表达,既反馈了问题,又显示出你的靠谱。

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能让危机化解,也能让别人看到你的实力。

如果你去招聘网站看招聘要求,就会发现,几乎所有高级岗位都有一条要求:有良好的跨部门沟通能力。想要撬动其他部门合作,沟通是最重要的一环。

③、效率和人际能力

最后我们来看,效率和人际能力。

之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讲,是因为它们在大家心目中的认知是类似的,就是“重要但是不紧急”。

好像每个人都认可,提高工作效率特别重要,搭建人脉资源特别重要,但真要花时间去学,又觉得似乎不那么紧急。

为什么呢?
观察了很多人,我发现效率问题和人际问题,在职场初期是可以被敷衍过去的。

效率低,最多是多加加班;没人脉,也不影响现在的工作呀。

如果一直用这种静止的眼光看问题,你的成长也一定是停止的。

俗话说,“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跑得远”。有眼光的人,都会有意识地利用效率和人际能力,尽快将自己从“单打独斗”的状态切换到团队作战的状态。

一天只有24小时,假如你能撬动别人帮助你工作,帮助你成功,还怕不能做出什么成绩吗?

甚至,如果你有强大的人脉网络,一个电话,就能解决你几个月苦恼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四大能力模块的简单解读。最后,我们简单小结一下

①所谓的可迁移能力,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不管你职业和年龄怎么变化,都可以继续使用,并且越来越值钱的。

②最常见的可迁移能力可以分为思维、沟通、效率和人际四个模块。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这四种能力的支撑。

③这个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一个人如果不能迁移能力,那只能被大浪淘沙淘汰掉。

只有拥抱变化,提升我们的可迁移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真正决定我们未来出路的,从来不是你有多少学识,有多少经验,而是可迁移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