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青难写是精神——谈绘画的用笔用墨

 欢 喜 2021-06-07


2021-06-05 17:00·西域心轩

□赵津
元代赵孟曾言:“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开了“书画同源"这一理论先河,同时也语道出中国画中书法用笔的重要性。通过这礼拜对《小戎诗册》的反复临、优秀作品的鉴赏、用笔用色技法的不断深,我更加透彻地领悟到线条在中国画中重要的造型作用。点、线、面及其各种结合都是书法在绘画中的体现,以画鹰著称的李苦禅也提出了“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的观点。几十年如一日,每早起床后先写两小时大字,然后才开始画画。书法始终是贯穿中国画学习的脉络,书法功底决定绘画格调的高低。必须要有一定的书法功底,方可挥西出气势和力度,方可显现出物象的笔墨韵味和精神,作品才有看头才能耐人寻味。下笔要肯定,用笔要富有变化,方可见精神;用笔纤弱,不够肯定就会失去它应有的神韵。

丹青难写是精神——谈绘画的用笔用墨

丹青难写是精神——谈绘画的用笔用墨

丹青难写是精神——谈绘画的用笔用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为主的一代人将笔提上民族美学,“五笔七墨“正是其中璀璨的重要成就。
以五笔来看用笔平是指用笔平稳、态度端正、不漂浮使用腕部的力量控制,缓慢拖动整条线。而圆则是始终保持中锋用笔,在遇到转折时运用使转笔法,通过手捻动笔杆使其做到均匀平稳,让笔的最中间始终保持在写的笔画的中间位置来达到平稳的效果。起笔时,欲左先右、欲下先上,直接一笔写过去,起笔和收笔是无法做到圆润的,而适当地运用提按就可以完美地做到。所“留,是使笔迹运动中用力均匀而自然,在凝练中求畅快,如“屋漏痕”,感到阻力,生涩感和驻留感如“虫蚀木”,漏屋墙上缓慢淌流的水溃积点成线。要做到留,行笔缓慢、不焦不躁,自始至终用意志、气劲把力度控制住,感受在纸面上会儿顺滑、一会儿生的缓慢行笔。所谓质”其实是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下笔之势要肯定、大胆,切忌犹疑不决拖泥带水。我在前几天写的时候一直用笔都很纤细不得要领,直到后来大胆地将笔画写粗,将笔压下去感受到那种“高山坠石”一般的用笔力量,变理解的则是用笔要灵动不滞。笔的转折、疾徐、轻重、顿挫等要运转自如,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意到笔随,意到笔不到,正是为求笔之活脱。笔之活脱,全在心腕配合如精神和笔力的高度统一。

丹青难写是精神——谈绘画的用笔用墨

丹青难写是精神——谈绘画的用笔用墨

丹青难写是精神——谈绘画的用笔用墨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说:“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绛。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这是说一个好的画家,五彩的颜色都可以用墨色表现出来,用墨可以直接看出画家的构思水平眼光高下。写意画中方法各有千秋,像泼墨法讲究几笔间见浓淡变化,遍数不能多,重色趁湿醒,枯润相生而浓淡互破;干湿互破的破墨法,则是尽力在平淡中找变化;积墨法要浓黑见笔触,淡黑见笔痕,用墨层层堆积,却厚而不闷、淡而清透;宿墨则可以画出硬边,甚至是细胞的特殊肌理。总而言之,都是水和墨的比例,用干湿、浓、淡、清来体现物体的远近、朝向、凹凸、肌理等等。用笔用墨就像写文章一样,“文似看山不喜平”,节奏、浓淡、大小的变化都值得去注意和反复琢磨,是先蘸水还是先蘸墨,蘸的比例是多少,完后要如何入笔,笔身是怎么进入纸面的,是中锋行笔还是侧锋去扫,怎么像谢赫在《六法论》里说的那样去经营位置,笔笔之间的间距和留白该怎么设计,怎么样运用勾皴结合去有机统一画面留有透气感和物理肌理,既写“笔意”又写”生意”做到齐白石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那种绝然境界,这些都是值得深挖研究以及不断临摹练习的。

丹青难写是精神——谈绘画的用笔用墨

丹青难写是精神——谈绘画的用笔用墨

丹青难写是精神——谈绘画的用笔用墨

谢无量写给好友刘君惠的诗日:“十年繁弱暗生尘,壁上悠悠看虱轮。裂尽目眦终一试,明朝起做射潮入。”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从事艺术,都是要付出辛勤努力的。多思考、多犯错、多总结、多吸收,一张不行就第二张,欲速则不达,可能过程会曲折会不得要领,但慢慢来。通过长期的临摹和探索,从中体会古人或近现代名家的用笔、用墨、设色、构图等技法,日积月累总能够从中汲取很多有用的营养。
那些苦不得志的愤懑于胸、那种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那种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拙趣、那些一笔过后笔笔生花随机应变的种种,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写意画,都完美地说尽了吧。


来源 中国书画报 作者 赵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