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塔—南京塔—栖霞寺舍利塔

 追随塔踪迹 2021-06-07

栖霞寺舍利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为仁寿全国敕建舍利塔113之一。隋文帝杨坚崇致力复兴和弘扬佛教,在全国建寺、立塔、造像、写经。在仁寿元年【 601年】六月他六十岁生日之时,仁寿二年【 602年】佛诞日,仁寿四年【604年】佛诞日,三次下诏全国三十州增建舍利塔。同时书诏以示天下:“朕皈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之内一切人民,俱发菩提,共修福业,使当今见在,爰及来世,永作善因,同登妙果,宣请沙门三十人,谙解法相,兼堪宣导者,各将侍者二人,并散官各给一人,熏陆香一百二十斤,马五匹,分道送舍利往诸州起塔,为朕、皇后、太子、诸王子孙等及内外官人,一切民庶,幽显生灵,各七日行道并忏悔,起行道日,打刹莫问同州异州,任人布施,钱限至十文以下,不得过十文,所施之钱,以供修塔,若少,不充役丁及用库物,率土诸州,僧尼并为舍利设斋,限十月十五日午时,同下入石函,总管、刺史以下,县尉以上,自非军机,停常务七日,专检校行道,及打刹等事,务尽诚敬,符朕意焉。”

IMG_256

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上的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舍利塔在栖霞寺藏经楼南侧,原塔系木塔,因岁月剥蚀而毁,重建于五代南唐(937-975),据《金陵梵刹志》、《栖霞山志》等文献记载:南唐高樾、林仁肇并为国主大臣,勋贵无二。尊礼三宝,钦隆佛法。隋文帝所建舍利塔,岁久剥蚀,金毁落,二公同志兴修,复加修饰,成为今日仿木结构的石塔。高越为之写了《舍利塔记》一卷。民国1930年,由叶恭绰主持、著名建筑家刘敦桢在南唐遗物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制作了塔刹(原塔刹已毁),对舍利塔进行了重修,基座损毁部分也得以修补。塔前旧有引接佛二尊,也在当年移到塔东的三圣殿前。1993年,国家文物局对舍利塔进行了维修,此次将掉落在周围的八大块石构件粘接到原断口处,对塔身及塔檐的裂缝,用环氧树酯及其他化学粘接剂勾缝补平,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原有的南唐建筑风格。

IMG_262

舍利塔密檐式八角五层石塔,高18.04米,构筑别致。它改变隋唐密檐塔只有一层低低素平台基的做法,吸取隋唐小塔造型方式,在塔下用须弥座为基座,座上并有仰莲式平座,开创了以后密檐塔逐渐华丽先风。

IMG_265

塔基 束腰须弥座中间转角处,分别浮雕立龙与力士以承塔身。中间是释迦牟尼八相成道图,依次为“释迦自兜率天宫下降母胎图,释迦受生图,释迦出游图,释迦出城图,释迦成道图,鹿苑说法图,释迦苦行图,释迦涅槃图。”上下枋,下覆莲,座顶雕刻二层仰莲。基座为阶梯两层:第一层雕刻缠技莲纹,第二层镌刻飞凤、莲花等图案。

IMG_269

塔身第一层八面均雕刻有骑狮文殊、骑象普贤、四大天王等,另外还雕刻两扇版门,门上有铺首及门钉,塔檐下的横楣上,每面两身散花飞天。第二层以上的四层八面,每一面均雕两石龛,龛内刻小佛像一尊,总计六十四尊,象征着千佛世界。柱头之间有阑额,但无斗拱,仅出混石一层以承檐。塔顶叠石六重,装饰以莲瓣、束腰、云纹,意为覆钵、相轮和火珠。

IMG_276

现存塔一般认为塔基和须弥座部分是五代的作品,塔身的四天王和二菩萨浮雕多半经过后世重修。其结构采取先制就所需石灰岩与大理石配件,然后接榫安装,精密稳固,虽历经千年风雨兵燹而依然完好。各檐都由整块石材刻成,挑檐较深,檐下只刻出凸圆线脚,不雕斗拱,柱枋雕刻也简单有节,整体权衡包括敦实塔刹都很得体。

IMG_270

栖霞寺塔石雕,雕刻细腻精湛,端庄典雅,是五代雕刻精品。舍利塔代表了南唐时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它上承隋唐佛教艺术精神,下开宋元佛教艺术的先河。是国内迄今为止体积最大的密檐式石塔。1988年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五代南唐·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江苏南京栖霞寺舍利塔(五代南唐·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