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会说淮阴话中的这几个字吗?||朱爱民

 一犁_书馆 2021-06-08

作者:朱爱民




方言有独特魅力,淮阴话也一样。而淮阴“方言”以清江浦即淮阴城里的发音为最正。

现代人口流动广,淮阴城里有世代祖居的人,他们讲一口正宗的淮阴方言。也有“客籍土居”的,就是外地人成年后来淮阴生活的;还有“归化祖籍”的,就是随着父辈在外地成长,青年时候回到了淮阴,如苏北去东北的新四军三师子弟,去西北建设兵团的老乡,他们回淮阴后,说着一口纯正的北方普通话,但时间一长,他们就会淮阴话时不时蹦出一句,让你感到亲切又生硬,发音更滑稽。

因此,我常对在淮阴生活的“外地人”开玩笑说,要想融入淮阴,在语言上首先应该“抓住”几个有特色的淮阴话,就咯噔拉近了距离。那几句呢?

第一是小孩的叫法:“小囝(jian)”,囝是方言,发兼音。其义是儿子、儿女。淮阴话把它含义外延了,泛指小孩子。淮阴话发音时要把那舌头卷起了,闭口呼,才标准。以淮阴城里的原居民发音最为正宗,最有味。如“这小囝,太懒了!”

但是这个字怎么写?方言是以音找字。研究方言的同行有人写成“鬏(jiu)”。鬏的词典解释是:头发盘成的结。鬏是指头发做成的形状,囝是专指儿童(儿子女儿),因此说囝是准确的。

第二是“兀(wu)”。说某人有百分之二十五不聪明,不开窍,愚而其坠,就说这个人是“兀”。词典兀的解释是:.突然;昏沉无知的样子。突~。有人认为“哇”比兀接近发音,哪个字更准确呢?哇(wa)是象声词,形容哭声、呕吐声:~地吐了一地。通过词义的了解,我认为还是“兀”在字义上更准确。

至于“鬏”和“哇”的读音,是学者自己在淮阴北乡生活过,以自己的发音相近,就认定该字适宜。其实方言作为市民文化,应该是淮阴城中的发音最正,后来逐渐传在北边乡镇,其发音就开口呼大了一点。

“囝”字是淮阴话中最味儿的说法。淮阴话对儿童还有一个叫法,“伢(发霞音)子”。至今无替代字,研究者说是南方伢子到这里被说白掉了。

“兀”是一个最具地方特色的词汇。黑龙江人在这个意思表达上,使用的是“虎”字, 辽宁人说得是 “彪”字,它们与“兀”是一个意思。方言在发音上同样存在着地域差异问题,你理解了意思,就懂了字音表达。

外地朋友对淮阴话有极大的兴趣和欣赏。我在部队当兵。这支部队原来就住在淮阴,所以有干部对淮阴话有研究,更有心得:说你们淮阴话最逗,说当兵的是小兵罢了,还要加一个“捺”子,叫“小兵捺子”。概可能兵是最小的意思。在部队,团营连排到班,都有长,最后才是兵。点横竖撇捺嘛!也在最后,所以是捺子了。
例如:你这小囝,不要兀,好好做事,不能总做小兵捺子,也要弄个排长连长干干。

方言,在找到最标准、最有味的发音字后,你才能真正理解这个字的韵味。



作者简介

朱爱民,男,1958年生,少年时曾住水门桥南,在人民小学,淮阴中学读书。后迁居王营,曾下放,当兵。后在淮阴区工作。研究地方党史、军史、文化史。


期荐读

▼▼▼


淮阴县与清江市及清江浦

我在海南参加过“南繁”

我的小学和老师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扩大本公号所发文章的影响,即日起本公号入驻360个人图书馆,所有作品皆自动同步到360个人图书馆终身收藏。不同意者请勿投稿,投稿视作默认此项决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