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育儿:绩优生也是有套路的!这3种高效听课方法,一定要告诉孩子┃律律

 丄学号 2021-06-08

作者┃律律  朗读┃方芳
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

作为一个班主任,每次迎接一级新的学生时,我都会问他们同一个问题:“你们会听课吗?”

每次我得到的回答都是:“会!” 

还有的同学对此嗤之以鼻:“听课,从小听到大,这么简单的事儿,谁不会啊?” 

但是,当我接着问:“那大家看一下,在平时的课堂上,没有出现过以下这些情况的,请举手。” 

上课发呆,不知不觉就走神了,注意力不够集中;

课上听懂了,一到考试就不会了;

光顾着记笔记,下课发现什么都没真正听进脑子里去;

平时总感觉学习时间不够用;

不敢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们举着的手逐渐放下去了,每次到最后,都是没有一位同学举手了。这说明,对照以上的几种情况,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犯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一直以来,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烦恼的学生太多了,而他们最常见的应对办法,就是大量的补课、题海战术、找家教。 

事实上,这些做法属于本末倒置,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

歌德曾经说过:“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

我们来算一笔账。 

几十分钟一堂课,拿初中生来说,一年要上1000多节课,上课占据了一个孩子全部学习时间的2/3以上。那些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内容,都是在课堂上获得的。 

因此,想要从根本上提高成绩,首先就要保证听课的高质量,争取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产生效益。 

那么,怎样听课才最高效、最有收获呢?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以下这三个方法算是饱经检验的,亲测有效。

上课前,进行有效果的预习

想要在课堂上做到高效听课,课前预习极为重要。 

通过课前预习,孩子对下一节课的内容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自然做到心中有数,那么课上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抓住课上要听的重点,听课质量也就能显著提高。 

曾经有调查显示:学生不预习当堂懂的在50%-60%左右,而预习后懂的则能在80%-90%左右。 

那么,怎样是有效果的预习呢?不同的学科虽然有不同的预习方法,但是无外乎围绕「读-思-标」来进行。 

读,即通读教材,一边读一边消化,了解大致内容,搞清重点。

思,即思考这节课的重难点,自己掌握了哪些,哪些还是不清楚的。

标,即标出重难点,以便课上要重点理解不懂的地方。 

有的家长可能在想,孩子课业压力那么大,每天作业都要写到很晚,哪有时间预习呢?

其实,良好的预习,不仅会提高听课效率,也会节省孩子课后复习以及做作业的时间。预习后作业做得快又好,再进行下一节课的预习,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取得理想的成绩。 



思与记结合,提高课上专注度

相信所有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家长,对于这样的场景都不陌生: 

——小王,你来回答一下这道题。

——小王偷偷问同桌:“老师讲到哪啦?”

——“24页”

——小王一看,自己的书还停留在20页。 

这种情况,孩子在课上是不是经常遇到?不知不觉间,注意力就跑远了,看起来课上认真,却也有着“听不懂课”的苦恼。 

「课上走神一分钟,课后摸索半天功」,那么如何能做到课上高度集中注意力呢?

首先,要让孩子做到时刻思考。可以在手里握住一支笔,对于老师讲到的重难点,或者需要记笔记的部分,立即记录。 

具体该怎样记笔记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霸张黎明,总结出了记笔记的“三原则”:

1.宁可笔记记不全,也要先听老师讲课的内容。

2.课本上讲述很详细的内容,不再做详细的笔记。

3.不抄老师的板书,而是重点记老师的分析思路与解题方法。

记下笔记后,就不要花费过多时间纠结,紧跟老师的上课节奏。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比如让孩子能持续十分钟,专注于做一件他不那么喜欢的事情,再逐渐延长时间,让孩子习惯一节课的时长。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他的作品《专注》中,引用了一个研究结论:专注力比起智商,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更大。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长期追踪: 

处于同等智力水平的50个孩子,专注力强的那些孩子,长大后大多成为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而那些专注力不够的孩子,多年后则生活和工作都不如意,只能靠相信“命运是上帝的安排”来安慰自己。 

广州市优秀教师赵军也提到过课上专注的重要性:“学生面对上课的正确心态应该是:想到在新的课堂上自己又将学到新的知识和本领,从而感到兴奋,产生一种心理期盼,非常专注,在这样的心态下进入课堂,才能确保获得听课的高效率。”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当孩子把心态调整为高度专注,大脑里的“学习机器”会飞速开动起来,让课堂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课后总结,强化听课效果

是不是做到了上课用心,就万事大吉了呢?也不是这样。再好的听课方法,如果没有预习、复习的配合和补充,也很难达到长远、稳定的学习效果。

2013年宁夏高考理科状元王伟在谈到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认为自己最受益的学习习惯就是认真做好了课后总结,从而吃透了课本。“及时总结,可以让听课效率事半功倍,更深入掌握每一节课的内容。”

那么,怎样做好课后总结呢? 

研究表明,人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这就要求孩子在课后总结复习时,要先对新知识“趁热打铁”,理一理知识脉络,巩固学习后再写作业、看看书。 

课后复习的次数,要先密后疏,因为记忆的规律是刚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又快又多,所以复习次数要相对多一点,间隔时间也相对短一些。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加深,间隔时间就可以越来越长。 

复习时,也要利用人体客观规律。由于人体的生物钟现象,我们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内,做特定种类的事情可获得最佳效果。 

所以,我在辅导外甥女时,也要求她在固定的时间内,复习固定内容。 

比如早上和晚的8点至9点,人的记忆力最强,可以复习英语、语文、政治、历史等需要大量记忆的科目,在下午时,演算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可以用来复习数理化。坚持了一学期,外甥女的成绩就提高了10几个名次。 

通过这样每天对各门功课的复习总结做出明确安排,把各科知识整理归类,系统复习,知识就能很清晰地印在大脑里。 

等到第二天上课时,孩子已经是胸有成竹,可以不带包袱的投入到新知识点的学习中了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只要记住以上这些方法,勤加练习,运用到学习当中去,孩子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提高成绩就不再是难事。

赞赏归作者所有

朗读者┃方芳

方芳,安徽安庆人士,热爱唱歌,朗诵;喜好烹饪各种美食;曾参加县举办的第二届唱歌大赛,荣获最佳人气奖;曾在《雷池诗社》公众号发表多篇美文朗诵,深受广大听众一致好评。

用心感悟生活,用意演绎文字,用声滋润心田;热爱生活,工作细致认真,积极主动;为人处世温和谦逊。

点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