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汇昆:青年志强,家国芬芳——新高考全国1卷下水文

 江一写作课 2021-06-08

青年志强,家国芬芳

——新高考全国1卷下水文

文/金汇昆

深研毛主席《体育之研究》一文,尤其是读到“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一句,我的心灵为之触动。再与主席《心之力》一文对比,我不禁感慨,青年志强,家国芬芳。

《体育之研究》一文刊发于《新青年》,可以此文在号召祖国的青年勤于锻炼,用当时的话说,就是不做东亚病夫。而《心之力》又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很强大。王阳明也说:“心统一切。”一个说锻炼身体,一个说运用心力。那么,两者有何关联?

难道锻炼身体就只能强身健体吗?只可以明目、聪耳吗?当然不是。强健的体魄也可以塑造出柔韧、强大的心灵,或者说没有好的身体,人的心灵也会人间削弱。同时,心灵对强健身体也有帮助,那就要有好的情绪、好的心态、好的认知、好的思路,否则,再好的身体,也可能会因为坏情绪、坏心态、坏认知、坏思路而垮掉。

面对子路关于“什么是强”的提问,孔子说:“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强是毛主席《体育之研究》一文中的核心词。关于强,孔子认为真正的强不是武力身体的强,而是精神、心灵等文化领域中的强。这与《心之力》一文中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青年至强之“强”,既是指青年身体之强,也是指青年心灵之强。惟其如此,家国芬芳。

做志强青年,崇德修身是做人做事第一要考虑的。无论有没有人监督自己,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保有正思正念。这就是慎独,是很重要的修身方式。此外,青年还要做到“慎众”。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说的是自己不从众,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不断培养自己高洁的情操,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德立则人树,人树则业成。所以,青年之心要以德为先。

新时代,青年志强,要心怀“国之大者”的豪迈、奉献与担当精神。立足当今时代,要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在国家有需要、人民有需要时,不惧艰难险阻、流血牺牲,“虽千万人,吾往矣”,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始终挺起精神脊梁。因为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不遇之大变局,合作虽是主流,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鲁迅先生如是说。志强青年,等同家国,要发光、发热,温暖世界,芬芳人间。(以上三段为借用以前写过的文章《青年等同家国》,稍作修改)

2021年6月7日

附录【2021年新高考语文1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分析】

相比之下,在教育部命制的四道题目中,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一道。因为这一道题目有一定的迷惑性,所谓迷惑性,就是容易让学生只抓住“体育之效”来写,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文章就会显得深度、宽度、厚度不够。实际上,在审题时,我们要注意几点,第一,“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这里面有青年这个关键词;第二,“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这里面体现一种变化和自信;第三,这里的“强”要深入思考,体育所强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灵、精神。所以,要写好这篇文章,体育为始,青年、自信、变革为终。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写出一篇范文,这篇范文对以前的文章多有借用,这也是为了说明前面说讲的写作道理。

榷山

辛丑麦月(06.07)

于湖城湖畔

【作者简介】

金汇昆,笔名江一,1988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年作家,诗人,现为河北衡水中学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有《渡缘》《桃花坞雨》《艺术里的童颜》《美的唤醒》《情境之门》等。教育与写作理念:师德是知与行的合一,信仰中文,写作育人,让灵魂的启蒙不断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