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孩子患有情绪障碍,家长该怎么处理?

 荣新奇心理堂 2021-12-17

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变化比较快,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成熟、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等,很容易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遇到更多的挫折,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而情绪障碍则是心理障碍中的一种,严重的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人际交往和正常生活和工作。情绪障碍是青少年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旦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调整自己的状态才好。

那么,有些家长就比较担心了:如果我的孩子得了情绪障碍,会影响到TA学习吗?我该怎么办?今天,荣新奇教授工作室为家长们就“青少年情绪障碍”问题,答疑解惑。

什么是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发生在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心理疾病,只要很小的诱因,就会引发疾病,甚至出现不可挽回的破坏性局面和损失。情绪障碍症主要发生在15岁左右的中学生群,习惯上称为儿童神经官能症或儿童神经症。由于儿童生理、心理发育年龄特点,其临床表现与成人的神经症有较明显的区别,目前倾向使用情绪障碍一词。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表现?

青少年情绪障碍指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期的以焦虑、恐怖、抑郁、强迫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例如,我们常说的焦虑症、抑郁症,学校恐怖症等等都属于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范畴。

处于青春期生长阶段的青少年,其个性存在不稳定性,易受到家庭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情绪上较大的波动。特别是具有消极和自我抑制人格特质的青少年可能更易经历消极痛苦的情绪,对生活持消极的观点,经常感到紧张和不愉快,严重的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社交等社会功能受损。

“自我不协调”导致情绪障碍

自我是在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孩子是通过和成长环境中所出现在生命中的重要人物的互动逐渐产生自我。

一个人健康的自我的形成与其儿时能否得到积极的关注有关。关怀、爱抚、同情、认可、尊重、喜爱等态度会使孩子感到温暖和满足,孩子天真和真实的自我就能得到表现,健康的自我概念容易形成。     

在大多数的家庭亲子关系中,孩子的行为只有符合父母的价值观念,才会得到肯定,否则就会受到批评、斥责,甚至惩罚。孩子作为被教养方,往往会养成迎合父母或重要他人的评价模式,对自身的愿望和真实感受会进行忽略压抑。于是,自我的不协调状态便会出现。当一个人自我不协调,个体会否认或歪曲经验,就会导致焦虑、自卑或对人敌视、恐惧等适应不良的状态,出现情绪障碍。

青少年情绪障碍该怎么办?

其实,青少年情绪障碍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如果达到了一般的情绪的问题,还没有达到疾病的程度,家长和老师需要去理解到孩子的情绪,要有同理心(心理专业术语叫“共情”),去理解到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然后加以正面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宣泄情绪。

比如,孩子可能刚刚产生了一些不愉快的情绪,如果被家长或老师及时发现和感受到。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倾听孩子,让孩子叙说TA自己的想法、情绪;TA如果能叙说,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出来,那么对孩子还是有帮助的。   

如果真正达到了一定的严重程度,家长和老师通过一般的引导,无法有效帮助到孩子。那么,建议孩子进行正规的心理/精神科检查,进行系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必要的时候可能会搭配一些药物治疗。

扫一扫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