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人碟报:迅动“重启版”BD《飞轮喋血》

 高人碟网 2021-06-08


电影

原版片名:Duel

中文译名:飞轮喋血

其它译名:决斗

     飞车大决斗

     飞车杀机

     疯狂的追逐

上映时间:1971-11-10(美国)

简介:在辉煌电影黄金时代中大鲨鱼、恐龙和一只思乡的外星人的故事之前,年轻的斯皮尔伯格执导了这部关于一位无辜的司机遇到一辆可怕的卡车的电影。斯皮尔伯格的第一部电影,《飞轮喋血》帮助他跨入了导演大银幕之旅,这部扣人心弦、激动人心的故事被影评人评价为:“值得珍藏的顶级悬疑片”。主人公戴维·曼(丹尼斯·韦弗)在空无一人的州际公路上独自驾车,一辆装载易燃物品的大卡车出现了。两车分别超了对方的车,随着戴维的超车,卡车司机犹如发疯一般追逐戏弄着戴维的车,甚至还要把他逼上绝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戴维只得与这辆要置自己于死地的卡车展开决斗。

主演:丹尼斯·韦弗

   埃迪·费尔斯通

   吉恩·戴纳斯基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光盘

大陆正版为“全区碟”、适用于任何播放环境

环球影业公司 提供节目

新汇集团上海声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发行

上海迅动文化影视娱乐有限公司 总经销

新出像进字(2014)359 号

国权像字 12-2014-0352 号

ISBN 978-7-7994-4892-3

光盘配置:BD50

光盘容量:30.7G

正片

正片片长:1:29:14

编码格式:MPEG-4 AVC / 1080p / 24 fps

画面比例:1.85:1

音轨

原声音轨:英语(DTS-HD Master Audio 5.1)

中文音轨:无

其它音轨:葡萄牙、捷克、匈牙利、西班牙、波兰、俄、泰、土耳其

* 共9条音轨

字幕

原文字幕:英文(听力障碍辅助)

中文字幕:简休中文(内陆普通话风格)

     繁体中文(台湾国语风格)

     繁体中文(香港粤语风格)

其它字幕:葡萄牙(正片、说明)、捷克(正片、说明)、匈牙利(正片、说明)、西班牙(正片、说明)、波兰、俄、泰(正片、说明)、土耳其(正片、说明)、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希腊、希伯来、韩、罗马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乌克兰

* 共29条字幕

特别收录

* 除“照片画廊”外,其余花絮片均为“DVD|480i|标清”画质

A Conversation with Steven Spielberg

与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对话(35:44)

Steven Spielberg and the Small Screen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与小屏幕(09:27)

Richard Mathson: The Writing of Duel

理查德·麦瑟森:《飞轮喋血》的原著小说及剧本创作(09:24)

Photograph and Poster Gallery

照片和海报画廊(03:30)

Trailer

影院预告片(01:00)

字幕参考

英文

简休中文(内陆普通话风格)

繁体中文(台湾国语风格)

繁体中文(香港粤语风格)

图片参考

官方图片


实物图片

未拆封

封面

封底

官配

全景

盒内

光盘


导航菜单

顶级菜单:语言(字幕)选择

主菜单

分段

花絮

声音

字幕



花絮截图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与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对话(35:44)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与小屏幕(09:27)

理查德·麦瑟森:《飞轮喋血》的原著小说及剧本创作(09:24)

照片和海报画廊(03:30)


画幅对比

1.33:1(截取自碟内花絮|DVD 480i 标清画质)

1.85:1(截取自碟内正片|1080p 高清画质)


正片截图

飞轮喋血

早晨离家

轿车司机

初遇卡车(卡车后方标注“易燃”)

第一次超车

加油站小憩

二次相遇,打手势示意卡车可超车前行

卡车行至前方后故意放慢速度并多次阻止轿车超车。这时,卡车司机忽然伸出手来示意轿车可超车

当红色轿车欲超车时,对向视角盲区里驶出一辆车,多亏及时应对方躲过一劫

轿车司机终于感觉到卡车司机对他的恶意,遂利用土路快速超至卡车前方。轿车有速度优势、卡车亦穷追不舍

在咖啡馆前,轿车紧急刹车,撞到了旁边的木头护栏,还好卡车顺着马路冲了过去……

轿车司机进咖啡馆吃午餐,就去个洗水间的功夫,便发现卡车又折了回来,就停在了咖啡馆的外面

轿车司机现在看咖啡馆里的每个客人都像卡车司机,他还自以为是的与其中一人发生了口角,但那人并非卡车司机

原来卡车司机没在咖啡馆中~~当卡车再次启动时,轿车司机想上前查看卡车司机到底是谁,可他的奔跑根本无法追上行驶的卡车

路上,轿车发现一辆抛锚的校车,可惜轿车太矮,动力也不足以推动一辆校车。正在为难之际,他发现早已驶离的卡车再次折返了回来

趁着卡车推动校车之际,轿车快速驶离。本以为终于甩掉了卡车,但在路上等“红灯”之际,卡车又追了上来,还在后面推着轿车,令其距行驶中的火车越来越近

又到了一处加油站,轿机司机想报警,可就在打电话之际,卡车直接向着电话亭撞了过来。此时,轿车司机终于明白:卡车司机打算杀掉他……

轿车疯狂逃跑,趁着驶离卡车视线之际,选了一处隐蔽所在停了下来。轿车司机亲眼看到卡车驶了过去,仍不放心,又在原地等了一个小时……

这回终于可以安心上路了

没走多远,轿车司机再次见到了“等”在路边的卡车

卡车似乎很享受这个“猫捉老鼠”的游戏,他让轿车在前方行驶、自己在后面追……此处路牌显示:接下来的20公里,货车用低档

轿车离开了主路,驶上山坡,果不其然,卡车也紧随其后

轿车驶至路的尽头

司机用公文包顶住油门,面向卡车冲了过去,在二者相撞的刹那,轿车司机跳车逃生

卡车与轿车相撞,升起的白烟阻档了卡车司机的视线,加之车速太快,于是卡车连同轿车一起翻下山坡

等了许久,未见卡车司机出来,轿车司机终于悲喜交加的笑了起来~~


BDinfo

IMDb_技术规格

个人评价
经常看好莱坞电影的同学,相信没有不认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这是位功勋卓绝、著作等身的大导演!文艺片、商业片全都拿得起来、放得下,随便说出些许导演作品便如雷贯耳,如:大白鲨、侏罗纪公园1&2、ET外星人、第三类接触、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人工智能、丁丁历险记、头号玩家、华盛顿邮报……而他的导演处女作正是今日碟报的——《飞轮喋血》!


说是导演处女作也许并不严谨,因为按照豆瓣网上的作品年表查询,在《飞轮喋血》上映的1971年之前,年轻的斯皮尔伯格还导演过电视剧和一些短片,《飞轮喋血》应该是他导演的首部商业电影长片。本片的原著及剧本作者均是“理查德·麦瑟森”,故事灵感取材于他本人的真实经历。据他自己陈述(见碟内花絮):在得知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当日,理查德感到很沮丧,没心情继续打高尔夫球,于是和朋友二人驾车回家,途中便遇到一辆紧紧跟在他们身后的大卡车。当然,真实情况并不像电影那么惊险,二人将车停在路边后、卡车便呼啸着驶了过去,并未回头再找他们的麻烦……而这也给了作家灵感,于是他快速写出了《飞轮喋血》(英文直译《决斗》)的故事提纲,后形成短篇小说,发表在美国著名色情杂志《花花公子》上。这篇小说被斯皮尔伯格的助理发现并推荐给了他,于是时年仅23岁,正为环球影业打工的斯皮尔伯格把它搬上了银幕。不过本片最初并非大银幕电影,而是供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电影”。因播出后反响较好,于是老斯(当年应该叫“小斯”,呵呵~~)把74分钟的电视版本加料至90分钟,重新剪辑成了电影版本,才得以在大银幕上放映。老斯也因此片的出色表现才获得拍摄《大白鲨》的机会!

据说拍摄本片只用了11天时间,这是部“公路悬疑片”,全片主角只有一人、即“轿车司机”,其实主人公叫什么并不重要(他名字是“戴维·曼”)、行驶在路上的原因也不重要(出门见客户,还要按妻子要求,在下班后准时到家),全片展现的就是他与一辆载有易燃品的大卡车的周旋。知道么?片中的大反派“卡车司机”只在轿车首次超车时给了一个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样貌的模糊影像,其余时间一直到片尾,观众都不知道卡车司机具体是谁?他的动机是啥?甚至卡车司机在结局中是死是活都不知道。而正是这样一个“隐藏BOSS”,竟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让观众感到莫名的恐惧,这就是老斯的高明之处。由于全片只有一位主角,除了几段他与驿站服务员的对话外,其余时间基本都在自言自语,所以本片对白较少,更多时间是用“镜头语言”讲故事。这就是电影与电视剧的本质区别。电视剧的剧情推动主要靠角色对白;而电影更多是靠镜头语言和事件推动,好的镜头语言一定是能让大多数观众都看得懂的表达……说实话,在写本碟报以前,我从未看过本片,更不知道它是斯皮尔伯格的处女作。我起初以为只要挂上他的大名就一定是“大制作”,没想到竟是部极低成本的小片儿,但这并不影响影片本身的精彩,做为1971年、比我出生还早6年的老电影,能吸引我聚精会神的看完,中途还没睡着、就说明我喜欢它……
别看片是老片,但碟却没有那么老。本碟最初发行于2015年5月,此时BD已趋于成熟,且国行也有了代理,所以这张“环球BD”内置了三条不同风格的中文字幕,甚至连花絮都同时拥有三条中字。因此有些时候,我们看老片的影碟素材配置情况,不能单纯看它的公映年份、还要看影碟发行时间,往往后者才更起决定作用。碟内正片收录的是90分钟的公映版、画幅为1.85:1。根据IMDb上的公示信息,1.85:1即为公映版画幅,原始“电视电影”版画幅为1.33:1(即4:3)。碟内花絮收录了电视版的画面片段,我截了其中一幅与正片做了对比,可见1.33:1比1.85:1的上下多内容、左右又略少。碟内花絮片时长将近60分钟,有两段斯皮尔伯格的访谈和一段原著作者(编剧)访谈,对了解本片的幕后故事以及斯皮尔伯格年轻时代的经历都很有帮助,是很值得一看的幕后故事。虽然这些花絮均源于DVD版,属于标清素材,但内容还是相当不错的。本张国版BD与港台区共版,鉴于环球影碟的一惯规律,虽然音轨、字幕素材的搭配方案与美、日版不同,但理论上正片画质、原声音轨都是全球同质同源的。另外,本片截止目前尚未发行UHD版,所以当前的BD版即为最佳,推荐喜爱本片或喜欢斯皮尔伯格电影的同学购买收藏,毕竟是处女作嘛~~~

播放环境及器材

影碟机:OPPO UDP-203

影碟机:SONY BDP-S5500

投影机:SONY VPL-VW368(4K视频投影机、支持HDR10)

投影幕:JK HD-W2 MK III 105寸画框幕(经科白塑幕)

视频线:高登尚4K HD-V1000 HDMI 2.0a/b线 (1米、10米)

功 放:YAMAHA RX-V3081

音 箱:7.2.4

主 箱:万登庭2Ce

中 置:万登庭VCC-1

环 绕:何氏H9(落地箱)*4

天 空:安桥SKH-410(B)*4

低音炮:何氏TA100+好莱坞SW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