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方法(全文)

 GoodhopeCape 2021-06-08

摘要: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从对最初认识论的反思出发,以直观明证性为原则,以探索回溯到本质的通道为目的哲学理论体系。具体的还原方法有本质还原、先验还原和原真还原等。这些方法在凸显现象学的问题和回溯现象本身方面具有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胡塞尔;现象学;还原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4-0030-01

一、引言

1913年胡塞尔完成了先验现象学的突破之后,“还原”便成为其现象学方法论的一个核心概念。胡塞尔是在向本质事物的回归这个意义上使用“还原”概念的。他认为现象构建即是从不确定的、有前提的事实到确定的、无前提的“现象”显现的过程。这既是一种现象学的看,同时又是一种不看,放弃使用未经检验的哲学认识。关于这一点,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说:“由于我们在长大成人之前当过儿童,对呈现在我们感官面前的事物做过各种各样的判断,而那时我们还没有充分运用自己的理性,所以有很多陷入的偏见阻碍我们认识真理,因此我们要摆脱这些偏见的束缚,就必须在一生中又一次对一切稍有可疑之处的事情统统加以怀疑。” 胡塞尔的“还原”概念与笛卡尔的“怀疑”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旨在“把沙子和浮土挖掉,为的是我找出磐石和硬土。①

具体来说,胡塞尔的“还原”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以纯粹的意识为课题,来研究自然思维视野中的纯粹意识领域,这一点与“现象学悬搁”同义;2.与“先验还原”同义,标示着通向先验主体性的通道。从二十年代起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所要达到的两个方面的纯粹化问题就是:现象学―心理学的还原和先验现象学的还原。这两种还原都是一种普遍的悬搁,意味着排斥世界和关于世界的信仰,还原到纯粹意识体验上去。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胡塞尔对现象学还原进行了本质还原、先验还原和原真还原等方面的具体分析。

一、本质还原

本质还原是从心理学的现象向纯粹本质,从事实的一般性向本质的一般性的还原,其目的是把握作为本质的先天。它是在胡塞尔现象学中得到方法上保证的本质直观过程。其操作过程与把握经验普遍性过程类似,也可以单个事物为出发点。不同在于,前者摆脱众多个体的事实性出现以达到以原初的方式呈现本质的目标。本质的意义就是现象,本质不在现象之外,也不在现象之后,而在现象之中。要获得这种现象我们应在自由想象中构造。通过对现象作想象力上的自由变更而观至变中之不变、稳定有序的结构,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先天直观综合体系,以此到达本质,直观现象。

在胡塞尔这里,本质还原有三条具体的途径:②第一,创造出众多的变项,而这种创造要以想象的方式进行。这要求我们要在想象中创造出不一定是实实在在的,品种繁多的个体存在。第二,将上述创造出的个体存在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关注。通过想象创造出的杂多变项会相互递推地以某种相合性统一性起来,在此过程中,每个个体以相互间的变化来呈现。基于这种呈现,我们可以从杂多变项中找到他们叠加起来所共有的一些项,即本质。第三,直观到的本质中不含有本质的一个事实个体,因为我们是在想象中直观到本质的。故本质可能既是纯粹的可能性,又含有必然性。通过本质直观,本质还原可以获得与之有关并构成其相关项的一般对象或一般事实。

本质还原是在想象,即纯粹心理学中完成的,所以它是不够彻底的,有可能退回到经验心理学的心理主义乃至于退回到唯我论的理解中去。为了克服和杜绝唯我论的出现,胡塞尔接着提出了先验还原的理论,以求完好地探寻到事情本身。

二、先验还原

先验还原涵盖了纯粹心理学,进一步扩大了研究范围,它与本质还不同。先验还原认为可能世界是一个先于人的主体或者心理先验的纯粹主体,从而解决了人心灵的主体间性如何可能这个问题。

先验还原在胡塞尔现象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是通向先验主体性通道的标志。先验还原以自身为根据,“按照其先验的、延伸到隐蔽基础之中的'意识生活’,按照其将世界在自身中作为存在之意义而'实现’的确定方式,对主体性进行描述――即以自明的方式将主体性揭示出来,而不是将它杜撰出来,不是以神秘的方式将它构造出来。”{3}先验还原是“一种绝对的并且彻底纯粹无趣性”,先验纯粹的主体性是可以作为该领域的研究对象的。不同于现象学―心理学还原建立在普遍的世界信仰的基础之上,只是一种相对的无趣性,而不是对世界的彻底性排斥。现象学―心理学还原的研究对象是他人或人的心理,把纯粹的主体性研究作为客体。而先验现象学家把客体性解释为一种先验的主体性中构造出来产物。

先验自我是现象学还原的终点,是整个先验理论、客观真理的顶点和核心,是先验的可能世界之所以可能的最高条件。对现象学悬搁的彻底化是先验还原作为通向先验主体性的通道是其前提。先验还原也就是一种彻底化的转释,通过这种方式,世界基地和时间的自身统觉所承载的意识才成为世界的构造性起源。先验还原由此而使严格意义上的先验经验得以可能,这种先验经验的展开作为先验主体性的自身认识就是先验构造的理论。

先验现象学带来了一种新的习性,并且本身对这个习性加以坚持。这种习性有自身的构造特征,也就是说作为现存有效的判断基础的世界万物之完全不存在是指世界万物的存在是在意识中被构造出来的,而非世界万物的消失。这一点又与现象学―心理学家注意并且承认客体性和主体性存在的观点不同。尽管他们认识到对象的客体性的,同时也关注主体性,但是并不是像现象学―心理学那样,对自然的世界意识达到比较彻底的认识。

三、其他的还原方法

在交互主体性现象学中胡塞尔提出一个方法:原真还原。所谓原真还原,胡塞尔称之为一种特殊的客体悬搁,是指还原到本己自我的最原初的领域中去。为了正确地进行原真还原,我们首先得在先验的普遍领域中进行一项特殊的悬搁,将所有可疑的东西排除出去。这就是说,要先放弃所有那些与陌生主体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意向性的构造成就,只将范围限制在一些现时的和可能的意向性的总体联系上。在这些意向性中,自我在它本己性中构造出与它不可分割的自身。借助于意向功能主体超越出本己的、内在的体验领域,并构造出他人和对于这个主体来说共同的社会世界、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等。在这里,被排除的是对我而言陌生的东西,它们是值得怀疑的,不能加以运用的;而那些对我来说的本己之物则被保留下来。所以原真还原强调对他人及其世界的排斥,从某种程度上它是对在笛卡尔先验还原的重复,回溯到了对原本意识和非原本意识的划分。

唯我论还原与还真还原有所不同。胡塞尔说:“经过唯我论还原的世界不能被混同于原真世界,或者,唯我还原不能混同于原真还原。”较之原真还原的回溯领域,唯我还原论的则相对狭窄,其回溯的领域只有自然客体、空间事物,包括他人和本己的物理躯体比原真还原中的狭窄。

先验还原在胡塞尔一声的研究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获得先验本质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采用先验还原,还要结合使用本质还原、原真还原等多种通道,通过显现先验主体性来达到还原目的。

注释:

①【法】笛卡尔,王太庆译.谈谈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71页.

②【德】胡塞尔,李幼蒸译.纯粹现象学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375页.

③倪梁康.胡塞:通向先验本质现象学之路[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62-276页.

参考文献:

[1]笛卡尔,王太庆译.谈谈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2]段丽真.先验还原:在本质心理学和先验现象学之间――论胡塞尔先验还原的方法论意义[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3]胡塞尔,李幼蒸译.纯粹现象学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举报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