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情似水矮巨人 ——回忆“温老”

 时家店王凯航 2021-06-08

如果说一个人“一生什麽缺点都没有”,似乎是很荒唐的说法,可是,用来概括温老的为人、为师、为事,却再恰当不过了。

认识温老是40年前的事了。那时他刚大学毕业,我是十五六岁的中学生。他在柳南中学教书,我在邻村的柞木村读“戴帽中学”。他并不直接教我,可那时柳南乡(当时叫马鹿公社)的每一个中学生,都很神往、热爱温老师。因为他开朗、好动、平和善良,每天都和学生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比如说游泳吧(当时叫“洗澡”),我们学校的学生去河里游泳,是会惨遭“罚站”的;而温老师却常常带领他的学生到水库去游泳,我们那时真是羡慕极了!

转眼,我中学毕业后当了民办教师。这时,每当到乡里开全乡教师会议时,就有机会和温老师交往了。每次会议的午间休息,与温老师打一场篮球都是回味无穷的享受和节日。

温老很勤奋。那时常开一些做“无用功”的会议,每当开会时,我总能看到温老拿一个本、一支笔在不停地计算数学题——他从不放弃学习的分分秒秒。

温老的才华在当时也是备受赏识的。记得他曾给我们介绍教学经验,传授教学方法。其中有这样一番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当一节课结束时,知识未必全讲尽,一定要给学生留下'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至今,这句话都是我追求教学艺术的座右铭。

1973年,在邓小平第二次主持工作期间,一个“回潮”流,让我有机会参加了文革期间的第一次高考,而我的数学辅导老师就是温尧老师。所以我要说,温尧,不仅是我心仪的老师,他也真的是我心灵和知识上的老师。而且,我与温老的缘分还在延续——1978年,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在柳南乡,我与温老联手指导了那届高考,温老讲数学,我教语文和政治。一个乡村中学那一年竟考上了大中专学生16名——我们的教育局长丁金学,就是你那一年考上大学的。1979年我来了一中,温老去了三中;1985年我与温老再度共事一中,笔者有缘与温老一直共事到他退休。

应该说,一中的近20年,不仅是温老才智得以尽情发挥的20年,也是温老思想光辉道德品质最灿烂的20年。由于它教学业绩突出,所以他几乎年年教毕业班的数学把关课。凡他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不被他的敬业精神和深厚学识所折服的。在一中考入大学的近万名学子中,他辅导过的学生至少有两千人。90年代中叶,温老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眼角膜炎,为了不耽误学生的高考辅导,温老放弃并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结果发生了每一个一中人都深深痛心的事情:温老的一只眼睛永远失明了。温老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每位同仁,在温老治病期间,全校老师不约而同地分别凑上50、100、200元钱送到温老治病的地方。温老的病没有治好。他回校后,把同志们凑的钱一分不少的返给了大家。

温老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要求人的很少而给予人的却很多。一中的20年生活,谁家的大事小情他都不曾错过,而他自己的一儿一女上大学时,谁的也没操办;好像只悄悄的操办了一个孩子的婚事。返籍时也是在一个早晨默默的把家搬走了。返籍后,由于一中教师流动很大,在校长的恳请下,他拖着带病的身体又默默地在一中分校苦苦干了两年。眼见温老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谁又忍心再看到他继续工作下去呢?2005年温老最后返籍,陪他的孙儿外孙尽享天伦之乐去了。唯愿好人一生平安,我们一中人共祝为柳河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温老晚年幸福平安!

温老告别了一中,可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这里,他的精神是一中永远的财富。孙校曾形象地把温老比作一中的周恩来,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温老身高不过1米67,长了一张娃娃脸,不到40岁就满脸皱纹了。可他的性格却像他的姓氏一样永远温和,他的品格有口皆碑,所以笔者称他为“温情如水矮巨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