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等待也是一种进步

 鹰眼观天下 2021-06-08

孙子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句话的重心,在一个“待”字。

不过,这个“待”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它需要你有足够的耐心,甚至是定力。

曾国藩非常强调战略定力,他有句用兵的格言:“一年不得一城,只要大局无碍,并不为过;一月而得数城,敌来转不能战,则不可为功。”

战争就是双方攻防的过程,不要太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一年也打不下一个城池,只要对大局没有影响,这不算是什么过错。一个月打下了几个城池,敌人一进攻,全丢光了,这不算什么功劳。

毛泽东打仗,也从来都是强调持重待机,强调不打则已,每战必胜。他说:“必须敌情、地形、人民等条件,都利于我,不利于敌,确有把握而后动手。否则,宁可退让,持重待机。机会总是有的,不可率尔应战。”

著名的孟良崮战役能够打成,靠的就是毛泽东“持重待机”这四个字。

1947年3月,蒋介石向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其中用于山东方向上的兵力达到24个师、60个旅、45万余人,占其重点进攻兵力的66%。

这45万余人中,包括了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中的三大主力,即整编七十四师、整编十一师以及第五军。蒋介石还以这三大主力为骨干,分别编成了三个机动兵团。

在作战方针上,蒋介石也做出了新的安排。鉴于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党军经常遭到解放军各个歼灭,这次蒋介石提出来了16字方针:“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这16个字的目的,是加强兵力密度,以纵深梯次部署,作弧形一线推进,就像滚碾子一样向山东碾过来,不给解放军对其进行分割和各个击破的机会,并以强大的兵力优势,压迫华东野战军退往黄河以北或胶东地区。

国民党大军压境,华东野战军的作战方针仍然是解放军的拿手好戏,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但这次国民党军兵力密集,准备充分,行动谨慎,有利的战机比过去少得多。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华东野战军采取“耍龙灯”的方式,忽南忽北,忽东忽西,调动国民党军往返行军达到1 000多公里,就是希望能够调动敌人,创造运动中歼敌的战机。

但是国民党军保持着高度的警觉,采取密集平推、稳步前进、轻易不分兵的新战法,就是不上当。华东野战军的多数战役因此都没有达到目的。

华东野战军有些急了。看来“耍龙灯”的力度不够,要想扯开国民党军队的密集队形,还得来点儿大动作。

5月初,陈毅、粟裕决定,派出三个纵队插到敌后去,其中两个纵队插到鲁南,一个纵队插到苏北,目的是用三个纵队的兵力威胁国民党军队的后方,迫使国民党回师或分兵,给我军在运动中歼敌创造条件。

这么大的行动当然要请示中央。陈毅和粟裕在5月3号把这个计划报给了中央军委。

第二天,毛泽东就给陈毅、粟裕回了电报,事实上是不同意两人的计划。

毛泽东在电报中说得很委婉,他首先表扬了陈毅和粟裕前期的指挥。他说:“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

同时他又明确跟陈毅和粟裕讲:“你们后方移至胶东、渤海,胶济线以南广大地区均可诱敌深入,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于极端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唯(一)要有极大忍耐心;(二)要掌握最大兵力;(三)不要过早惊动敌人后方。”

5月6日,有些不太放心的毛泽东,又给陈毅和粟裕发来了电报说:“目前形势,敌方要急,我方并不要急。”“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失去一次时机并不要紧。当不好打之时,避开敌方挑衅,忍耐待机,这是很对的。”

毛泽东的提醒,让陈、粟冷静了下来。他们立即决定放弃原定的计划,按照毛泽东的意见,主力往东往北撤,与敌人脱离正面的接触,集结于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地区,待机歼敌。

这个时候,跟华东野战军周旋了一个多月的国民党军队,早已疲惫不堪,失去了耐心。华东野战军这一撤,国民党军队顿时喜出望外:显然,解放军经过一个多月的作战,已经无力再战,要开始北逃了。

于是,国民党统帅部将原来16字作战方针的“稳扎稳打”,改成了“稳扎猛打”。

一字之差,担任主要突击力量的张灵甫整编七十四师,便冒了出来,孤军突出,变成了好打之敌。粟裕他们等了近两个月的机会,终于到手。

华东野战军果断出手,“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将整编七十四师像剜眼珠一样,从国民党的进攻部队中剜出来,并集中五倍于敌人的优势,将其歼灭。

蒋介石在接到整编七十四师被全歼的报告后,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我军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持重待机、持重待机,只有持重,才能待机。

再讲一个例子。你看过《摔跤吧,爸爸》吗?一部非常好看的印度电影。

爸爸马哈维亚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摔跤手。他对同样是摔跤手的女儿吉塔说:“每个回合都只有短短的2分钟,但是吉塔,你别忘了,2分钟可就是120秒。”“一定要耐心等待,等待对手犯错的那一刻。”

电影的高潮是吉塔跟尼日利亚名将内奥米的半决赛。内奥米是非常有实力的选手,尤其擅长强势进攻。在以往的比赛中,内奥米从来没有给对手以机会。

对吉塔来说,这场比赛注定是一场苦战。

爸爸给吉塔分析说:“虽然对方很不好对付,但是你也不是赢不了。这次你得保持守势,不要急着得分,要等待时机。不要给对手任何机会,因为她也不会给你机会。要试图钳制住她。如果一直无法得分,她就会心浮气躁,露出破绽。那时,你的机会就来了。”

比赛开始了。内奥米果然采取的是进攻的策略。她一直在进攻,但吉塔顽强防守。内奥米多次尝试进攻,吉塔的防守滴水不漏。

双方陷入僵持。焦躁的教练在场外催促吉塔:“赶快进攻啊!”

爸爸在看台上做出用力压下的手势,并大声提醒吉塔:“稳住!”妹妹巴比塔也大喊:“坚持住!”

比赛重新开始,内奥米的动作开始变得粗鲁。她似乎恼羞成怒了,甚至掰了吉塔的手腕。这是一个明显的违规动作。裁判给了她一次警告。

内奥米继续强势进攻。吉塔防守得非常不错,但是内奥米还是用强攻突破了吉塔的防守。

一个抱摔,吉塔被重重摔在地上,内奥米得了3分。讲解员说吉塔需要尽快得分,她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内奥米还在疯狂地进攻,吉塔显得有些被动。她还在寻找机会。吉塔抓住机会,将内奥米摔倒在地,拿下1分,并试图将内奥米推出红圈之外。但是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哨子响了,时间到。吉塔输掉了第一回合。

气急败坏的教练质问吉塔:“你在干什么,吉塔?为什么不进攻?”

吉塔看了一眼看台上的爸爸。爸爸摇了摇头,示意她继续稳住。吉塔点了点头。第二回合开始了,内奥米依然采取攻势,她试图把吉塔撂倒。可是吉塔非常巧妙地摆脱了她的攻势。内奥米在全力进攻,但是一直找不到机会。吉塔反击了,内奥米防守得不错,同时发起了反击。比赛越来越激烈。内奥米再次进攻,吉塔严防死守。内奥米持续发力,吉塔继续坚守。内奥米继续强攻,吉塔没给她机会。讲解员惊呼:真是漂亮的防守啊!

内奥米再次出击,吉塔抱住了她的后背。但此时此刻,内奥米仍然攻势不减。看台上的爸爸用坚定的手势示意女儿:别着急,稳住,稳住。内奥米想把吉塔推出圈外,但吉塔用尽全力钳制对手。裁判的哨子再次响起。比分还是0比0。

内奥米尝试了各种打法,想突破吉塔的防守,但都未成功。她变得有些焦躁。她狠狠地推了吉塔一把。

吉塔想起了父亲的提醒:“如果一直无法得分,她就会心浮气躁,露出破绽。那时,你的机会就来了。”

内奥米果然冒进,吉塔摆脱了对手并顺势发起了一记漂亮的反击。3分到手!

3比0,吉塔取得了第二个回合的胜利。

内奥米的教练看出了吉塔的策略,他提醒内奥米:“那个女孩很聪明,你要比她更聪明才行。”

最后一局开始了,连内奥米这个猛将也开始小心翼翼了。内奥米抓住机会发起进攻,吉塔死死抱住对手的后背不让对手得手。双方再次僵持不下。

内奥米再次发力,吉塔严防死守,不给对方任何机会。妹妹在下面喊“坚持住吉塔”。内奥米持续发力,吉塔死死压制住对方。裁判吹哨了,比分还是0比0。

吉塔露出了破绽,但抱住了对方的后背。内奥米持续发力,吉塔不占上风,但是锁住了对方的脖子。内奥米试图完成进攻,无奈吉塔始终顽强抵抗。内奥米拼尽了全力,但吉塔依然没有给她机会,死死地抱住了她。

哨声再次响起。比赛只剩下12秒了。

比分依然是0比0。先得分的人将锁定胜局。吉塔加强进攻。内奥米转身摆脱,试图反击。吉塔再次压制住对手,内奥米奋力摆脱。时间到,双方0比0。

第三局打成平手。

接下来是掷币决定攻防,然后双方选手要进行缠抱较量。取得进攻权的一方,可以抱住对手的任意一条腿并展开进攻。必须要在30秒以内得分。

取得进攻权的一方,将有99%的胜算赢得比赛。

内奥米取得了进攻权。看来吉塔是命中注定要输掉这场比赛了:在内奥米的强势进攻下没有人能坚持30秒。观众发出一片惋惜声。爸爸的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内奥米选择抱住吉塔的右腿。吉塔摆好了防御姿势。

爸爸在看台上轻声说:“沉住气,不慌。”

讲解员评论说,吉塔现在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死守30秒,要么进攻得分,赢得比赛。但眼下看来,这两种选择几乎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吉塔静静地吸了一口长气。比赛开始了。内奥米开始发力,吉塔在竭力防守。内奥米将吉塔举了起来,吉塔处境非常不妙。内奥米试图狠狠将吉塔摔在地上。吉塔顺势摆脱了内奥米。内奥米用力过猛,失去平衡,吉塔趁机发起反攻,将内奥米死死地压在身下。得分!

所有的人都跳了起来,吉塔握紧双拳尽情大喊,全场在欢呼。吉塔的获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这场激动人心的缠抱比赛中,吉塔一举击败了金牌的头号竞争者,闯入了决赛。

在《决策学的诡计》一书中,克里斯·布雷克以扑克牌游戏为例来说明一个取胜的道理。

在扑克游戏中,优秀的玩家可以从容地应对一手烂牌。在牌运不好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遇到不利的情况时,他们不会大喊大叫,埋怨自己的牌运或发牌人,而是镇静地打烂牌并等待下一局,因为他们知道长期来看自己会赢。

所以,要想把握战略性的机会,就必须有过人的战略定力。善攻者,必先善守。

孙子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高手防守的时候一动不动,隐藏自己的实力和意图就如同深藏地下,使对手无法察觉。一旦巨大的机会出现,就像捕食者一样,以闪电般的速度出手,如同自天而降,让对手措手不及。

作战的过程,就是等待战机、创造战机、捕捉战机进而利用战机的过程。最致命的战机,就蕴藏在耐心冷静的等待过程中。

古人用兵,非常重视“见几而作”。所谓的“几”,就是细微的变动征兆,介于动与未动之间。用《易经》的话说:“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用张预的话来说,用兵的高手,要“见微察隐,而破于未形”。

但是,在复杂的战场上,要想真正做到“见几”,前提是用兵者必须有极好的心理素质。用曾国藩的话说,必须“静心察之,冷眼窥之,无乘以躁气,无淆以众论,自能觑出可破之隙”。

所以孙子强调,好的将军要具备四个字:静、幽、正、治。湘军名将王錱也说:“几须沉,乃能观变;神必凝,方可应事。”内心沉静,才能够捕捉到变化中那些细微的征兆;精神凝注,才可以应对好发生的各种事件。

高手的竞争,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对于将军来说,兵法人人会读,条令人人会背,战术人人会用,道理人人会讲。但在高手对决的时候,这些都只是技能层面的东西而已。

决定一个人究竟是不是高手,还不是这些东西。技能层面的东西到一定程度以后,都差不多。能分出高下的,是谁的心理更为冷静。

《大学》讲:“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战争也是这样。所以王阳明说:“用兵何术,但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乃术尔。”

心平才能气和,心浮必然气躁。心浮气躁往往就会轻举妄动,鲁莽草率。如果再加上情绪失衡,甚至会让人失去理智,走出昏着,犯下错误,反而给对手送上机会。

所以,心浮气躁,从来都是兵家大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