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粟裕手中的神秘部队,助他打过无数胜仗,粟说:功劳一半要归它

 鸢飞九天2018 2022-06-28 发布于河北

1946年6月,蒋介石彻底撕毁了和谈的伪善面目,开始发动对于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当时,蒋介石的优势有多大?倚仗美国支持,国民党占据了中国绝大部分精华地区,坐拥430万大军。

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

而他进攻的对象——解放区,不但绝大部分位于偏远地区,而且,只有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满打满算也只有120余万,两者实力相差极为悬殊。

因此,蒋介石狂妄地宣称6个月解决解放军,很快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1946年7月,嚣张不可一世的国民党更是集结58个旅约46万人,发动对华东解放区的进攻。

而当时,东临淮海、西邸运河、北联淮阴,又与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南京直接毗邻的苏中解放区,毫无意外的成为国民党此次进攻的重点。

当时,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集结15个旅约12万人,发动对苏中的进攻。而驻守苏中的解放军——粟裕率领的华中野战军,兵力只有19团约3万余人。

身穿解放军军装的粟裕

在这种情况之下,毛主席命令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跳出苏中解放区,进军京浦路,在外线牵制敌人。

然而,粟裕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想法,他向毛主席提出:暂时不跳出外线,先在内线打几仗。毛主席最终选择支持粟裕的想法。

所以,全面战争刚刚爆发的一个月之后,粟裕率3万余兵力在苏中解放区,与占据绝对优势的国民党12万军队发动苏中战役。

当时,粟裕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凭借解放军强大的动员和运动战能力,率华中解放军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取得宣泰攻坚战、如南急袭战、海安运动防御战、李堡攻歼战、丁堰林梓攻坚战、如黄公路遭遇战、邵伯防御战等七次作战的胜利。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6个旅及5个交警大队,总计约5万余人。

粟裕取得的苏中七战七捷,不但彻底击破了国民党对于苏中解放区的进攻,而且,七战七捷也为人民解放军明确和完善内线歼敌方针,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苏中战役

苏中的七战七捷极大地震撼了国共双方,就连毛主席对于此次战役的胜利也十分激动。当时,毛主席一面要求新华社刊登了战役胜利的消息鼓舞士气,另一面还亲自起草电报,总结此战的经验并在全军推广。

最令人惊喜的是,苏中的七战七捷,只是粟裕在解放战场惊艳表现的开始。

解放战争爆发初期的七战七捷歼敌数量并不多,总计只有5万余人,规模也算不上多大——粟裕指挥的解放军只有3万余兵力。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这是因为,它不但拥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粟裕在军事方面的天赋。七战七捷既有攻坚战,也有防御战,既有奇袭战,也有遭遇战。

粟裕也几乎将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运用至巅峰:在兵力只有敌人的1/4,武器装备也远不如对手的情况之下,一举歼灭敌人5万余人,取得了歼敌人数还要多于自己兵力的辉煌胜利。

苏中七战七捷

所以,苏中七战七捷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粟裕超凡脱俗的军事才华。不过,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粟裕能够屡屡得在刀尖上跳舞,除了他天才般的敏锐战略眼光之外,也与他能够及时获得准确有效的情报密不可分。

例如,苏中战役的第1场战役——宣泰战斗前,粟裕曾接到这样一份情报,它是国民党长江北岸第一绥靖区的作战计划:

以南通、白蒲地区之整编第四十九师北犯如皋;以靖江地区之整编第六十九师第九十九旅、泰兴地区之整编第八十三师分两路先占领黄桥,再协同整编第四十九师会攻如皋;以泰州地区整编第二十五师第一四八旅东犯姜堰,再会同侵犯如皋之第四十九师合击海安。预定于7月15日开始同时发起进攻。

这份情报有多重要?它几乎将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对于苏中解放区的进攻计划彻底暴露了出来。

不仅如此,粟裕又很快接到了另一份重要情报:进攻苏中解放区的国民党主力、敌整编83师第十九旅有两个团,驻扎在泰兴和宣家堡,结合上一份情报可知,它与其他国民党主力部队距离较远。

得到这一关键情报之后,粟裕立刻在当天晚上召开作战会议,决定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先发制人,以宣家堡、泰兴的国民党军队为目标发动歼灭战。

粟裕

随即,粟裕集结优势兵力,果断地发起了宣泰战斗。当时,粟裕率华中野战军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歼灭了国民党整编第38师两个团零两个营,不但俘虏了包括敌56团少将团长在内的3200余人,更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而这场战斗,也首创歼灭蒋介石嫡系美械部队的记录。

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居然被对手吃掉了最嫡系的中央军两个团,这令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司令李默庵勃然大怒。他开始紧急改变作战方案,试图趁解放军发动宣泰战斗暴露位置的时机,三面夹击,将华中野战军一举歼灭。

而恰在此时,粟裕再次收到了李默庵的作战计划:

急调整编第六十五师火速渡江,会同靖江第九十九旅增援泰兴,进犯黄桥,拖住华中野战军主力;同时,急令整编第四十九师星夜疾进,乘虚夺取如皋城。

在了解到敌人的作战计划之后,粟裕立刻有针对性地做出了“转移兵力、挥师东进”的方案。而且,趁敌人调动兵力,属于杂牌军的敌整编49师在兵力调动过程脱离国民党大部队,且没有工事依托的有利时机,决定将国民党整编第49师作为攻击目标。

所以,在取得第1场战斗胜利刚刚结束没多久,粟裕紧接着长途奔袭,率兵东进,决定将运动中的国民党第49师一举包围歼灭。

粟裕

华中野战军在粟裕的率领下日夜兼程,急行军50公里,顺利抵达预定的战役目的地,并趁敌不备立刻发动了对49师的进攻。

由于对手是国民党一个整编师,因此,此次战斗整整打了4天4夜。最终,粟裕圆满完成战役目标,一举消灭49师,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第2场战役的胜利。

不过,第2场战役虽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由于此次敌人数量很多,同时,部队连续急行军和激烈的战斗之下,华中野战军也遭遇了不小的伤亡,战士们也普遍十分疲惫。

在这种情况之下,李默庵决定抓住时机,寻找华东野战军主力进行决战。敌人想做的,自然是应该我们极力避免的。

所以,作为这支军队的统帅,对于部队的情况了如指掌的粟裕,一方面对李默庵的大军节节抗击,迟滞他的进攻,另一方面主动撤离,让国民党的大部队彻底根本摸不着头脑,更找不到主力所在的位置。

粟裕

而解放军在不断的运动中不但获得了休整时机,而且。也在运动之中再次抓到了歼敌的机会。1946年8月7日,粟裕获得情报:驻扎在李堡的国民党一个团准备离开,正在与国民党第7旅副旅长率领的一个团换防。

接到这个情报后,粟裕再次敏锐地发现战机,趁两个团交接之际,粟裕率部突然发动进攻,两个团的国民党军队猝不及防之下陷入混乱,只用了短短一个天,就将国民党两个主力团全部歼灭。

这还不算完,一举歼灭两个团之后,粟裕早已埋伏打援的部队,又用口袋阵歼灭了敌第7旅另一个团的援兵。

因此,李堡之战,国民党一个旅三个团全部被歼灭。为此,中央军委还专门发来贺电:庆祝你们的第2次大胜利。

所以,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粟裕率华东野战军3万余人连续作战7次,取得歼灭敌人5万多人的胜利,不仅仅是因为他卓越的军事才华,也与他能够及时获知准确的情报有很大的关系。

而及时为粟裕提供这些极其关键情报的部队,正是粟裕手中一支十分神秘的特殊部队——四中队。

粟裕

不过,四中队虽然在解放战争时大放异彩,然而,它的成立却早在解放战争之前。1942年,担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的粟裕,开始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当时的苏中军区不但远离中央,而且,抗日战争进入第2个阶段后,日寇几乎停止了所有的正面战场的作战,将侵华日军主力和绝大部分汉奸部队用于敌后作战。

也因此,包括苏中在内的绝大多数抗日根据地,都面临着日寇的巨大压力。与此同时,苏中军区周围还存在大量国民党部队和亦兵亦匪亦汉奸的顽军,因此,面临的形势还格外复杂。

所以,为了应对这种空前紧张复杂的局势,及时掌握情况,粟裕决定,在苏中建立情报分队。而这支情报分队,正是四中队的前身。

这支情报分队为苏中军区和粟裕提供了大量重要且关键的情报,并最终为新四军一师的坚持和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抗战末期,1944年冬天,奉命率一师主力渡江南下,创立苏浙军区的粟裕,又根据以往的成功经验,再次建立了苏浙军区情报分队。

而这支情报分队也没有辜负粟裕的期待,再次为苏浙军区的开辟和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粟裕大将

所以,正是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情报分队发挥的重大作用,1945年11月,抗战胜利没多久,粟裕刚刚被任命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时,他就立刻下令组建了负责技术侦查的情报队伍。

当时,奉命组建这支技术侦查队伍的,是华中军区通联部长兼政委朱诚基。情报队伍成立时,粟裕还专门对朱诚基交代:情报工作是战争准备的重要方面,要走在各项准备工作的前面。

为了组建这支队伍,粟裕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他将新四军军部调研室的部分干部、原苏中军区司令部三台的全部指战员,以及原苏浙军区司令部三台的部分人员全部整编在一起,统一编成华中军区司令部情报处,朱诚基任处长兼政委。

而这支由粟裕亲自关怀并一手组建的情报队伍,它的对外代号正是四中队。

粟裕大将在天安门

粟裕为何如此重视情报工作?

粟裕一直战斗在远离中央的江南和华中地区,而且,这些地区还是敌人的腹心之地,敌人的力量远远强于粟裕所率领的部队。

在长期面临敌强我弱的形势之下,及时掌握敌我情况,就成为一支军队生存乃至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粟裕曾指出:

侦察非常重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反之,则屡战屡败。侦察的手段有观察、窃听、询问、战斗、捕捉俘虏、组织秘密而普遍的侦察网等等。侦察的内容包括查明敌人的番号、数量、武器装备、政治情绪、战斗力状况、行动企图、技术兵种之所在、后方组织状况以及地形和居民情况等等。侦察要确实、详尽,要不失时机地报告侦察所得情况,要注意正确判断,不要被敌人蒙蔽。

而粟裕的这个经验,是在以往数十年的军事革命生涯中,经过无数血泪教训和成功经验,一点一滴总结形成的。

因此,粟裕对情报部队的组成极为重视,当时,粟裕不但亲自组建四中队,赋予他们对华中敌军动向侦听侦查的任务,而且,对于这支队伍的培训和装备补充,也一直亲力亲为。

粟裕

例如,情报处组建之后,为了加强情报的工作,他曾亲自批准朱诚基从苏北、苏中等地区选调近百名学员,加强情报处的实力。也曾通过地下党,从敌占区搞来大量先进装备给四中队。

因此,在粟裕的支持和关怀之下,华中军区情报处拥有一批十分精干且掌握了先进侦查技术的情报队伍。正是凭借先进装备和技术,四中队具备了连续破译敌人电报的技术,为及时掌握敌人动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粟裕对四中队有多重视?根据朱诚基回忆: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发起一场战斗或重大军事行动之前,他都会把朱诚基找来或给他写亲笔信,说明军事行动的意图,并亲自布置四中队的侦查任务。

而在淮海战役时,粟裕更是在上前线的当天上午赶到四中队进行动员,并对四中队提出要求和下一步行动的计划。

可以说,四中队之所以能够屡屡立下功劳,与粟裕的关怀密不可分,每次任务前,粟裕总是尽可能的让四中队人员了解更多的情况和意图,以便他们能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而四中队也从未辜负过粟裕的信任,他们的出色发挥,尤其是对于战役情报的及时截获和破译,是粟裕一次次取得神仙仗的最有力保障。

而这样的胜利,也使得粟裕进一步加强了对于部队情报工作的要求。例如1947年,随着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实际指挥战役的粟裕专门下达命令,要求华东野战军各部队自上而下扩展侦查部队,纵队要求成立侦察营,师成立侦察连,团成立侦察排,从而加强部队的战场侦察能力。而直接对他负责的四中队,粟裕更是从未放松过建设和情报工作。

而四中队源源不断且及时的情报,也为粟裕的每一个重大决定,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

例如,从1947年3月开始,蒋介石的全面进攻破产之后开始改为重点进攻,而当时的粟裕所在的山东,则是国民党重点进攻的方向之一。

当时,蒋介石集结了24个师60个旅约45万大军发动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而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兵力只有20余万,与敌人相差悬殊。

因此,在敌人重点进攻时,粟裕虽然多次制定调动和消灭敌人的作战计划,都因为敌众我寡未能实现。

华东野战军

正值僵持之际,四中队周中昭攻关小组经过日夜奋战,终于在1947年5月11日破译了国民党电台的新密码,并得知敌人的最新动向:

汤恩伯命令敌人最精锐的整编第74师在左右两翼和后续部队的掩护之下,攻占坦埠。获得这一情报之后,朱诚基立刻报告给粟裕等华野司令部领导。

从这个情报之中,粟裕也果断的发现了汤恩伯集团的作战部署:以王牌主力整编第74师为中心,整编25师、整编83师为左右两翼,又以整编65师为25师的侧翼,第七军和整编48师为第83师的侧翼,攻占坦埠。

这也意味着,国民党最精锐的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成为突出部。看到国民党的这个布局之后,粟裕认为,这是极为有利的战机。

因此,他立刻改变了原定攻打第7师和整编48师的作战计划,决定以中央突破对中央突破,虎口拔牙,将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从敌人的重兵集团中割裂出来予以歼灭,这正是震惊全国的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战役

最终,在陈毅等人的支持之下,粟裕的规划成为现实,华东野战军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敌”的气势,将蒋介石最精锐的整编74师彻底歼灭,师长张灵甫也被击毙。

这场战役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虽然得益于粟裕的敏锐眼光和巧妙布局,但是,四中队及时破译敌人的情报,显然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而且,在孟良崮战役后期,整编74师基本被消灭,大家以为战役已经结束,敌人已经被彻底消灭时,四中队通过敌人的求援电报敏锐的发现,还有一小撮敌人隐蔽待援,并立刻报告给粟裕。

随即,首长立刻命令部队开始搜索,并成功发现了隐藏的7000多整编74师残部,从而真正的彻底将74师消灭。

粟裕和毛主席

对于这支一手组建屡立战功的情报部队,粟裕也一直十分关心,并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问题。例如,1948年春,粟裕主动提出,要朱诚基带有关人员到西柏坡,向中央军委汇报请示工作,并趁机争取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而对于四中队的功绩,粟裕从未忘记,所以,当有人称赞粟裕军事指挥艺术时,他总是谦虚的说:功劳一半要归四中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