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宁泥沟张氏公山楼高升金联

 岭东忘时堂 2021-06-08

  2021年6月7日,辛丑年的四月廿七,系为黄道吉日,巳时,广东省普宁市燎原街道泥沟乡祖公山下,张氏开基始祖翠峰公墓园之公山楼,升悬九十四岁张伯人老先生所撰写之金字楹联: 翠岭龙蟠祖垄巍峨孙曾卓越;峰峦虎踞公山蓊蔚族裔豪贤。值此吉日吉时,祈泥沟始祖翠峰老祖公妈保佑,保佑张氏阖族平安顺利、才丁兴旺、繁荣昌盛。

《明·张氏始祖翠峰公墓概述》

    普宁泥沟祖公山虎地,俗称公山、虎地山,是为张氏开基始祖翠峰公、祖妈婉睦周氏之合葬墓所在地。翠峰公墓坐西南向东北,墓前有梯田式坪地连绵至山下洋间,其握铁峰而抱白湖,有狮象二山把水口,左右峰峦起伏环聚,背靠来龙形似猛虎下山,因朝东,故喝形称日出虎。始祖翠峰公墓始建于明朝成化元年前后,嘉靖己亥岁(1539)重修。今墓维持清末民国间最末次修缮之后的状态,从现存可看到,墓碑面阔近1米、厚30公分、高度不可测,其向前倾斜约45度,底部与1.3米宽的祭案夹合,碑额刻“明”字,下仅中行“始祖”、左行“三张”、右行“七”,以及右上“嘉靖己”数字可见。历史上翠峰公的墓碑刻字疑被篡改,碑体也疑遭人为屡次推压前倾,造成未见全部碑文的现状。据族老讲起,墓碑上刻:明始祖翠峰三张公七周氏墓,嘉靖己亥岁重修。三张公、七周氏,即为翠峰祖公妈之名讳代号;嘉靖己亥岁重修则与清代张氏谱料所记相同。

    清乾隆年间,裔孙张灿为御前侍卫有功,朝廷追封张氏列代先祖,遂立墓道碑于祖公山下,以光耀祖宗,显扬乡梓。因历史久远,时代变迁,原墓道碑遭毁,近年响应张氏海内外广大裔孙恢复祖宗圣地文物的呼声,遂依旧样重立墓道碑于祖公墓园管理处廊下。墓道碑增刻祖公原配婉和章氏妈名讳,聊寄孝思,永志不忘。

    张氏谱料载,泥沟祖公山虎地系张氏开基始祖翠峰公生前自行择定之生基,公以为可荫益后世子孙发展之福地。及后,翠峰祖公、祖妈周氏百年合葬于此。经数百年绵衍,祖公山此处已是海内外十余万张氏裔孙寻根谒祖、世代守护之圣地。每年重阳为始祖翠峰公之墓祭日,此间自九月起的每日每夜,于此谒祖可谓人山人海,鼓乐喧天。另春分、冬至亦有祭,前者祭毕有摘春花的传统。除此,平日也时有瞻仰、朝拜翠峰公墓者接踵而来,香火自古至今未曾间断。始祖翠峰公墓自明嘉靖己亥年重修之初肇启九月初八“张灯结彩”进兴灯仪式,传承至今已近五百年,是为泥沟张氏家族独特之文化遗产。

《普宁泥沟张氏》

    广东省普宁市燎原街道泥沟村张氏始祖翠峰公,讳三,行四,生卒年失记,原居福建漳州府大菜园,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14年)南下入潮州,少年优游几经辗转而至泥沟(时属潮阳),因爱此处湖山风水之美,遂决意落籍于此,后世称之闽漳分潮。翠峰公初择石母山之麓创居,以烧窑为业,后时往山下平洋勘访,继寻安居之所,冀以长远。 宣德年间(1426—1435),张氏翠峰公婚订黄坑都西林章公之女婉和,不料章氏未婚仙逝,后继娶黄坑都溪南进上寨婉睦周氏为配。周氏妈号七,生于1410年,系溪南周三世,系进上寨创建人溪南二世三房麟祖周公之女。翠峰公德配西林婉和章氏、溪南婉睦七周氏,传下有三子:长子凤梧公,称大房、大祖;次子凤雏公,称二房、二祖;三子凤居公,称三房、三祖。明成化元年(1465)前后,张氏始祖翠峰公墓(生基)于祖公山虎地始建,至嘉靖十八年(1539)重修,并肇启张灯结彩进兴灯仪式。明正德五年庚辰岁(1520),张氏传四五世而得有泥沟大寨南门内祠堂地,遂入居寨内,并建起祖厅公室,以奉先祖香火,后世称张氏宗祠于此始建。因风水关系,及后大房凤梧公大部分裔孙迁走南下,在惠来陆丰等多个乡寨另创基业。二房三房世代则大部分留在泥沟繁衍生息。自翠峰公创居泥沟藩衍至今已有六百余年,传下有二十三世为济字辈,常居本乡人口近二万、分衍他村二十多个并旅居海内各省市数万、侨居泰国各府及海外各大洲则有超八万之众,总人口十余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