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华铁: 家乡的味道

 深浅视频 2021-06-08

我的家乡在重庆万州乡下。离开家乡30多年了,家乡的味道既熟悉又陌生,既遥远又近在咫尺,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思念家乡的时候,更多地是在回味家乡的味道,仿佛就在昨天。

1

春雨中,农田在农民伯伯和耕牛的辛勤劳动下,被底朝天地翻了个遍,泥土的腥味和青草腐烂的味道夹杂在一起,那么单一又那么清新,这是农村特有的味道。小鸟儿不时在翻起的新泥上找虫吃,叽叽喳喳地欢叫着,与农民伯伯催促耕牛的吆喝声,给这特殊的味道添加了些佐料。
冒雨收工,牛儿放松了心情,纵情地拉了一堆冒着热气的牛屎,小朋友都讨厌地跑开了,唯有农民伯伯从那股牛粪臭味中闻到了丰收的气息。
天黑了,农家要霄夜了,多数时间是煮面条。家家户户都有罐装的猪油,分割成大拇指那么大。铁锅烧热了,放下猪油,用锅铲用力压,“呲呲呲”声响,紧接着香味弥漫开来,充满了整个屋子,又飘出屋外,香了一个湾。生活穷点儿的家庭往往都会在这个时候用力呼吸,享受着邻家带给的香味。

2
回到家乡,上下院子的长辈都要来看看从远方回来的侄儿。给每人散发几个糖果,他们都是双手接过去的。还当他们面打开一包牌子烟,双手一支一支地递给他们,长辈们往往都不要,笑呵呵地说“整不惯你那玩意儿”,便各自从腰间掏出布烟口袋,用烟斗装上满满一斗,还相互交换着品尝,各自都要吹嘘一下自己种的烟叶如何味道好,在哈哈大笑中,露出的满嘴黄牙,夹杂着浓浓的叶子烟味道,让人感觉到那是岁月特有的味道。
农村挞谷子那几天,太阳最毒,火辣辣的,乡下人说顶着太阳挞出来的谷子才好晒。太阳晒在挞斗上、晒在苇席上、晒在镰刀上,和着流下的汗水,真真切切地享受着太阳的味道:有稻草茬口的清香味,有臭屁虫被踩烂了的臭味,还有野草散发的淡淡清香味……都混在一起,那就是太阳的味道,也是农民丰收的味道。

3

猪是农村人的宝,有的家喂一头,条件好的要喂三五头。猪圈都是敞开的,猪身上的泔水味和猪粪的臭味混在一起,喂的猪越多味道越大。闻习惯了的父母亲,感觉那味道是那么的亲切和不可缺少。
腊月是猪绽放光芒的季节,腊肉、腊猪脚、香肠,那是大人孩子的奢侈品,一家炖腊肉,家家闻香味,那个幸福和惬意,抵消了平日里所有的辛苦和劳累。没事的时候瞭望一下灶台上挂满的腊肉,感觉这一年的生活都不愁了。
吃过炖腊肉的饭,打嗝的味道都是香的。

4
都说八月桂花香,我走到哪里都感觉不到有家乡桂花的香味,因为家乡的桂花香里还有黄豆面的香味。
桂花飘香了,就要过“中秋节”了,农村人打了新糥米,中秋节这一天一定要打糍粑,那才叫过节。把黄豆炒熟了,用磨子磨出面来,就是黄豆面,沾糍粑才不粘手,那个香味和桂花香在一起,才是“八月十五”的味道。
我在外多年了,一闻到桂花的味道就想到了家乡的糍粑,从离开家乡的那个时候起,就把桂花的味道等同于糍粑的味道了。

5

小时候最爱吃的菜是妈妈做的菜。青菜、干菜、萝卜菜,放点点儿油,一撮箕青菜倒锅里,油水少了,盐就得多放点,要不就没有味道。儿时记忆里,妈妈的菜就是有“盐味”的菜。虽然油水少了些,仅凭这个盐味,也把娃儿些喂大成人了。
农村房前屋后都有竹子,竹子的用途非常广,我们生活用具的大多数都是竹子作为材料制作的,背篼、筛筛、筲箕等等。用竹子做成蒸槅,放在锅里蒸“麦粑儿”,麦面的香味和着竹子的香味,那就是美味。那种半发酵的“土馒头”,我们每个孩子都要吃一两个,可以管一天,经饿得很。

6
乡下孩子穷,脚上的鞋最能证明一切,我们往往一双鞋从春天穿到冬天,前端多数时候还张开了口子,二三个脚丫子会钻出来。天冷了,也会穿袜子,因为袜子数量稀少,一个孩子也就一双或者两双。
不洗脚就睡觉那是经常的事,农村大多数孩子都是这样的,说是撇脱其实就是懒。晚上睡觉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几人孩子挤在一个床上,脚上那个臭味不能只叫臭了,那叫熏人。胶鞋的味道和脚上的汗味道,那是童年的任性和放纵,多数时候大人是不管的,因为管不过来。现在想起来,没有脚臭的孩子那不叫“农村娃”。

7

在农村,霉味道随处都在,捂久了的被子、堆久了的玉米杆、没有晒干的粮食……都有这个味道,那是因为没有经常翻,不透气的原因造成的。
这个味道不是美味,但也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经常提醒我们:不勤快点就要“起霉味”,这是监督劳动者的味道;霉了的东西千万不能吃,里边有黄曲霉素,吃了会要命的,我们姑且把这“霉味道”称呼为“孬味道”吧。

8
青草是牛、羊的口粮,在农村的孩子几乎都割过草,镰刀挥舞下,一背篼的草就满了。望着山野间的青草,还有那不知名的野花,星星点点,却又灿烂无边。站在草地上,俯身看着脚下那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草,让我感受到了“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个无人知道的小草”的内涵。草的清新香味和它那顽强的生命力,给孩子们多少思考和启迪。青草味成为孩子们童年的记忆,也成了孩子们写作文的题材,因为青草伴随着孩子们成长。

9

化学老师说“水无色无味”,我总质疑。家乡的水永远是甜的,劳作后口渴了,山涧的清泉是那样的解渴,名符其实的农夫山泉啊!
夕阳下,水塘在微风吹起的波澜中,看到了金光闪闪的美景,那是太阳落山的眷恋,也是风儿舞蹈的倩影,孩子们往往喜欢坐在水塘边发愁,也不知道愁的啥,反正喜欢在这样的景色中沉思,也许是生活,也许是学习,也许是未来,也许是远方…
大人们都会反复告诫“不要去水边耍哦,水鬼要上来捉孩子的”,那是吓唬我们,怕我们掉水里淹死,其实背着大人,我们多少次征服过这个水塘了。水塘里有危险,也有孩子们的乐趣,水的味道也是孩子们和水打交道的美好记忆。
 10
家乡周边有几座山,没有云雾的日子,近处山的轮廓清晰,远处是模糊的山峦。欣赏家乡的山就像看一幅水墨画,美在记忆里。
山是没有味道的,可我总能感觉到山的味道。天快黑了,山一点点地跑出了我们的视野,越来越远,最后只剩下山的影子。繁星升上天空,夜幕下的山陪伴着一弯新月,清风习习。躺在凉席上,静静呼吸着夜空下的宁静,小虫鸣叫的杂乱无章和静谧的夜空,是那样的和谐共生。
用心品尝夜的味道,乡下的安静何尝不算是一道美味呢?!

11

农村兴走人户,那是人情往来的标志。
你家有事,邻家都有人来捧场,那叫个热闹。别人家有事了,你也要送个南瓜、冬瓜什么的,去帮个忙,彼此会在这样一些交往中,加深感情,越走越亲近。有一两次不走,往后就少来往了,彼此甚至还会生疏。
杀年猪了,会请邻居家一个主要劳动力来吃饭,还会端一碗回去给没有来的家人品尝。这样一年又一年,成了传统。
过年走亲戚,家庭条件好了,会送“坐刀肉”;哪年收成差了,就只有送三斤面条。亲戚往往会依着送礼的种类,决定脸上笑容的多少。孩子们体会更深刻,因为他们喜欢走人户。在多次走人户的体验中,孩子渐渐懂得了些人情世故,也慢慢地长大了。
家乡的味道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个中滋味,回味悠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