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湾湾——兰西游记

 _黑土乡情_ 2021-06-09

一条河有了涛声
就有了情绪,一浪浪的
雄心。如刚射出的箭
河水为什么是响的
因为,每一滴都在喊叫
每一滴都要站在潮头
表达对岸的敌意
而河岸不在乎这些

哪怕,水漫过头顶

它也泰然,将所有的躁动

转为禅定

——《枯河赋》姜超

文 | 韩鹏宇

。。这是一座因呼兰河而得名的城市,因为地处呼兰河西岸,故名“兰西”。这座城市显然和呼兰河渊源深厚,我们顺着哈黑公路一路向北行,在我们的东侧不远处,始终有一条河相伴而行,它一路向南流淌,汇入松花江。一路上,我们看似逆流而上,但兰西县地处河谷平原腹地,除中部拉哈山微微隆起一条南北纵线外,两侧地势十分平坦,水流并不湍急,这条河就是呼兰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兰西儿女的母亲河。

呼兰河  摄影/戴金峰

。。人类文明站在自然的角度看,都是河流文明,祖先们沿水而居,用以满足农耕社会对水的需求。而即便是游牧民族,草原、湿地同样与河相连,说到底,仍离不开“水”。因此,两河流域对应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巴比伦河对应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恒河对应古印度文明,尼罗河对应古埃及文明,黄河、长江对应中华文明,概莫如此。

。。

。。为什么文明离不开河流?其一,人的生理离不开淡水,陆地上的动物亦是如此;其二,河流是人类较容易开发和利用的淡水资源;其三,农作物生长需要充足的水灌溉;其四,人类生活离不开水;其五,以水、土、阳光三要素为基础的生态环境是一切生命构建自身生态链的必要条件。所以说,河是人类的生命源,没有这个生命源,生命就会枯萎。基于这五点思考,我们看绥化市下辖的三市六县一区,诺敏河、克音河对应绥棱县,格木克河、欧根河对应庆安县,通肯河对应海伦市、明水县、望奎县、青冈县,呼兰河、泥河对应北林区、兰西县,68公里的沿江对应肇东市,大小湖泊对应安达市,10座城市均依托河流而存在与发展。

▲  兰西十八湾 摄影/戴金峰

。。兰西县境内呼兰河河段有100余公里,不但流域面积广,且曲折弯度较多,较大的弯度约有四十余处。河流的弯度多,从地质上会造成泥沙更多的沉积,也会极大地降低上游河水的流速,这显然都对农业生产有莫大的益处。

。。从目前绥化市已发现的古城遗址中,兰西县辽金时期遗址最多,说明在此时期,兰西县境内已有大量常住人口。以郝家子古城为例,该城周长超过3000米,这在辽金时期,已是较大城市的规模,可见当时城市建设、经济已非常繁荣。

。。祖先们,沿着松花江一路北上,找到了兰西这片地域,这是一种共识。从此,兰西儿女与呼兰河朝夕相处,犁沟挖渠,取水、用水;建立船口,开展河运;规划城基,构筑城墙,建立城市。

▲  呼兰河河湾 摄影/戴金峰


。。我在台地的林子中穿行之时,眼前忽然豁然开朗,目之所及一条弯弯的大河赫然描绘在大地之上,你会不禁感叹造物之美,每一道弯,都是一次完美的婉转和律动,都是一次感动,我惊讶于眼前呼兰河之静美。走下坡去,微凉的和风拂面而来,人间仿佛只剩下我,在这浓缩的时空下,远方,朦胧间可见绥化城的轮廓,千古悲欢之事流过我赤裸的脚踝,一瞬间,我顿觉山河本无恙,只生命无常之感。

。。这南流的呼兰河,沿岸青坡无限,白水浊远,万重千叠。我不知有多少关内的流民曾怀揣着梦想来这里扎根创业,也不知有多少兰西儿女顺流而下去寻觅生计之路。眼前的呼兰河静望人间之事,无有悲喜之容,它内敛厚重,坚毅含蓄,以千年不变恒久的流淌,隐忍的沉默着。它秉承着奔流到海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们汇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内在的张力,这张力驱使着呼兰河永向前流淌着。这一刻,我明白,呼兰河是一条有生命的河,它塑造了兰西人的性情与品格。由此,呼兰河具有了文化意义上的丰富内涵,有了清晰的意象和它所要表达的美学价值,所以才能够成为一代代文化工作者去努力挖掘、探索的对象。

。。这让我想到萧红的《呼兰河传》,与其说小说中“乡”源于我们这片土地,不如说它早已升华为这片地域生活的人们的精神世界,萧红独自完成了对呼兰河的重新塑造,使得读者沿着流淌的呼兰河看到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乡”,这使得呼兰河成为一个文化的符号,而千百年来生活在呼兰河流域的人们,其民俗情趣和习惯,也由此具有了典型化的特征。

▲  中华德善第一村  摄影/邹桂清

。。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在兰西镇永久村黄崖子屯会有一个国家AAA级景区“黑龙江十大最受欢迎旅游景区”——东北民俗文化旅游第一村。置身其间,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经济技术开发区,有的只是一个保存相对完整的“乡”。

▲  兰西县也有个乔家大院,清咸丰年间,山东登州府乔恒章带着三个弟弟来到兰西黄崖子屯,开始了“闯关东的创业历程。摄影/高文清

。。这个坐落于呼兰河左岸的“乡”,高度浓缩了祖先们的过往生活,通过雕塑、文字等一些艺术表现形式,已尽可能的还原“乡”最初的模样。游客浏览其间,眼见石磨、井、炕、老物件等等,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历史深处,走近了祖先。这样的旅游,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回忆,特别对于老人,常令他们触景生情。实际我们都知道,在人类持续推进城市化的今天,那个“乡”我们永远回不去了。它更多时候,存在于我们共同的记忆中,存在于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艺术作品中。对于眼前“乡”的还原,已不能完美、准确地还原祖先们的生活,游客也只能凭借怀旧的形式结合自身的经历去想象,以完成对“乡”的一次次构建。这是追本溯源,它散发着永恒的魅力,是人类的天性使然。人类总是试图回忆并再现最初,以确定来时的路,这是自我确认的过程、找回自信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路径不清,人类就会迷惘,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通病,即我们究竟要创造一个怎样的世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无限性、不确定性,常令我们手足无措。

▲  呼兰河河湾 摄影/戴金峰

。。是呼兰河造就了两岸的冲击平原,肥沃的黑钙土成就了农耕经济的繁茂,这样的地理环境吸引着更多的关内流民来此聚居,民俗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这一切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兰西的乡土生态,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共生,演绎着千百年来兰西的故事。

。。离开呼兰河时,已是傍晚时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河流”。我再一次出现幻听:
。。“呵,哎嘿呦,哎嘿呦,哎嘿呦,哎嘿呦,嘿呦,噢……
。。呵,哎嘿呦,哎嘿呦,哎嘿呦,哎嘿呦,嘿呦,噢……
。。撑起杆啊,加把力啊!”

。。河面再不见百船竞技的场景,一个撑船的船夫手拿长蒿站在槽子船上,坦露着宽广的臂膀,嘹亮地唱着号子,他正向着松花江的方向满载着货物渐渐离我远去,我有些舍不得他,再次深情地凝望呼兰河......

|| 相关推荐

青冈青——青冈游记

甜草乡——肇东游记

沃土——北林游记

最美桃花源微媒体走基层成果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