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的三段情感,成就了他的旷世奇才

 海曲上人 2021-06-09

北宋大文豪苏轼,为何自称为东坡居士呢?

这是因为苏轼当年被贬至黄州时,为了生计,喜欢干农活。而白居易当年贬至忠州时,曾做诗“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亲成”。苏轼此时的心境与白居易颇为相似,且居住在黄州东城,便自号“东坡居士”了。

苏轼的三段情感,成就了他的旷世奇才

苏轼曾连续在一面山坡上种了三万棵雪松,原因只是为了一个女人。而且,他曾为这个女人写过一首千古悼亡之作《江城子》。词云: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做于宋神宗熙宁八年,也就是公元1075年,当时苏轼被贬在山东密州任知州。《江城子》正是苏轼为怀念他已逝去十年的妻子王弗而作。千里孤坟,正是苏轼在王弗坟墓的山坡旁,亲手种下了三万棵雪松,以此来纪念自己的亡妻,可见苏轼与王弗的感情深厚。

为何“纵使相逢应不识”呢?因为“尘满面,鬓如霜”。和王弗生活的十年里,是苏轼一生中最春风得意的十年。而王弗去世后的这十年,苏轼卷入由王安石变法引发的新旧党争,遭到王安石的新政一派排挤,他经受最多的就是被贬官,而且一贬再贬,所任之地均不过两三年。

苏轼的三段情感,成就了他的旷世奇才

写完《江城子》后第四年,又因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锒铛入狱,差点儿性命不保。此时的苏轼可谓宦海沉浮,对政治即使不是心灰意冷,也在个人情绪上产生了重大的改变。

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候,现任妻子是王闰之,也是王弗的堂妹。一个极贤淑的女子,是当时有名的贤妻良母。她病逝时,苏轼自称是“泪尽目干”。所以说,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是相当深厚的。

写这首词并不是因为夫妻不和,苏轼才格外思念前妻,而是苏轼当时所处的环境与他的心境所致。

王弗自幼知书达礼,甚至能挑出出苏轼在读书中的小错误,可见才学不一般。她也十分关心丈夫的仕途,有同僚或下属来访,王弗就躲在帘子后听他们说话。凭着女性直觉,为丈夫分析谈话内容,据说苏轼往往大受裨益。

比如章惇未发迹时来拜访苏轼,事后王弗对丈夫说,这个章惇一定是个大奸大恶之人,不可不防。当时苏轼不以为然。后来苏轼被流放到惠州、海南岛,都是因为章惇。以至于苏轼这么豁达的人都恨恨地说,做鬼也不愿再碰到如此小人,并感慨还是王弗看人看得准。

王弗也深得公爹喜欢。当王弗死后,苏轼他爹提出来,要苏轼把王弗送回四川故乡,与苏轼的母亲程氏合葬一处,可见对这个儿媳有多满意了。

苏轼最尊敬的母亲程氏也是一位知识分子,从小就以《后汉书》中的《范滂传》,来教导苏轼兄弟俩,要做忠勇直谏的知识分子,并有深明大义宁死不屈的气魄。母亲的知性气质和人格魅力,对苏轼影响较大,而王弗也是最接近这种性格和气质的女性,所以,苏轼认为王弗是最理想的贤内助,思念王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所以才有了这首千古绝唱的《江城子》。

苏轼的三段情感,成就了他的旷世奇才

郦波认为,事实可以证明,苏轼对王弗的感情更多的是“敬爱”,对于他身边另外两个女人,苏轼又是如何对待的?

王弗这个贤内助死后,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嫁给了这个她早已暗恋多年的堂姐夫。王闰之绝对是个贤妻良母,虽说才学上不如她堂姐,艺术才情上不如后来的侍妾朝云,但她却是苏轼生命中最为嘘寒问暖的人。她无微不至地照顾苏轼和三个孩子,一生大多数时间都随苏轼贬官流放,这一切都让苏轼很感动。

虽然苏轼与王闰之感情很深,但王闰之却不是完全了解苏轼的人,她是一个贤妻,却不是他的知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乌台诗案”时,苏轼被抓进狱中,王闰之被迫把家中苏轼的大部分诗稿付之一炬,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特别遗憾的事情。

因此,当知音到来时,苏轼就表现得特别钟爱,特别珍惜,这就是苏轼最为深爱的女子----朝云。

十二岁的歌女朝云来到苏轼身边时,苏轼已经三十七岁了。当时,苏轼教朝云读书写字,音乐舞蹈,诗词歌赋,他们之间是以师生的关系开始这段情缘的。也正因为这些,苏轼对朝云的怜爱,与朝云对苏轼的崇拜,使这段情更加浓郁,更有一份知遇、知音、知己的情感。

有一次,苏轼在朝廷受了一肚子气,他却喜欢以独有的方式来宣泄。回到家,他拍着肚皮问家中侍女,这里面是什么?丫环们纷纷给出答案,都猜不中。只有朝云叹口气道:“这里头啊,是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轼听罢放声大笑,频频点头。后来。苏轼在朝云墓址所在的惠州西湖,为纪念朝云建了一个六如亭。他亲笔写的一副对联就是: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苏轼的三段情感,成就了他的旷世奇才

晚年的苏轼被贬官到岭南,那是环境最恶劣的流放之地,派到那儿基本就是发配充军,别想活着回来。这种情况,连天性乐观的苏轼也没有信心,临去之前遣散家人。但朝云执意要跟着苏轼,死也不肯离去。

有一天,朝云唱起她特别喜欢的苏轼的那首《蝶恋花》。词云: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唱到“天涯何处无芳草”时,朝云落了泪。据郦波考证,这句诗是苏轼借用屈原《离骚》中的一句“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典故而来。屈原是借芳香来宽慰自己,但本意是为了反衬自己离不开祖国,离不开自己的理想与事业。既离不开又这样说,才分外表达出这其中的痛苦。

朝云之所以落泪,是她能深切地感受到苏轼的悲痛。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苏轼只是一个墙外失意的匆匆过客罢了。苏轼被朝云的知己之情、知音之情所深深感动。虽然当时笑着宽慰朝云没必要这么伤感,但是过后却成为苏轼心中永远温暖却又伤痛的存在。

据说,朝云不久后就病死了,而苏轼也再也不听这首词了。

可以说,朝云是唯一能理解苏轼的人,而苏轼对朝云对他的理解又产生巨大的理解与共鸣,他们心有灵犀,互为知己。当生死茫茫、尘世茫茫皆成过眼云烟之后,对于苏轼这样一个大文豪而言,只有最真、最纯、最清澈的情感,才是他最后的梦想。所以说,朝云才是苏轼一生的最爱。

郦波曾说,苏轼一生虽政治上不得志,一再贬官流放,但在情感上,他却是富足的。他一生中既拥有过像王弗这样事业上的贤内助,又拥有过王闰之这样家庭生活中的贤妻良母,还拥有过王朝云这样才艺双绝的情感知音。在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中,王弗给了他希望,王闰之给了他温暖,王朝云给了他爱情。他的情感生活,像极了林徽因的那首诗“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苏轼一生,虽事业受挫,但家庭和谐,婚姻美满,正是因为拥有了幸福圆满的家庭和婚姻,这位情感充沛、乐观豁达的旷世奇才,才能豪情万丈、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大量名垂千古、荡气回肠的经典传世作品。可以说,苏轼此生拥有的三段情感,成就了他的旷世奇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