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桂珠║走进圆梦工坊

 圆梦工坊作文课 2021-06-09

编者的话

何桂珠,中学语文教师。以教育界同行的身份,带着挑剔的目光走进圆梦工坊,从异乎寻常的角度审视、体验、评判圆梦工坊的学员、师资、教学,从疑惑、到认同、再到感叹,最终充分肯定了圆梦工坊教学与培训模式。

本文将此认知过程予以刊登,以飨读者。也择期将刊登家长走进圆梦工坊的专题文章,让读者全方位审视圆梦工坊。

圆梦工坊暑假特训营开营仪式

走进圆梦工坊

与圆梦工坊结缘,源于耿洪兄的尘世掠影和他主编的《尘世人间》。应耿洪兄之约,参加圆梦工坊暑假特训营“作家梦·我的梦”开营仪式的赠书活动而结识了圆梦工坊坊主老谢同学。听老谢同学讲述圆梦工坊的神奇故事,带着好奇与质疑走进了圆梦工坊。

初进工坊

按照老谢同学给的路线指引,敲开了圆梦工坊的门。一个愣头愣脑的胖小子突然闯到我跟前,“林壬栋!”我一下子认出这就是在开营仪式上公开宣称要考进市一中的顽童。“噼里啪啦!”这小伙子一跳一甩,把椅子碰得东倒西斜。“林壬栋!”老谢同学脸一沉:“你再这样子,我不让你来工坊了。”瞬间,这个传说中的混世魔王便乖乖走回教室了。我不禁莞尔。刚好壬栋妈妈也在工坊,有点无奈:“我叫他不动,只有谢老师治得了他。”

回头,一个笑嘻嘻的白净瘦小男孩双手勾住了年过半百的肖老师脖子,几乎整个人挂在肖老师身上,俨然就是一幅祖孙欢愉图。“肖老师,这是……”“三年级的小鬼,刘同庆。”肖老师宠溺地摸着小鬼的头。“真像祖孙——”“不!我们是哥弟!”我话音未落,小鬼抢了话头。“今天要不认真写作,不和你做哥弟了。”肖老师说。调皮鬼走开了,大伙笑着谈论,我才知道,这刘同庆和另一个小魔王林楷哲经常捣蛋,连电源闸刀都敢扳了!但只要肖老师说不做哥弟,就像唐僧念紧箍咒一样,小同庆便乖乖学习去了,还写出不错的文章呢!

工坊里这样的捣蛋鬼不在少数,可就是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圆梦工坊,有点意思。

走进课堂

首次进入圆梦工坊课堂,是老谢同学邀我与他一起上一节以“相约未名湖”为主题的激励教育课。激励教育是圆梦工坊的一大特色,林壬栋就是激励教育的一个成果。未名湖对很多人来说只是遥远的梦,但老谢同学说“理想现实化了,具体化了,未名湖便不再是梦”, “考入揭阳一中读书,便是很现实地迈向未名湖的阶梯”。那天,老谢同学与孩子们有了一个约定:明年考上揭阳一中,暑假就去未名湖看看。孩子们纷纷响应,气氛之热烈,感动了旁听的家长。晚上,好几个孩子在微信群里公开做了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并保证全力以赴实现目标。

再次走进课堂,是去肖老师课堂旁听,一起旁听的还有几位家长。圆梦工坊的课堂是开放的,天天都是公开课,这在学校教学中根本就无法实现。采风也是全程公开且邀请家长全程跟随。老师鼓励家长和孩子同题写文,亲子互评。老师、家长、学员同台展风采也是经常出现的。不久前的西湖采风,就有很多家长写了作文,看到爸爸妈妈写的作文,孩子们乐了,写作的兴趣也高了。中考隔日,中考作文《恒》便是圆梦工坊教师、家长、学员远程同时作文、同步直播点评、同步发布公众号的一个范例。很多写作训练对家长也有一定的启示,那天,肖老师的训练主题就是“家风国风”。有家长直言:以后要规范自已的行为,重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看来,这里不仅是一个孩子写作的训练营,还是一个亲子课堂。

圆梦工坊,有些特别。

跟随采风

老谢同学说,采风是圆梦工坊的一大教学亮点。

肖老师带的班要去揭阳学宫采风,我和芷晗丫头同行。肖老师带领学员,从学宫广场的孔子颜回子路三人雕像,到学宫照壁、棂星门、泮水池、泮桥、大成门、金声玉振门、大成殿等,一路绘声绘色讲解各座建筑的特点、意义。参观西东庑,肖老师更是激情洋溢地讲解孔子的生平、“仁义礼智信”对后世、对世界的影响等。最后还让学员们依古代入学堂的仪式行拜师礼。我不禁赞叹:“肖老师真是一部行走的历史教科书。”感谢肖老师让我也接受一次浓郁、厚重的历史文化洗礼。游学宫不仅让小学员看到了两千年来孔子思想对历代君王百姓的深刻影响,更深深感受到儒家文化在中华大地乃至世界上闪烁着的光芒!

盛夏的下午四点半,依旧热力逼人。跟着老谢同学带班登黄岐山,六点半回到山脚下。老谢同学通知家长,全体学员回工坊吃饭,完成采风写作后才能回家。我心里嘀咕,个个汗流浃背,精疲力竭的样子,还能写作吗?老谢同学说:“你要是让他们回家,保准没人完成。一定得让他们先写下来,再修改就不难了。”回到工坊,孩子们自己叫来外卖,吃完收拾桌子倒好垃圾,开始写作,也没人提出回家。九点左右因路远,我先带芷晗丫头回家。九点半左右,老谢同学发来第一篇作文,有一个同学完成了。陆陆续续,一篇篇作文上传,一个个孩子回家。很久之后,老谢同学发出最后一篇作文,我一看时间,11点20分。看看我家丫头的房间,还亮着灯,刚刚她答应谢老师今晚一定完成作文。这丫头,平时可是能拖则拖,今天也着了魔?这看似平常的采风,不仅仅是对写作的训练,更是对意志的磨炼啊。

圆梦工坊,有个亮点。

再识老谢

初识老谢同学,意气风发,锋芒毕露。侃侃谈起培养林壬栋的历程,对圆梦工坊的办学自信满满,满到让人怀疑言过其实。

那日,老谢同学给我发来他给学员修改的作文,打开电子文档的瞬间,我傻眼了:增删修改,细致到每一个标点符号。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并留言:欢迎提出反驳意见,提不出反驳意见则要具体指出修改后的价值在哪里。老谢同学说,反复让学生修改,那是挖掘学生潜藏的技能,老师修改后的分析与辩论,则是百尺竿头再进一步,这才是圆梦工坊的精华。做为一名从业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师,我明白这一篇作文的修改要花费多少时间与精力。“你每篇都这么改吗?”我有点不相信。“实验班时,我一篇篇亲手过关。”在我瞠目结舌的时候,老谢同学又给我发来另一篇作文,这一篇是他改后发给学员自改,如此反复三次后的文稿,里面一次次的修改痕迹,清楚地记录着一个孩子写作能力的渐变。这才想起老谢同学经常在凌晨、在圆梦学生群发送改完的半成品或成品文稿。我不由得重新审视起这个自诩木讷其实有点狂傲的理工男,那自信到自负的性格里有着超乎常人的严谨细致和坚忍不拔。

黄岐山采风之后,我向老谢同学申请:让我改一期作文。老谢同学欣然同意,并仔细教我修改文档的方法。十来篇学员作文发给我后,花了两个钟我改了第一篇,那个累,比我平时上四节课更甚。之后每改一篇,对老谢同学的敬佩便多了一分。

老谢同学,有股拼劲。

与很多人相似,我也认为林壬栋的成功只是个偶然,但走进圆梦工坊之后才发现,偶然的背后却是必然。林壬栋是个特例,每个孩子本来就是独一无二的特例,各人有各人的梦想。正如老谢同学在《相约未名湖》中写的“有付出,便有结果,不付出,永远无果。努力,才是惟一的途径。”孩子乐于学习,勇于追求,全力以赴拼搏,不就已经圆了我们的第一个梦吗?

圆梦工坊将筑梦、追梦、圆梦,贯穿在每一日。

祝愿圆梦工坊的孩子们有梦都能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