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争夺“生鲜第一股” 每日优鲜的生意还好做吗?

 尚品新消费 2021-06-09

生鲜零售电商每日优鲜于美东时间6月8日向美国证监会递交IPO申请,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拟筹资1亿美元。

随后,叮咚买菜也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IPO招股书,计划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这也预示着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正式开始争夺“生鲜电商第一股”。

持续亏损的每日优鲜

据招股书数据,2018至2020年,每日优鲜的净营收分别为35.467亿元、60.014亿元、61.304亿元,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GMV从2018年的47.25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6.147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26.9%。

尽管营收不断在增加,但每日优鲜仍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的净亏损分别为22.316亿元、29.094亿元、16.492亿元;2021年一季度,公司的净亏损为6.103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额为1.947亿元。

造成每日优鲜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履约成本过高。每日优鲜2018年到2020年的履约成本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9%、30.5%、25.7%。

履约成本主要由仓库租金、配送员工资等要素构成,这也与每日优鲜的经营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10月,由徐正和曾斌共同创立,两人都曾在联想供职十余年。

公开资料显示,每日优鲜于2015年首创前置仓即时零售业务,截至2021年3月31日,每日优鲜已在中国16个城市建立了631个前置仓,累计交易用户超3100万。截至2021年5月31日,每日优鲜已与14个城市的54家菜市场签订运营协议,并已在10个城市的33家菜市场开展运营。

即时配送方面,目前每日优鲜可做到超4300款极速达商品、平均39分钟达,满足消费者对即时、优质的生鲜及快消产品的消费需求。

然而就是这种“前置仓+即时配送”的模式增加了每日优鲜前端的履约成本。

“内忧外患”的每日优鲜

成立于2014年的每日优鲜,可以说是生鲜零售电商领域的“独角兽”企业。2020年新冠疫情让市场看到了生鲜零售的巨大机遇,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入场,美团、拼多多、滴滴等相继推出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橙心优选。这也加剧了每日优鲜想在重重包围下获得良好成绩的困难。

生鲜电商市场的竞争多了之后,经营模式也变得多种多样。除了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的“前置仓+即时配送”模式外,十荟团、兴盛优选推出了社区团购模式,美团、饿了么推出平台到家模式。与这些本身就有着庞大的用户基础、数据基础、资金规模的互联网公司相比,每日优鲜明显承受了更多的经营压力。

据企查查APP数据,每日优鲜从2014年成立至今已获得11轮的融资,总计约达162.71亿元。2020年7月,每日优鲜曾宣布完成新一轮4.95亿美元融资,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领投,工银国际、腾讯等其他数家机构联合出资。

然而备受资本青睐的每日优鲜,在食品安全上却频频出事。今年3月,每日优鲜的深圳第二分公司仓库中销售的豇豆中被查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为0.063mg/kg,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0.015mg/kg 4倍多。

5月25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21年第19期省级食品安全抽检信息,每日优鲜的上海第二分公司被检测出销售的豇豆中倍硫磷和灭蝇胺检测值超标。这也让外界不禁对每日优鲜的食品来源和处理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产生质疑。

如今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正式争夺“生鲜电商第一股”,胜负还未可知。成功上市之后的每日优鲜,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