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历史大事件(13)战争即将来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金色年华554 2021-06-09

1939年8月23日正午,两架“秃鹫”式运输机载着以里宾特洛甫为首的德国代表团到达莫斯科。在大使馆匆匆吃完午饭以后,里宾特洛甫就急急忙忙赶往克里姆林宫,去会见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

克里姆林宫富丽堂皇的大厅,挂满古老织花壁毯的墙壁,珍奇名贵的瓷器,古老的宫廷家具,插在花瓶里的大束玫瑰花,使得里宾特洛甫这个香槟酒商人出身的外交部长忍不住称叹。但是,给他印象最深的仍然是在办公室迎候他的斯大林,他穿着像镜子一样发亮的靴子,结实宽松的裤子和紧贴合身的上衣,没有佩带任何装饰品,粗壮的身材好像蕴藏着一种强大无比的动力,给人以严肃朴实、饱经风霜、意志坚定的感觉。

8月23日深夜到24日凌晨,苏德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对里宾特洛甫说,“苏联对这项条约是认真的”,说他“准备以人格担保,苏联永远不会背弃伙伴”。

在克里姆林宫的叶卡捷琳娜大厅为条约的签订举行了隆重的正式招待会。里宾特洛甫入场时,在门口伫立片刻,向在场者行了个法西斯举手礼,狂叫:“嗨,希特勒!”全场都紧张地等待斯大林的反应。斯大林微微一笑,伸出3个手指摸摸军服纽扣,装模作样地行了个屈膝礼,大家松了一口气,莞尔一笑。招待会后,斯大林说了句名言:“看来,我们胜过了他们,让他们言听计从。”

1938年,欧洲大陆风云变幻,战争危机日益临近。希特勒一面大肆叫嚣消灭社会主义苏联,一面又加紧准备向西方侵略扩张。面对法西斯德国咄咄逼人的气势,英、法等国一味退让,他们不做抗击德国的准备,却企图诱使希特勒向东进攻苏联,以待苏、德战争两败俱伤,他们则坐收渔翁之利。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祸水东引”政策。而斯大林知道使苏联在众多的帝国主义国家包围中生存并强大起来,太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和平时期来加强苏联的工业和军事方量,具有尽可能长期地推迟战争的爆发,苏联才有发展的机会,这样苏联一直把外交工作的重点放在和平与裁军上,几乎同所有的邻国都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但是,在纳粹德国的咄咄进逼下,这些条约都显得十分脆弱,所以尽管苏联对英法也不满,但与希特勒相比,斯大林还是愿意站在英法一边。然而在面对希特勒一次次背信弃义的无理要求和咄咄逼人的侵略气焰之下,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大国仍然没有同斯大林合作的诚意,斯大林在等待。。。。。。

1938年9月,英、法没有通知苏联一声就和法西斯德国签订了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斯大林怎么能接受这种行为?斯大林仿佛看到不久之后苏联和德国在拼命的厮杀,英法却在旁边哈哈大笑。即使是这样,斯大林仍不放弃最后一丝希望,提出由三大国缔结一项包括英、法、苏及东欧一些小国参加的有效的军事同盟,以维护欧洲所有国家的利益。谁知英法好久都没有反应,斯大林仍然在期待。。。。。。

恰在这时希特勒通过各种渠道向斯大林发出友好的表示。因为一次大战中两线作战造成腹背受敌的教训令德国记忆犹新,德国必须避免再次两线作战。希特勒说:“苏联是个庞然大物,吃了它可能被噎死。我将不从苏联开始。”1939年7月22日,苏、德贸易谈判正式恢复。7月26日,德国外交部里宾特洛甫在柏林豪华的施莱兹饭店,宴请了当时苏联驻柏林代表。双方兴致都很高,这顿饭一直吃到深夜12点半。在享用美酒佳肴的同时,这几位外交家谈到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其中谈到德国对苏联并无恶意,双方可以达成一项关于苏、德间有关相互利益的谅解。先后通过几个渠道表达了德国的意图之后,在政府所在的威廉街,德国人焦急地等待着要看苏联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柏林的密信不断地飞向莫斯科。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甚至亲自给莫斯科的舒伦堡发了一份标明“机密-特急”的电报,表示如果苏联政府同意通过驻德代表进行改进关系的会谈,他自己随时愿意并随时准备参加这种会谈。进入8月下旬,时间变得越来越急迫了。要完成元首规定的时间表,在秋雨大降的季节来临之前发动进攻并取得胜利,受命突袭波兰的两路大军应该立即进入阵地了。德国人开始有些坐立不安了。

与此同时,苏联与英法的谈判终于开始了,但进行得并不顺利。英国显然不把这次谈判放在眼里,居然派了一个低级职业外交官领着一群或是驾驶员或是作战军官或是退休人员去莫斯科参加谈判,而且还是坐了一条既载客又装货的慢船去的,在路上浪费了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当时颇有幽默感的人士曾说,代表团在路上所花费的时间足够玛丽皇后号把他们送到英国去了。所以苏、英、法三国8月12日方才开始正式的谈判。

更具戏剧性的是,英国的谈判代表居然没有签订条约的权力。就这样,苏联人只能同这些既没有全权证书、也没有被授予签订军事条约权力的英国代表就关系到欧洲和苏联命运的问题进行讨论。英国政府原本就指令代表团拖延谈判,同时一直在同德国进行着幕后交易。因此,苏、英、法之间的谈判进行得十分艰难,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双方都存在争议。

可以肯定的就是在这一时期,希特勒在对苏外交攻势中开始走在了英、法的前头。在同德国与英、法同时接触的过程中,在同英、法无休止的扯皮的过程中,斯大林的倾向逐步明确起来。并且1939年7月的“诺门坎事件”,使苏联面临被德、日东西夹击的危险。苏联急需安全的保障。当然,同德国这个法西斯宿敌结盟对于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和斯大林来说是痛苦的。因此,这个过程也并不十分顺利。但是,从8月15日到20日,苏、德两国为准备里宾特洛甫的访问还是进行了频繁的接触。

8月19日下午2时,德驻苏联的大使舒伦堡在克里姆林宫同莫洛托夫进行了一次谈话。谈话进行得并不顺利,看起来,似乎无法一下子达到希特勒的要求。但是,就在这次谈话结束以后还不到半个小时,沮丧的德国大使刚刚回到大使馆,就听到了令他振奋的好消息,苏联同意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8月21日晚上11点刚过,德国广播电台的音乐节目突然中断了,广播员宣布:“德国政府和苏联政府已经协议缔结一项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外交部长将在8月23日,到莫斯科完成这项谈判。”

8月24日双方终于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份条约,加上当时尚不公开为人们所知的《秘密附属议定书》,只不过才千字左右。但是,就是这区区千字的条约,带给当时驻莫斯科各国使团,继而带给整个世界的都不啻于一次强烈的政治地震。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不仅意味着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争取到了一年多的准备时间,而且还为它建立“东方战线”,巩固西部边界,加强反法西斯的战略奠定了基础。苏联在这个时期里提高了苏军的战斗力,实现了工业战略上的东移计划。试想,如果纳粹不是在1941年而是在1939年发动进攻的话,苏联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但是秘密议定书的签订德、苏两个大国在东欧一些国家的领土上任意划分各自的利益范围,肆意践踏弱小国家意志、损害弱小国家利益的作法,既有悖于苏联和这些国家签订的条约、协定的精神和文字,更加违背了苏联外交所一直倡导的列宁主义原则和国际主义精神。

同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在客观上改善了德国的战略地位,排除了最使德国担心的两线作战的危险,使德国最终做好了入侵波兰、发动世界大战的外交准备。就在8月22日,刚刚送走里宾特洛甫,希特勒马上向他的军事将领们宣布:“我已经完成了政治上的准备,以后的路要由军人来走了。”随即,他下达了实施人侵波兰的“白色计划”的命令。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闪电般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