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刚大夫讲糖:应该使用胰岛素时,您会选择胰岛素泵吗??

 陈刚大夫讲糖 2021-06-09

胰岛素泵是目前胰岛素使用者最接近生理模式的治疗方式。

虽然目前对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认识上,胰岛素泵和四针(三短一长/中)甚至和速效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一天三次注射没有明显的差异,但由于胰岛素泵治疗可以制定更加随意和个体化的基础率,以及餐前大剂量更加智能化的推注方式(比如用手机操作而变得隐私性更好),泵治疗在很多病人身上可能会出现更大的优势。

在2014版中国《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中,是这样记载其长期使用适应症的:

1型糖尿病;

需要长期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

血糖波动大,虽采用多次注射,血糖仍无法平稳控制;

黎明现象严重导致整体血糖控制不佳者;

频发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无感知低血糖和严重低血糖;

作息时间不规律,不能按时就餐者;

不愿接受胰岛素每日多次注射,要求提高生活治疗者;

胃轻瘫或近视时间长的患者

需要长期胰岛素替代治疗的其他类型糖尿病(如胰腺切除术后)

对于这些患者,使用胰岛素泵的获益应该要明显优于多次注射的。其出发点主要是:血糖控制更好、低血糖风险更低、生活质量更高。当然,在接受使用胰岛素泵这些优点的同时,就要接受它佩戴时的“不适”感。-----这就是抉择。

希望血糖更好、更安全、生活更随意而愿意不付出(知识、金钱、耐性),何其难!

指南中还指出了短期使用胰岛素泵的适应症:

1型糖尿病患者和需要长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

需要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新诊断或已诊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应激状态;

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糖尿病患者孕前准备;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

为什么是短期使用?“1型糖尿病患者和需要长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短期使用是为了更好的摸索剂量,为多次注射做一个过渡,同时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此外,还有四种情况都是不需要患者长期胰岛素使用的,或者短期使用要优于多次注射的状态。比如,新诊断2型糖尿病经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很多患者可以出现临床缓解,不用任何药物而仅靠生活方式干预即可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已经诊断并用药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经过短期胰岛素泵强化,很多患者仍然可以恢复到口服药物治疗而血糖良好的状态;2型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人群在心肌梗死和中风等应激状态下,以及需要手术治疗的前后出现的严重高血糖,胰岛素泵快速血糖达标而严重低血糖风险更小,当此段时间过去,可以再回到原来药物治疗方案,糖前患者仍然可能恢复到糖前状态而不要药物干预;对于妊娠相关的适应症,主要是因为妊娠期间是相对短暂的,再就是妊娠期间的血糖要求更高,低血糖发生风险更多,而胰岛素泵的低血糖风险优势更明显。

对于有胰岛素泵短期适用症的患者,在有经验医生的管理下,及时的胰岛素泵使用管理血糖,将会有更大的获益。

(这是谁?)

胰岛素泵治疗的费用,一般是每日100-120元(人民币)左右,如果是用2周,也就是3000元左右的费用(注射胰岛素也是需要费用的哦),即使不能医保报销,为了自己身体健康的快速恢复,这点钱应该还是很值得花费的,除非经济状况很差。

即使是妊娠期10个月,门诊用泵的费用一般是每小时3元,10个月是3万元。如果需要用胰岛素,泵带来良好血糖的获益会在母亲和胎儿身上有更好的体现,即使全部自费,您会投资购买泵或者租用泵给自己孩子的未来一个更健康的“可能”吗?

对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到正常范围,会有45--60%的患者出现“临床缓解”,即不用药物治疗而仅靠生活方式干预就可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胰岛素泵可更好的模拟生理,具有血糖达标而低血糖风险更小的优势,相比而言,个人猜测这个达到“临床缓解”的几率或许就会更高一些。短期的投入,或许会收获若干年不用药物治疗的“蜜月”状态,您会做这个投资吗?(用泵是需要住院的,不想用泵,很多人就可以门诊口服药物----这就是投资!)

胰岛素泵有点多多,但是,他的获益是需要血糖达标做前提的。

胰岛素泵良好效果的获得,常常需要每天4--8次的血糖监测。胰岛素起始治疗常常会有降糖期、减药期、维持期的演变过程,胰岛素剂量也会在这几个月内有明显的变化,这也对频繁监测提出了较高频率上的要求。

长期使用胰岛素泵,需要更多的不只是经济上的负担,而是知识层次的提高,我有文章“胰岛素泵控血糖,您真的用好了吗?”,所以,胰岛素泵也有一定的不适应证(主要是智力、财力、主观意识几个方面)。

而短期胰岛素泵的使用,对患者知识层面上的要求相对要低很多(妊娠相关的除外),您只要拥有时间,舍得花费那个数,就基本足够了。

近几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上市使得糖尿病治疗的达标和安全性有了明显的改观,在胰岛素泵的快速达标和安全性方面也同样得到了提升。为泵治疗到来的巨大益处提供了支持。

但是,这些“可穿戴设备”毕竟有其不方便性,更高的费用也使得很多糖友“望泵兴叹”,于是很多病人在医院短期使用胰岛素泵血糖平稳之后,不得不再改回胰岛素多次注射。(毕竟长期拥泵费用更高)

“以患者为中心”的诊治精神要求医生在做诊疗的时候,要考虑患者的意愿。

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利弊之间,作何选择?

您说了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