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为什么要向别人说话?

 欧珠的远方 2021-06-09

汪曾祺、贾平凹的小说好,散文也好,成了大家的一般把小说和散文都能写得呱呱叫。刘亮程在鲁院学习时我见过,一个其貌不扬,沉默寡言的男人。他以散文闪耀登场,再写小说也蛮好,好在语言和心态上,好在懂得了写作。他说,作家要把地上的东西往天上写。这话容易让人记往,让人记住是本事,他有了这本事。有本事不怕没有读者,我身边好几位作家朋友都喜欢他的文章。王祥夫的画好、小说好、散文好,各样都做得好的人不多,他算是难得的一位。看名家、大家的作品,我能感到与他们的距差,常会羞愧难当。我觉得同样是在写,怎么不如别人呢?就拿写散文来说,我从没重视过,自然写不好。最近才意识到,要想把小说写好,散文也得写好。散文比起小说和诗歌更像是对别人说话,在决意写散文时,我问了自己一句:你为什么要向别人说话?

写小说、写诗歌、写散文,是以不同方式和腔调向读者说话。写了近二十年小说,我把小说真正写好了吗?远没有。我读过不少,也算对小说有思考,可又有什么真知灼见?很值得怀疑。我写诗的历史更久,真写好了吗?发表绝不是写得好的标准。让人记住,让更多有水平的读者认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那才有可能算是写好了。我现在离写好了的标准还差十万八千里,想一想就累。累也没办法,谁让我对文学是真爱?我看来稿时了解,一些老作者写了二三十年了,还仅仅满足于能发表。我替他们感到悲哀的同时,也开始为自己忧虑。我可不能如他们一样,我得照着作家,好作家的准备要求自己。我该怎么做才好呢?我得改变说话的方式,尽可能让读者喜欢听、看我写的东西,听了、看了能记住,觉得我是个会说话、会写作的人。

余华先生的创作随笔写得棒,他就是会说、会写的人。莫言先生的小说和散文写得汪洋恣肆,他是个会讲故事、会写的人。两位大家我都接触过,感受过他们的气场和内功,听过他们说话,他们远比我能说会道,也比我有气质。他们天生就是那样的吗?也未必。贾平凹先生说过,他天生就是个不爱给人讲话的人。我深有体会,三五好友私聊时,我不说妙语如珠,也常能让人心里一振,朋友会觉得我言之有理。可让我去讲课发言就紧张,常常讲了上句忘了下句,脑子一片空白。我读的书也算不少,可以说的话也有很多,为什么那样怯场呢?最近我想,总这样下去不行,得克服这种怯场的毛病。我听过李敬泽和谢有顺两位先生的课,很佩服,觉得他们讲话无须打草稿,张口便可如长江黄河,引经据典,滔滔不绝。除了他们学识渊博深厚,估计也是讲得多了,得道成了仙了。也见过几乎不读书的,说起话来也头头是道,说上一天可以不重样,我想过,这样的人不当作家太可惜了。又一想,这样的人说一天可,第二天、第三天你再听未必就喜欢了。你听肚子里真正有料的人说话,听一个月还想听,你会越听越有味,越听越有意思。作家和诗人,肚子里要有料,有料还得能倒出来,能成形,让人一看就惊叹:哇,好艺术!

别以为有料的人比比皆是,不见得。真正有了较高的文学修养,成为了大家,你会发现能吸引你的人也不多。我估计,现在我要和莫言、贾平凹、王安忆、余华、格非、毕飞宇、李敬泽、谢有顺、他们这些名家大腕儿谈文学,他们一定不感兴趣,因为我并不比他们高明。我自以为写得不差的作品,在他们看来定肯也不过如此,因为好作品太多了,我的小说不值得浪费时间和精力。想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还得沉下去,多学习,多生活,少说话,多写作,争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可想而知,人都有自身的局限,要想做到那样,难度堪比蹬天。当然,没有谁是天生的好作家,也没有谁是天生的演讲家,要想成为好的,得不断学习和进步。

感受中,各种层次的写作者无非在写,在向读者说话。我也在向读者说,希望说得读者心悦诚服,频频点头,拍手称快。我不能一厢情愿想象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得行动起来,不断磨刀,不断琢磨。琢磨多了,琢磨透了,也能悟出别人还不大清楚的道理。磨刀不误砍柴功,刀磨得吹发可断,谁能不服?我服的人就有不少,上面说到的名家大家,我打内心里服气。他们达到今天的这种高处不胜寒的地步,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心血和汗水呢?他们取得今天的成就绝不是祖坟埋得好,八字占得好,而是他们有着特别的执著,付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渐渐有了智慧。在他们面前,不服不行,不服等于是对人家的才华和成就缺少认识,缺少认识会造成短视或无知。

短视和无知的人不像太阳和月亮那样少,而是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天上的星星一样的人总觉得自己是亮晶晶的,谁都该看到他,知道他,事实上不是那么回事儿。你发出的光亮也未必值得别人关注,你发的声微弱得像讨厌的蚊蝇在哼哼,别人恨不得一把掌拍死你,让你彻底闭嘴呢,你还自鸣得意,真是不知羞耻。从写作到现在,我发表了几百万字,书也出了八九本,都是发出了一些什么样的声音呢?又有几位真正喜爱听我说话的,视我为亲人一般的读者呢?我想,一定少得可怜。原来有些读我西藏题材小说的后来也渐渐失望了,他们失望是应该的,我确实没能继续写出更好的作品,没有说出更漂亮的话来。我心里的千言万语如同堆积成山的垃圾,我该如何变废为宝?选个小切口深入幽微人心,时代核心?以前也想过这样的问题,没有答案。现在也没有,有福的是我在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了,愿意去寻找答案了。

回到现实中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我该怎么对待写作呢?有心的读者一定看到了,我最近在写些短散文。我还写得一般,远远称不上好,但我还是会写下去。我得练习说话的,写散文的能力,把说得漂亮点,把文章写扎实点。我也克服了丑媳妇不敢见公婆的羞涩心态,把小短文发给读者去看、去评。我想过,自己更有头脑的话,自然该私下里勤奋练笔,待作品成熟后再拿出去,那才算爱惜羽毛,有利于成就大业。可我又是个爱表现的,挺想让身边的朋友,认识我,读过我作品的人了解我一点一滴的想法,一招一式的变化。当然,成功路有千万条,我走的是开放式的那条。这是适合我,我不想和“自我”过于较劲儿,只要保持着清醒,还是顺着来比较好。

写作是马拉松,是喋喋不休向别人说话。你要默默跑,又要发出声。有时你说哑了嗓子眼也没有谁听到心里去,也不会有人网购你的书,向别人介绍你的大作。不久前我从编辑角度,诚心对作者朋友谈了怎么去投稿,几天后收到几百封邮件,稿件却只有一个人做到了。我相信投稿者一定有不少人看了,甚至也给我打赏了,却并没走心。写作者往往也看过很多名家创作心得,评论家的文学观点,可看过也就看过了,过后还是我行我素。这样的作家成不了莫言和贾平凹,也成不了想成为的自己。这样的作家虽说也在说话,不过是人云亦云,对语言和文本也谈不上有真追求。他们写、发,不过是在写、发。二十年后他们不写了,不发了,别人也就把他们给忘了。现在我有了这种警醒意识,接下来要一步步走好,你愿意和我同行吗?我们一起去爬文学这座大山吧。

这是对写作同行唠叨的的话,更是说给自己的。很少有人直接批评和提醒我,只好自己批评和提醒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