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品新解】之沉着 | 泠然出尘与众生回向,兼及黄宾虹五笔

 艺术观止 2021-06-10

沉着

       绿林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沉着,字原为沈著。沈,如水缓涩而行,水性润下,盈科而进。著,入其里而得其实,因沈而得著,亦如雄浑、冲淡之递进关系。沉着必有得于实物实理,而实物实理则是不思不得,可以说沉着全诗描述了一个从静心思索到思而不得却又萦绕于心,再到将悟未悟直到终有所悟并可将之表达出来的完整过程。如果从书法的角度来理解,则沉着暗合于黄宾虹五笔之中的“留”,亦是不轻率流滑,笔下有物之意。

    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便是对于矛盾的平衡与把握,沉着身上同样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之处,它既要深入生活,又要冷静的与之保持一定距离;它既要苦思冥想,又要闲适默会;它比纤秾偏向于主观,又比悲慨偏向于客观;沉着是深刻感人的,但又不似冲淡的彻悟;它浑厚踏实,又通透空灵……

      如果说冲淡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万物的化合为一,沉着则是将人从自然界和社会中独立出来作为体验主体和表达主体。人与万物的齐同是哲学意义上的泠然出尘,人的价值主张与展现则是实践意义上的众生回向。作者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各种素材养料,加工提炼,得到有价值有意义的思想成果,并将之艺术性地转化为一种主体的抒情与表达,也就是将自己所得的智慧和感悟与众人分享,如水入大海,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样一个过程便可以称之为沉着。

      在纤秾之中,客观世界是观察和表达的对象,人在其中是如同花草树木一般的客观物体,不会掺杂过多的主观情感和是非判断,就像许多早期印象主义的画作中所表达的那样。而在沉着中,物质性与精神性一同成了考察对象,并体现为对于二者种种内在联系与规律的主观性感悟与表达,从此处我们也可以看到西方绘画从以莫奈、雷诺阿等为代表的印象主义发展为后来以梵高、塞尚、高更等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的内在需求和逻辑必然。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二十四品新解之冲淡」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冲淡的四个艺术标准

「二十四品新解」冲淡不是平淡,艺术中一直被严重误解的冲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