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〡温文尔雅的对抗凶悍的命运

 新用户9795VhEi 2021-06-10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1.

昨晚憋了一口气,读完了余华《在细雨中的呼喊》。

这是五六七年前,一个书友推荐给我的。

当时我刚读完余华的《活着》不能自拔,脑袋里总是放映着,福贵与那头相依为命的老牛,在夕阳下缓慢而行,悲怆而孤独。是啊,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

那个书友知道我在读余华后,就给我推荐了《在细雨中的呼喊》。但我一直都没有找到书看,反而把他的其他长篇短篇几乎看完了。

余华的长篇一共有五部。

《第七天》是第五部,它是死人给世界留下的一份证据;《兄弟》是第四部,整合了人生所有阶段对未来生存的恐慌;《活着》是第三部,老年对一生的回望;《许三观卖血记》是第二部,一个靠卖血而对抗命运的人;《在细雨中的呼喊》便是第一部,充斥着死亡气息的呼喊,另人绝望。

纪伯伦说:记忆是一种相聚的方式,忘却是一种自由的方式。

主人公在记忆这一切时,或许他更愿意的是忘却。

死亡就在他的头顶,在他的身边,在他的四面八方,他在孤独而绝望的黑暗里,像被世界遗弃的玩具时是无助而惧怕的。

身处人群而又远离人群,他就那么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

他描述黑衣男子的死亡,双目紧闭,一副舒适安详的神态,看上去像是睡着了,原来死去就是睡着。

他的弟弟孙光明的死亡,是一劳永逸的离去了。

苏宇死前像是躺在永恒的宁静里。

祖母则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该醒来时没有醒来,他说奶奶睡熟了。

祖父死的挺好玩,他的心理已经死了,生理一直没死,他一直在等着全部死掉。才有他最后真正死了后,他儿子孙有才惊喜的说:死了,死了,这次真死啦!

他的母亲死前,还记恨着他父亲拿给寡妇的家里的物件。

他父亲掉进粪坑死了。

他养父偷情被捉奸自杀了。

余华的书,永远充斥着绝望的死亡气息,挥散不去。

2

太沉重了。

我想这是我最后一次看余华的书了。

并非因他有太多的死亡,有太多的悲苦,太多的绝望和太多的孤独。

而是我从时间里窥探出一种重合,这种重合像所有的故事都回归都了一个主题上。

书中说:死亡是走出了时间。

此时,我终于可以走出书本,认真的审视这个世界。

最开始读余华的书给我的震撼很大,但故事的重合性太强了,就像你第一次给我吃糖果,第二次还给我吃糖果,第三次还吃糖果,我就真牙疼,戒糖了。

在《在细雨中的呼喊》中,有很多内容是跟《兄弟》有相似性的。

例如淹死在粪坑里,例如让别人看他裤子破没却放了个屁。

不好意思,我总是不合时宜的变成了记忆女超人。

就像前读时间读廖一梅《悲观主义花朵》,里面有的场景跟石康《奋斗》完全是一样的,我就没有追的兴趣了。

果真,水至清则无鱼。

看一个作者的书,读他几本经典就好,再看看评论,基本就可以了。

每个阶段人的成长都是不同的。

余华能带给我们的,已经带给我们了,该教会的也已经教了。

总之,他的书还是值得一看的。

只要记性不要太好就成,用一种英雄主义对抗现实的命运。

正如罗曼·罗兰说的: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晚安·英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