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是如何变得脾气暴躁不谦卑的?

 与管理者同行 2021-06-10

前段时间,我的一位前辈在闲聊中反馈一个信息给我:“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你整个人变得不像过去那样谦卑了!”他在反馈这个意见给我时,很是平静,似乎也没有“批评”的意思,仅是把他观察的感受告诉我,同时,他也重点强调,“无论如何,我们越是觉得自己要骄傲了、越是觉得自己在一个组织里取得的成绩大了、地位高了,越要保持谦卑之心”。

之后,我一直在想,自己是如何走到这步“田地”的?毫无疑问,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给人的印象大多是“谦虚、有神、认真、耐心、专注……”的,而目前居然给人以“傲慢、自大、暴躁……”等印象,反思下来,大概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工作量较以往任何时候都大是主要原因。过去一段时我最多的时候同时承担10来个项目的工作,穿插在不的城市、不同的会场,基本是连轴转的状态,时时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因此会有意无意地认为别人的反对意见就是一种“刁难”的表现,不能也不能给予更多的理解,而回之以“不耐烦”的态度,表现出来就是对下属常常显得很不友善,有时候对客户也会抱有“这位领导太不可理喻了,太执拗了,不值得接触”之类的想法,对待公司职能部门布置的会议、报表更是直接忽略,甚至作为公司区域公司的主要业务人员,上半年一次月度会议都没参加……

第二,因为要“疲于应付”很大量工作,无暇充电,很多时候都处于一种“吃老本”的状态,导致一些问题处理不好,客户不满意的同时,也“连累”了项目组成员。比如,去年及以前,我基本上能够保持每周读两本书(大部分是工作相关的书),这能够给我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正向作用,能够促使我思考和应对工作中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常常令客户满意,而今年以来,一周阅读一本书都有点显得“力不从心”。

第三,因为工作量大及新冠疫情影响,无暇锻炼,体重反弹,更加剧了浮躁和不安感。正常来讲,我每周跑4-6次步,每次跑一个小时,这样,即便有时候多吃一点,整个人也能够保持比较好的状态,而因为工作量加大,往往要挤占跑步的时间,通常是前一天比较晚到达一个地方,第二天上午要汇报工作,常常就只能用早起跑步的时间做汇报准备工作……再加上,新冠疫情的“笼罩”下,常常也“偷懒”不锻炼,恶性循环的是,因为缺乏锻炼、体重反弹、有时候还进一步“破罐子破摔”吃很多,结果导致整个人都很焦虑和浮躁。

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也发一个现象,在企业内部,领导者的脾气往往大于普通员工,而且很多领导者在自己不是一个普通员工时,往往是“谦虚、有礼、不急躁”的处世态度,而当他们到了管理者或领导者岗位时,有不少人像是换了个人一样,用“颐指气使”形容一点不为过。工作中,我接触到某位央企的中层领导,以前是普通员工一名,后面通过自身努力晋升到了关键部门负责人,所有人谈到他时,都认为他完全变了一个人:过去安安静静的认真完成领导交待的任务,现在所有人背地里都不“待见”他,基于是他的下属们对他也是阳奉阴违,背地里谈起这位管理者甚至是“咬牙切齿”……

据我的观察,很多企业在企业之初,市场环境缺乏规范,企业拥有的资源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所谓的“强权人物”领军杀开一条生路,在此背景下,很多创业企业的领导者往往脾气非常糟糕。我曾经接触过一家创业型企业,领导者每次开会都是一副“恨铁不成钢”、“我都是为你好”的高姿态,每次会议正题前都先骂半小时人,有时整场会议都是在“骂人”中开始和结束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员工告诉我,他们有时候见到领导双腿都会发抖……同样地,有些企业做大了以后,领导者会面临很多过去没有遇到的事,而作为领导者又不能总是表现“不会”、“不知道”,这个时候一着急,就会发脾气,我曾经看到某位企业领导在会议上拍桌子,把玻璃都拍碎的了情景,所谓是大动肝火……

渐渐地,我越来越意识到,在工作中发火,或者是一种掩饰无能的表现。事实上,我也认为一个人的脾气和他在集体中的地位、权力有关,我们很少见一个新来的基层员工大动肝火的场面,人们随着地位的提高、权力的加大,脾气会越来越大。我也发现很多政客,尤其是西方政客,他们在公开场合常常是面面俱到,讲话会吸引人的注意力,引起好感,那是经过系统训练之后的结果。实际上,是政治家都不会在公开场合发脾气,那是要失分的。

滴滴的创始人程维在他的办公室挂了一幅字“谦虚”,大概是在滴滴取得成功后,程维体现出来的种种行为在促使他提醒自己要做一个“谦虚”的人。用一位前辈的话说,我们可以内心“骄傲”、甚至“狂傲”,但外表要始终谦卑。

自勉以及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