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武石雕

 linmu_x 2021-06-10


黄吾野诗碑

黄吾野(1524~1590年),名克晦,字孔昭,号吾野,崇武所(今崇武镇人)。其先世漳州人,明初迁居崇武。他从小受父亲影响,好读诸子百家之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具有极高的诗书画造诣,被誉为明代“诗书画”三绝文人。黄吾野与抗倭名将俞大猷、明朝尚书黄克缵等是挚友,但他无心向官,关心百姓疾苦,关注抗倭事实,其诗中多有立意高尚,脍炙人口的平倭佳作,是一位胸怀大志的爱国诗人。

他的作品有《金陵稿》《匡庐集》《北游草》、《蓟州吟》《宛城集》等数十卷。他的诗文“情以景生,语必自铸,气完而神定,色浑而味永”。有人用“山有武夷,诗有孔昭”来对他进行高度评价。《惠安县志》也对其称赞有加:“至以其人比黔娄,诗比孟襄阳,书比李北海,画比王右丞,世所称为高士者”。可见其当时的文化造诣和文坛地位之高。

序言  石雕是崇武镇一大经济支柱产业,是崇武走向全国乃至  国际的一张名片。1996年3月崇武镇被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授予“中国石雕之乡”美称,1999年10月又被评为“  中国特产之乡开发建设先进单位”。作为中国石雕之乡,崇武石雕又以其“惠安石雕”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崇武石雕艺术文化走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  “惠安石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获核准注册。

千年的石雕工艺历经传承创新,已从发源于古代黄河流域的雕刻艺术中脱颖而出,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吸晋唐遗风,宋元神韵、明清风范之精华,形成精雕细琢、纤灵动,讲求结构和形态神韵之美的南派艺术风格。如今,形成了“圆雕、浮雕、沉雕、线雕、影雕、彩雕”  六大雕刻手法,早在古代就被誉为“全 国青石雕刻之冠”。耸立于深圳万福广场高达19.99米的龙柱,2000年被收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九华山的主干道上,雕龙刻凤的牌坊高17米,宽25.6米,位于美国华盛顿国家大草坪的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雕像;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的郑和雕像等均留下崇武人不朽的雕刻杰作。目前,崇武石雕名作已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

“崇武石雕艺术文化走廊”旨在通过古城风景区这个窗口,以图片形式,定期更新。

戚继光塑像

戚继光(1527-1587),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民族英雄。一生功勋卓著。血战歼倭,勋垂闽浙,壮猷御虏,望著幽燕,威名 寰宇。经文纬武,谋勇双全,享“伟负文武才如公者,一时鲜有其俪”  的费誉,著《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军事著作,收录《四库全书》,与明朝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猷齐名,被誉“俞龙戚虎”。自明朝初,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日本倭寇的侵扰。嘉靖末年,戚继光率兵进驻福建沿海抗击倭寇,多次驻扎崇武,建立起一整套军事制度和城防设施,从战术和战略上完善了崇武  的攻防能力,至今古城制高点莲花山,还依旧保存着戚继光“中军台”遗址。

塑像高10.8米,由108块青石拼接而成,由崇武当地石雕工匠制作,面朝大海,巍然矗立。历史的硝烟已散尽,而民族精神永存。”

海门深处

“海门深处”是崇武著名的自然景观。在一片灰黄的嶙峋巉岩之中,赫然出现一条宽约二三米的黝黑石路。看似人口雕凿一般,实则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传说此路有999级台阶,一直通向海中,潮汐落尽,不见尽头,顺路而行便能到达东海龙宫。

崇武半岛狭长,丘岩裸露,沙岸和岩岸交替错落,在海蚀和风蚀强烈作用下便形成“海门深处”的地貌奇观。

因此门神奇,引得不少文人雅士在此留诗做刻。岩壁上留有明代崇武著名布衣诗人黄吾野题写的“海门深处”四个大字。民国崇武诗人张斗南在《题海门深处》中写道:  “石瘦因风削,天长为水牵。海门关不住,空设几千人。”五言绝句写出了大海有门却关不住人们对其的无限向往。

大海有门似无门,做人心中需有门。漫漫人生路,需要经过无数道门,做出无数次  选择,大胆向前走,抬步多思量,门内门外亦或风光无限,亦或生死茫茫。

走进海门,恍如走进时间深处,走向回家之门。

航标灯塔简介

崇武古城始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7年),是我国较早的民间灯塔之一。该灯塔位于泉州市崇武古城东南角最高处,高33米,塔身为白色方形标柱,是船舶驶往 泉州湾和进入崇武港的重要助航标志。

该灯塔设立起因于崇武渔民夜晚驾船回家常常遇险无助,由当地渔民按各家渔船的数量分摊相应的建塔费用而集资兴建的。

崇武灯塔虽几经修缮,但它的塔形依然保持着雄伟、大方的原始风格,有棱有角的造型很威风,1988年与崇武古城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灯塔建造初期结构为砖砌,后来在原址重建时改为麻白色方形 石砌结构,以便于外来船舶清楚识别。初期的灯塔凭着数千支蜡烛发出的光兢兢业业地为勇敢的渔民指引着方向,后来,烛光被换成白纱罩煤油蒸汽灯。1986年 9月,在航标部门的支持下,崇武灯塔换上了新的灯器,并安装自动控制器,大 大加强了灯光射程。现在的灯塔改成以交流电220伏、100瓦灯泡为光源,灯光射 程虽只有10海里,但基本上可以满足崇武港及其附近的导航。

气象分界线内容简介

在中国的气象预报中会以崇武作为分界线,崇武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以南是热带季风气候,左边为南海区域,右边为东海区域,是中国气候重要的分界线!

石碑正面写着“中国,崇武东海南海气象分界线”,背后刻着“崇武,坐标位置为东经118.55°  北纬24.54系泉州湾北岸一个突出半岛。东西长9650米,南北最宽处4350米,面积19.5平方公里。崇武地理位置特殊,它正处在东海与南海两个不同性质海域的交界处,台湾海峡的特殊气流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气流,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影响,使得这边的气候变化万千。福建省沿海的气象,  南北部常有较大差异,即以此为界”

福建泉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CTE

固定观测样地

编号  ¥D¥007

起源  大国林浆型示桐花材群落

造林时间  2003年

地点,台商投资区洛阳镇

面积10x10m

坐标  24°45’72”  118°41'48“

形状:  正方形

单位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时间  2018年12月

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范围:以泉州湾河口为主体,东至秀涂内侧与石湖内侧连线以内水域,南至蚶江水头, 西至晋江大桥,北至台商投资区陈坝村。

保护

包括丰泽区、洛江区、台商投资区、晋江市、 石狮市在泉州湾内湾的滩涂水域,以及桃花 山部分林地。

保护区地理坐标: E.24°47’21"- 24°59' 50"

N,118°37'44"~118°42'46"

保护区面积 105688.2亩

主要保护对象: 湿地、 红树林、珍稀鸟类、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等

保护区管理机构: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泉州市林业局

批准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

批准时间:2003年9月24日

桐花树造林示范片

示范片面积约20亩,始建手2002年4月上旬,建设前为废弃养蛏滩涂,垄岸密布板结,注地淤不堪,不适于红树林生长、通过人工全面整地的方法  改善滩涂理性结构,保证红树林种植层处在一个合理浸淹的位置,创造红树林生境造林始于同年  月 下旬,采用人工植苗的方式,密度为1mx1m因  受千某影响和水葫芦覆盖,造林成活率较低。8月上旬在屿头湾红树林天然林区采集桐花树种子进行点播补植,密度高达03mx03m,造林取得成功。

么统定

福建泉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CTERN

固定观测样地

编号:YD-001

起源 人工林

类型  桐花树群落

造林时间2003年

地点

台商投资区洛阳镇

面积10mx10m

坐标 1245721 E1184042

形状 正方形

单位、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泉州湾河日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时间 20918年12月

洛阳桥建造技艺

洛阳桥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石桥,建桥时由于洛阳江出海口潮狂水急,江底为滩涂淤泥,无坚实基础,桥基屡被冲垮。建造时创造了“筏型基础”、“浮运架梁”、“养蛎固基”等先进的建桥技艺。“筏形基础”即修桥时先在江底抛置大量石块,形成矮堤,然后用条石丁顺交错叠砌形成船型桥基桥墩,可有效减轻水力的冲击;“浮运架梁”即利用潮涨船高的规律,将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浮运横架在桥墩而成;“养蛎固基”即在洛阳桥下养殖大量牡蛎,利用牡蛎附着石头的胶合作用将桥基石和桥墩石凝结成牢固的整体,这是古代将生物学运用于跨海桥梁建造技艺的首创。

蔡襄(1012~1057) 字君,莫 興化仙游人 宋天 星草遥士 还关柬院真史官 兼修起居注、 淮夫多话,出南制腐 引击泉州 杭州 拜端明殿大學益皮更 為官清正。受國史君 惠 施親氓,蔡襄至间嘉裙月两宗州奥父教 召農桑、 倡皆殖艾績卓;著 嘉活四兰建活分 高 巽萬安搞記,草於岭工诗文 ,有蔡宠惠公文章 苏技譜茶鋒)博世 公的市四大家长一崇次甲午孟杳周爆民青 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