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下语文文学文化常识

 家有学子 2021-06-10

1.小说《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描写一般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可分: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有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如社戏、信天游、安塞腰鼓、乡俗还愿在村头挂灯楼等。

3.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诗中一般会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

4.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1935-1948),是“延安精神”(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5.当有人向我们提问、建议或者质疑,采取恰当的方式做出回应,就是应对。应对的常用技巧有自嘲、归谬、巧换概念、针锋相对、转换话题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应用的是巧换概念。

6.《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都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阿西莫夫家写的事理说明文(科普作品)。

7.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常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恐龙无处不有》就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

8.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

9.《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记”又称“杂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10.《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所写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另外有《钴鉧潭西小丘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等。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他与韩愈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唐朝有韩愈、柳宗元,宋朝有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苏门三学士)、曾巩、王安石。

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创作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风、雅、颂、赋、比、兴合成“六义”。

1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13.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中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苏轼评价唐代王维的诗和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4.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把秦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15.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演讲的类型很多,但大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有时会借助一些语言技巧。《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写得演讲稿。

16.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情思)。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

17.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主张“天人合一”,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18.《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我们学过节选自其中的《虽有佳肴》和《大道之行也》。

19.《马说》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朝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20.“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具有以小见大、托物寓意的特点,形式上叙议结合。

20.《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前者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后者则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

21.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为国家共处的原则。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和,相应也。”由此推测,“和”字的本义(和谐)。)“和,相应也,从口,禾声。”指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指不挑剔,不苛责,能与他人友好合作;朱熹“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指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也指指不盲目攀附,不争名夺利。

22.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魔、诗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