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中国第一趟涉外列车的嬗变:从“神秘的东方列车”到“国际倒爷”

 新一壶春秋 2021-06-10

1959年6月,北京至莫斯科国际联运快速列车开通,全程7692公里,是中国铁路开行里程最长的旅客列车,号称“中华第一车”。

列车在中国境内确定为3/4次,蒙古境内1/2次,苏联境内7/8次,当年的时候,由苏联铁路提供车辆并担当乘务。开通至今,整整过去了62周年。


由于新北京站是1959年9月落成的,因此当这趟国际列车开通的时候,始发站还是在北京正阳门东站。正阳门东车站由英国人修建,1906年建成并启用。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

时间发展到1960年5月,这趟国际列车开始由中国铁路提供车辆并担当乘务,与此同时,苏联铁路担当的列车停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条铁路线对我们的意义更大一些。

伴随着这条国际大动脉的运行,期间一度发生了很多值得记忆的历史瞬间,记录了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我们以两个片段表述一下:


第一个:60年代的“神秘的东方列车”。列车开通之初,由于我们的技术、资金和人员受限,因此没有办法承担跨越欧亚大陆这样艰巨的任务,因此列车和乘务人员都是苏联方面承担。

当时,乘坐这条线路的游客几乎没有,乘客基本为因公出差的官员、考察团、代表团、留学生以及传播友谊的运动员等,一年的客运量大约在6000人左右。

而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车辆在库房中检修也不让人看的,有专门人员看护,因此,很多人把这趟列车称作“神秘的东方列车”。


而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这趟“神秘的东方列车”更加神秘了,据当时在这趟列车上担当乘务的老人们介绍,当时乘务员被要求不能随便和外国乘客聊天,乘客沿途遇到车站停车,也不能随便下车拍照。那时候游客还没有手机可看,读书看报是唯一打发时间的方法,但火车上的读物也很少,只有一份报纸,没有其他印刷品。


第二个:90年代的“国际倒爷”。这个称呼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当时,中国兴起全民经商,而俄罗斯对民用生活品的需求让很多精明的中国商人发现了商机,他们做起了“国际倒爷”,而乘坐3/4次列车是最经济划算的选择。

这趟国原本冷清的国际列车上,连过道也堆满了大包小包,从地板一直码到天花板。而俄罗斯人对这样列车更是充满了期待,每个沿途的小站,都挤满了等待购买的人们,他们拿着大把的现金,什么商品都买。而“国际倒爷”也不下车,打开火车窗玻璃,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经常是人还没到莫斯科,货卖完了。

当年更是有一个知名倒爷,给苏联拉去了500车皮的罐头、皮革等轻工业品,换回了4架图—154飞机,然后卖给了四川航空,仅仅这一笔生意,他就赚到了大约一亿元。


如今,这趟国际列车已经不再神秘,也不见了国际倒爷,有的是中国游客,沿路要历经太行山、内蒙大草原、乌兰巴托、贝加尔湖等等,无论是沿途风景,还是莫斯科风情,总让人流连忘返。列车高级包房的价格5604元,比飞机票贵了两倍多,但就这样常常一票难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