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吃生姜有什么功效?

 静静的块择河 2021-06-10

常言道,“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所以对于常吃生姜有什么功效的问题,主要关注点有两个,不但要关注生姜本身有什么功效,第二个就是不同的服用量其功效也许是不相同的,再者同样是生姜或许鲜姜和干姜的功效也许也有差异,那该如何理解呢?下面听我详细解读——


先来简单认识下生姜

生姜,自然指的就是生的,可是生姜还有鲜生姜和干生姜之分哦,由此衍生出的问题就与炮姜、姜汁、干姜、生姜...等等,这些不同的姜的形式对人体的功效是相同的吗?同样值得深思。

在搞清楚上述问题之前,还是先来认识一下生姜吧——

生姜,又叫姜、白姜、均姜等等,属于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生姜的根茎肥厚,有着别样的方向和别致的辛辣味道,是我们常用的香辛料和千百年来传统中医常用到的中医药材。

生姜,原产于我国和东南亚一带,在我国就有14个品种,目前除了东北和西北高寒地区以外,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

生姜,作为常用的食品,其营养物质也非常丰富,含有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膳食纤维和各种矿物质。干物质含量约为一成到两成,干物质中蛋白质的含量约为5-14%左右,碳水化合物为八成左右,纤维素为一成上下。

生姜,作为常用的香辛料,其主要成为为姜精油、姜辣素、生姜多糖和二苯基庚烷等功效成分。其中姜精油和姜油树脂是目前生姜的两种主要深加工产品,都是从生姜中提取出来的浓缩物质,属于植物油脂,通常为姜油。


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姜的用量是多少?都有那些功效?

要说到姜尤其是生姜的功效,莫过于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引申出来的姜的功效最具权威性了。

要说到姜(包括鲜姜、生姜和干姜),就不得不说到甘草(包括炙甘草和生甘草),以及大枣,因为这三个不但是临床(即使是现在的临床)常用的中药,而且还是常被当做使药来调和方剂中诸药。而且姜、草、枣也经常被相互配伍以达到某种疗效。

关于姜、草、枣的相互配伍如果有机会我们再详细解释,既然这个问题是关于生姜的功效的,今天的回答就简单解释下生姜在张仲景眼里都有那些功效。

因为《伤寒杂病论》在后世的失传,后人后来将其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如果细数张仲景在两书中姜的用法用量(上面说了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所以我这个回答重点会放在姜的量的使用上功效有什么不同)分析的话,会发现除了在甘草干姜汤和生姜半夏汤分别使用炮姜和生姜汁外,其余的方剂中都是采用生姜或干姜——两书中生姜的使用方剂有68个,干姜的使用方剂有52个。生姜(张仲景时期的生姜应为生姜的干燥品)在上述68个汤剂中的用量为一两(当时的一两为14g左右,下同)到16两(220g左右),常用剂量为3两(40g左右)平均用量在50g左右,而68个方剂中80%的方剂用量在一两道三两之间。干姜在汤剂中的适用范围为3.5g到40g之间(约),常用量为40g左右,平均用量在32g左右,80%的干姜用量在40g左右。

从上述方剂使用生姜的功效中,关联度最高的功能或症状是颈项强、头痛、表发热;与干姜关联度较高的症状是下利、厥里寒、下血出血等。

值得注意的是,张仲景对姜的使用,大大影响了其后各代医家对姜的认知——

生姜在隋唐时期用量范围比张仲景的东汉时期要大的很多;在宋代,姜的用量相较于汉唐则大幅下滑;金元时期生姜各剂量又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明白,生姜的用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清代略有上升,但整体上生姜的常用量还是不到汉唐时期的一成。而对于生姜的使用到了现代和当代的中医,用量依然处于普遍较低的水平。

而干姜的用量,汉唐时期平均剂量差别不大;唐代到宋代,干将的最常用量也是持平的;到了金元时期,干姜的平均剂量大幅度下滑;到了清代干姜的用量比金元时期略有增加;到了近现代和当代,肝经的最大剂量出现了第二个小高峰(你知道为什么吗?)。

说到姜的功效,我们还是分为生姜和干姜来说比较方便,因为古今中医都是这么分的。

生姜:生姜在《神农本草经》就未被录入,只是说到干姜时才顺带提及“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到了南北朝时期,陶景弘才在《本草经集注》里单独述及生姜的功效:“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久服去臭气,通神明”。陶景弘又在《别医名录》中说:“生姜,微温,辛,归五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

陶景弘的说法影响了后世各代医家对于姜的功效认知并有了进一步实践后的发展和深入。

总之,归纳生姜的作用如下——发散风寒,调和营卫;调胃和中,降逆化饮止呕;温阳散寒,祛湿利水;宣桐桐阳;温通血脉;解毒和药。

干姜的功效和运用——

干姜功效的记载最早可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功效被描述为:“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

以后各代对于干姜的原文就不说了,纵观历代本草对干姜应用的记载,结合张仲景对干姜的运用情况,总结干姜的作用如下——

温中散寒,通心助阳,止血,温肺化饮,温经通脉,回阳通脉等功效。

干姜和生姜,功效有什么不同?

尽管似乎人人都知道吃姜对人体的好处多多,甚至知道什么时候吃对身体更好,但对于生姜和干姜的功效差异,以及哪些人在什么时候使用就不一定人人都知道了。

这个答案,相信才是这个问题的核心——

生姜和干姜,尽管是同一种植物,但正因为中医积累起来的对其炮制方法不同,其主治病症也有很大的区别。

1.风寒表征多用生姜,里寒表征多用干姜。

生姜气新,挥发宜散,走而不受,特别擅长走表,所以张仲景以生姜发散风寒。

而干姜气笃,辛热守中,又走又守,特别擅长温里,所以张仲景用干姜去沉寒痼冷。

2.水气病症用生姜,水饮病症用干姜。

水气病症,以阳气郁遏,水浸不散为其病理的关键,表现为心下悸、腹中痛、雷鸣下利等。生姜辛温走散,宣通阳气,其意不在温阳,而在通阳,宣展气机,以布水津。干姜心热助阳,温里化饮,其意不在利水,而在温阳助火。

3.胃阳不足之浊阴上逆等证用生姜,脾阳不足之寒湿下利等证用干姜

建阳土胃,用生姜;温阴土脾,用干姜。

4.寒微病轻之证用生姜,寒盛病重之证用干姜。

张仲景创建大小建中汤,就是这个理论的例证,就不详解了。

另外,生、干姜的治病不同还在于——

干姜可以调理以下病症:阳虚阴盛的厥逆证,寒热错杂病证,出血病证。

生姜可以治疗下面的病症:血虚病证,气郁腹胀证,通经脉开血痹。

以上观点,基本都来自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的认知。

总之,通过上面对生姜和干姜的用法用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就是简单的一个姜,也绝不是“冬吃萝卜夏吃姜”那样去简单理解,而是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来用不同的姜不同的用量,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但愿上述回答对题主和读者理解生姜妙用有帮助。

关注我,用严谨态度,科普健康;用爱心,传递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