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的折画圆润自如他的用笔有何秘诀

 mengk4fz0yyf5h 2021-06-11

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赵体楷书的折笔大多圆润,请问大师们,赵体圆润的折笔是怎么写出来的?”折笔,主要是横折这个笔画,没有独立的折笔。在“永字八法”是“勒”和“弩”,但是,勒和弩到底是两笔还是一笔,这是一个书法实践问题,没有一定的法则。因为在“永字八法”之中,笔画和笔法还是分不清的。笔画和笔法又是互相通的,又是没法相通的。例如,我们刚刚提到的“勒”和“弩”这两个笔画,或者是三个笔法。按古代也好,现代也好,横折钩是一个笔画,但是需要用三个笔法来完成。

赵孟頫的折画圆润自如他的用笔有何秘诀
  • 赵孟頫行书《前后赤壁赋》选字

横折这个笔画,是从横画转变为竖画的相交之处的用笔,运笔方向上是从180度平角再转90度这样一个角度来完成的。

也是在横画和竖画的交接之间的一次调锋转换。

在篆书的书法体系里,从横转向竖,是通过笔法的平移,也就是提按中锋用笔来完成的。但是在隶书和楷书里边发生了一些变化,这就产生两种情况,一个是横画收笔处,用提笔再起笔来完成这个笔画用笔方向的转变,一个是像篆书那样圆转的去转换过去,如果从横到竖另起笔转换用笔方向,那么这个折就会变成见棱见角的一个笔法,如果是用平移的方法来转折,就没有见棱见角的那个折角了。

赵孟頫的用笔方法,两种情形都有。

赵孟頫的折画圆润自如他的用笔有何秘诀
  • 赵孟頫《三门记》单字折笔

例如,赵孟頫《三门记》中的,这个“运”字,宝盖和“ 车”的折笔就不一样。“车”的“日”部的折笔就比较圆润。是因为他没有调锋这样一个动作。而宝盖头的折笔有调锋动作。

在隶书和魏碑以及唐楷书法中,这这个笔画基本上都是用提笔另起一笔,来产生一个折角实现的。从此以后,在写折这个笔画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这样写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保持着篆书圆润的写法,其实两种方法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区别,只是在用笔方法和美学趣味上有一些不同而已。

赵孟頫的折画圆润自如他的用笔有何秘诀
  • 欧阳询《九成宫》、赵孟頫《前后赤壁赋》行书、汉隶《曹全碑》、《张迁碑》折笔的方圆趣味

在毛笔运行的过程当中,从顺锋要转向一个逆锋,必须要调锋,才能让毛笔恢复到顺锋的状态。那么,这个调峰的点在什么位置呢?就在横画收笔和竖画起笔的交叉点上。

这也是我们在“四法三笔”中所强调的“接笔”的问,即下一个笔画的起笔的位置。

事实上,当我们从横到折,也是从横到竖开始的起点上。就是横画完成了收笔,竖画要开始起笔的这个位置。

在处理这个位置上把它如何写的婉转圆润一些,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赵孟頫是把方笔和圆转的笔法并行使用的。

具体的方法就是如果要写的圆润一些,那么就不用调锋,而是直接通过提案的方法来实现圆润的转换。

赵孟頫的折画圆润自如他的用笔有何秘诀

例如我们看“盈”这个字的“皿”字部的折法,从横划写过来逐渐的提笔,然后再转折处提笔到最轻,然后按下去写出折画。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没有棱角,而是给人一种圆润的感觉。

那么这样的用笔是不是中锋用笔呢?我们认为仍然是中锋用笔。中锋用笔也有偏内偏外的用法。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执笔握着笔的时候,靠手心是内锋,靠手背的部分是外锋,大致上我们把它这样分为内锋分和外锋。

赵孟頫的折画圆润自如他的用笔有何秘诀
  • 行笔须顺锋,才有中锋。在行笔的过程中,始终存在“内锋”和“外锋”的问题

如果我们在用笔的过程当中,稍稍的有一些偏移,就是偏内或者偏外,这个情况仍然属于中锋用笔。赵孟頫恰恰就是很好的掌握了对用笔的内锋和外锋的把握。所以它能够圆润自如的以中锋把折画写出来,而没有棱角,圆转流利。

清代书法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中锋画圆,侧锋画扁”。这个说法很好的解释了折的写法有转与折两种方法,具体的做法,有的是平移,有的是翻绞。

赵孟頫的折画圆润自如他的用笔有何秘诀
  • 清笪重光的行书《自书七绝句》。其笔法结字圆润,多用平移之笔,有赵孟頫笔意

笪重光在《书筏》中说:“一画之自转贵圆”,他说的自传就是中锋平移,圆润均匀写小篆也是这样写的。“翻绞”翻脚之转则是在笔画边缘造成光源毛色苦辣湿润等不同的效果,这一手法在草书特别是狂草中广泛的应用,具有丰富的韵味和生动的节奏,那么在楷书和行书当中也会用到这样一些手法的。

赵孟頫的行书、楷书基本上用的也是提按转折。我们再看赵孟頫写的行书中的这个“荡”字,“易”的“日”字部横折是“提按”写的,而“勿”的横折是“平移”圆转写出来的。

赵孟頫的折画圆润自如他的用笔有何秘诀

这个道理非常明显,我们用毛笔画一个圆圈,是不用调锋的,但是我们写一个口字必须要调锋,因为它有一个从平角到直角的变化,而引起的比分要转折的问题。

那么通过调锋的顿笔或者叫做提按,就能够把笔锋的方向调转过来,这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我们就以上面“荡”这个字,来分析一下赵孟頫写出圆润的折笔的技法。

首先,这个技法是从横画开始,在收笔的部位提笔;然后,把横画的收笔部位与竖画的起笔部位用露锋的笔法巧妙连接起来,或者叫做一气呵成。那么这个折就完成了;再然后,按照下面的笔画是竖或者是竖勾再把它写完,这样这个笔画的转折就圆满的完成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笔画它都是有气运连接的,不可能是厄分离的,即便是用两笔接连的,他们也有一种气韵,或者叫做揭笔的绳连接,把它连接起来的那种断的,断然分别的这种遮蔽是没有的,尽管张孟福的这个笔法是很圆润的,但是跟两笔完成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美学的趣味上它有圆润圆转的两些特点而已。

赵孟頫的折画圆润自如他的用笔有何秘诀

注意上面我们分析的这个字呢,是比较典型的笔画的行笔,比较明显的这样一个笔法,还有一些笔法呢,比较含蓄,也就是说横画的收笔部位也没有变细,那么起笔竖画的起笔部位也没有变粗,而是横和竖的笔画是一样粗细的,例如“为”这个字。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那么,像“为”字最后一笔的这个横折钩的折笔处,更像是用篆书的笔法或者是草草书的笔法。

对于这样的用笔方法,我们多次说过,在篆书和草书里边的一些笔法楷书里边也会出现的,这就是比较圆润的一些笔法。具体的运笔方法与我们上面讲的没有本质的区别,就是它的提案不是那么明显,我们知道篆书的提案是不太明显的,那么草书的,有些笔画也是提案,不太明显的,这种书写方法呢,我们把它叫做顺风书写,是比较像“四法三笔”中“行笔”的用笔特点的方法。

赵孟頫的折画圆润自如他的用笔有何秘诀
  • 赵孟頫行书《前后赤壁赋》选字

我们在说到“四法三笔”的时候,一直强调起笔和收笔部位是有明显的调锋用笔的,而在行笔部位,由于运笔是在顺锋状态下运行笔画的,所以说,只有行笔是没有调锋的。

为此我在这里,再次的强调一下,调锋和提案有一个什么关系。

我们古代的书法理论里,说到用笔都要提到“提按”这个词。

赵孟頫的折画圆润自如他的用笔有何秘诀
  • 赵孟頫楷书《三门记》选字

尤其是董其昌,把书法的技巧和妙用都用提按来概括。

董其昌对提案这样的重视一点都没有错,但是我们不能把提按泛化,不能用提按来掩盖一些用笔的具体特征。

调锋是不是提按?当然是提按,没有提案就没有调锋。但是如果我们从用笔的目的上来讲,调锋的目的是为了把逆锋调整或者恢复到顺锋的状态,就是为了使得万毫齐力,才能写出饱满、圆润、有力的笔画来。

赵孟頫的折画圆润自如他的用笔有何秘诀
  • 赵孟頫行书《前后赤壁赋》选字

但是我们从起笔、行笔和收笔这样三个运笔环节上来看,在起笔和收笔部位最容易产生调锋,那么,对调锋我们刚才说过,也叫做提按。

但是,由于提按的目的我们刚才说了,任务和作用是不一样的。调锋是为了转换笔锋,那么在行笔部位,它也可能有提按。例如提起来笔画就细了,按下去笔画就粗了,这也是实实在在的提按。但是,这种提按是在不改变方向的情况下的提按,他的目的是为了笔画的粗细变化,而不是为了改变笔毫的运笔方向,所以调锋和提案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也是有着明确的任务上的区别的。

赵孟頫的折画圆润自如他的用笔有何秘诀
  • 赵孟頫行书《前后赤壁赋》选字

这个我们一定不能把提按和调锋模糊掉,我们把提按和调锋分开来看,可以更好的把握用笔的重点。比如,我们在起笔和收笔部位就要把握好调锋的问题,我们的行笔部位,就要掌握好提按问题,因为哪个地方粗,哪个地方细,或者是既不要粗也不要细,完全需要我们自觉的来把握提按这样一个用笔的方法。

如果要见棱见角的方笔就必须要提按调锋完成折笔,如果要圆润一些的笔法,就要用平移的运笔来写。

赵孟頫的折笔就是在同一个字里边,它的写法也有见棱见角的,也有比较圆润的,所以,他的用笔也是比较灵活的,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把折笔的圆润看成是一种惯性,更不要把它机械的理解为所有的折笔部位都需要圆润。

我们要像大师那样学习,需要用什么笔法,我们就用什么笔法,而且不同的笔法在书法风格的里占的比重是很大的,为了把控好风格的统一协调,那么用好一些具有特色的笔法也是形成风格的重要保证了。

(本文3333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