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剪圆成衣:一起来打假短视频里的“古法制衣”

 传统服饰 2021-06-11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剪圆成衣”,即用一块方形布经过折叠后裁圆、挖块,就可以制成一件大襟上衣,是短视频平台上比较热门的贴上“古法制衣”的题材。

△ B站截图(实际上短视频平台最多)

△ 根据视频绘制的剪裁过程

除此之外,与此相似的还有做成对襟唐装的,步骤大致相似,区别在于无须裁圆。

△ 根据视频绘制的剪裁过程

这种剪裁方式之所以在短视频平台风靡,因为它是基于平面剪裁,并且只需要用一块布折叠数次、剪裁几刀即可,无须拼接,也没有专业词汇,表面看非常易学易做,且具有一定的神奇感。所以视频主也往往套以“奶奶传授”、“古人智慧”之类的说辞。

实际上呢?

1,不古法

2,不易做

3,挑布费布

……不过,用这个方法的确是可以做出一件真人可穿的衣服的,但更适合做娃衣、纸衣之类比较小的成品。

#古人为何不用一块布折叠着做衣服?

肯定有人会说,一块布可以做出很多可能性的衣服,为什么你这么肯定地说这个不古法呢?

没错,早期的服饰并没裁剪概念,所以是直接利用面料穿着,比如像贯头衣是面料对折后挖出一个钻脑袋的洞/缝。

△ 日本学者推定绳文时代的贯头衣

△ 佤族贯头衣

又比如经过各种缠绕的裹穿。如果说贯头衣已有服饰裁制的雏形,那裹穿简直就太复杂了。除了我们熟悉的袈裟、纱丽这种裹穿,甚至还可以裹出有裤裆的裤子,而且这些穿法是至今仍然存在的。

△ 甘地

△ dhoti的穿法

△ 一百种纱丽的穿法

这些早期服饰的基本特点是,需要穿着方式的辅助才能达成理想的穿着效果,而不是我们现在这样买来的衣服已经做好了最终的塑形剪裁。

由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的面料我们叫做“机织物”,它是长方形的,区别只在于宽度和长度。在这种穿着方式下,机织物是不需要剪裁成圆形或者其他多边形的,因为穿上身以后经过了各种裹叠,原始形状对最终形态的影响不大

所以早期的古人会用一块布折叠着【穿】衣服,而不会折叠着【做】衣服。

#用一块布做一件衣服,为何不可行?

但当服装开始有了剪裁概念以后,短视频平台流传的这种“古法制衣”会出现吗?还是不会。

因为这种一块布做一件衣服,仿佛“天衣无缝”的理想状态,对布料的幅宽要求很高。人类的臂展约等于自己的身高,即便折叠后袖子有向下的角度,这种“古法”要用到的面料幅宽也必然在一米以上,但中国历史上手织布的主流幅宽基本都在50-70厘米,这就意味着要做出视频里的效果,就需要先将两块布拼合再做,显然就多此一举了。

古代不是没有超出主流幅宽的面料,但那样的面料一般都是有特别用处的,不会拿来做普通人的衣服。因为幅宽受限于织机的规模,可以偷工减料,不能无中生“宽”。之所以手工织机的幅宽始终停留在如今看来很窄的数字上,是因为引纬的这个步骤在没有机械化之前只要超出人类双手的操作区间就极大地影响织布效率。

△ 汉代织机

之前《时代更迭的时候,旧衣服都去了哪里?》《的确良:你为“化纤”拼过命吗?》里就提到过,即便在上世纪50、60年代,服装布料依然是非常紧缺的物资。织个宽幅布付出的成本并不是宽一倍人力就多一倍这样简单的关系,而是几何级增长。而实际上,民间的土布比上面列举的主流数据还要窄,不到一尺,在洋布冲击下才有了2尺左右的改良土布,得拼多少条才能做这样的剪裁方式?所以这些视频主的奶奶,除非是大富大贵还不知珍惜的人,否则哪里去搞来多此N举的剪裁方式呢?

#这是看上去很美的巧思,但做很难

其实历史上的剪裁方式,都以节约为主流。明神宗的定陵出土的服饰,经过排料依然可以看出十分紧凑,皇帝家都如此这般了,老百姓家里哪来的“余粮”?

△ 定陵龙袍拼接成衣示意图

实际上这种让布料重叠一部分角度的做法,的确存在,之前在《“偷”襟与归拔:传统服饰平裁工艺之下的“暗度陈仓”》里就介绍过。但旗袍这种只悄悄“偷”出一个缝份的量而已,并不影响最终的整体效果。

如果对视频里的做法有兴趣,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如果要像视频教程里那样重叠出一块前襟的量,那这件衣服就不能做得很紧身,因为越宽松对这种“偷”出来的“误差”越宽容

第二,如果对大襟形态有追求,就不要选这种,做对襟或者斜襟会看起来更好。因为它本质就是几个三角片拼成,大襟的弧度就会受限于斜边,无法做出理想的形态。

△ 大襟弧度受限于折叠方式

当然,硬要杠,也是能做出来,那就不是它这种折几下、剪几刀看起来很傻瓜式的做法了,要么内外襟不对称(无法折叠一起剪),要么重叠部分加大(穿起来会很局促)

第三,面料质地和花色的选择,都不要选方向性很明显的,因为它的前襟纱线方向是倾斜的,所以它的最终效果和用其他方式但纱线垂直的做法会有出入。

△ 纱线方向示意图

别小看纱线方向这个问题,错了真的会很尴尬,见《破裙:无知者的一次失败发明 | “汉服”溯源》。

第四,做出来是类似插肩效果,袖子的灵活性大大降低,所以它只是“平面”剪裁,而不具备传统剪裁的优点。奶奶如果还是需要下地劳作的奶奶,就不要搞这个了,如果只是日常穿着学习办公,还是可以的。

最后,这种方式更建议小体型的娃衣、还有纸衣之类的使用。只有做起来才知道,真人比例的话,崩溃从画圆开始,然后怎么折叠都不平顺不对称,完全不是视频主演示的那样。这个原因也不是你的错,只要仔细看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视频主都用小块面料来演示。

最后——

打假只是“鱼”,将这个过程讲清楚是“渔”,虽然关注我这个号的人,应该都不是这类短视频的受众,但讨论一下这些奇妙的现象也是很有趣的事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