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行合一

 白云abc123 2021-06-11

  明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王守仁因反对宦官刘瑾被治罪。
  撤掉部委司长职务,打四十大板,发配到贵州龙场当招待所所长。
  龙场这个地方地处山区,山上草木繁茂,苗僚杂居。王守仁在这个地方虽然清苦,倒也乐得安静,潜心治学。
  正德四年秋天一天的傍晚,看到一名自京城来的吏目,携带着一子一仆前去上任,路过龙场,投宿在一户苗家。想向他们打探一下京城的消息,可是天色已晚不方便了。第二天一早派人去探问,不料他们已经走了。
  将近中午,有从山那边来的人说,有一个老者死于山坡下,有两个人在旁边痛哭,估计是吏目病死了。到了晚上又从山那边传来消息说,山坡下有两个死人,一个人在旁边痛哭。问询具体形状,大概是吏目的儿子也死了。又过了一天,有人过来说,山坡下有三具尸体。仆人也死了。唉!令人伤心。
  想到他们三个暴尸荒山野岭没有人管,就带上两个童仆,拿上铁锹、畚箕去埋葬他们。
  两个童仆露出了不情愿的神色。王守仁和两个童仆说,我们三个和他们三个是同样的命运啊。两个童仆伤感流泪,主动前往。
  在山脚下挖了三个坑把他们埋了,供上一只鸡三碗饭,一边流泪,一边叹息,向死者祭告:
  你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我是龙场招待所所长王守仁。
  你和我都是中原人啊,不知你是何郡何县的人,为什么要来这里做荒山的野鬼?
  古人不会轻易离开家乡,外出做官也不会超出千里。我是被流放到这里的,理所应当。你有什么过错呢?为什么也来到此地。听说你的官职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吏目。工资也没多少,在家种地也能挣这么点钱。为了这么点工资跑这么远去上班,这下好了,把性命也搭上了。还连累儿子、仆人也送了命。
  既然你是为了贪恋这点工资,就应该高高兴兴去上任。为何我昨日我看见你皱着眉头,愁容满面,似乎承受不起那么深重的忧愁。
  唉!悲伤啊。纵使我不葬你,那幽暗的山崖上野狐成群,阴深的山谷中有大如车轮的毒蛇。也能让你葬身在它们腹中,必不会让你的尸体长久的暴露在荒山。你一死已经什么也不知道了,可我怎么能安心呢?
  自我离开家乡,到这里已经三年了。历尽瘴毒而能勉强生存,是因为我从来没有一天忧愁悲伤过。今天这么悲伤是因为你啊!把你想的太重,把自己想的太轻了。我不能再为你悲伤了。
  为死者作歌二次而回。
  王守仁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日夜反思。一天半夜他突然顿悟。认为心是感受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
  写下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并提出知行合一说,知行合一的思想有两层意思。
  一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功夫。”
  二是以知为行,知决定行。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从此之后,在居于正统地位的朱子理学之外,开启了声势颇为浩大的阳明心学。
  《尚书》里说,知易行艰,孙中山说,知难行易,唯独王守仁说知行合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