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感而发,企业做流程体系建设要趁早

 金国华 2021-06-11

这是流程管理实践的第219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新来的朋友别忘了点击上面的蓝色(流程研习社)加关注,通过【书与文章】查看所有【历史好文】。

节前,我在客户企业辅导流程工作。

在了解企业多年来流程体系建设工作后,身在现场,我突然有一个感触:企业做流程体系建设要趁早。

客户企业做流程体系建设工作比较早,虽然投入的专职团队并不大,但这几年流程体系建设还不错,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比如形成了公司流程架构和清单、有相对完整的流程文件、形成了流程优化项目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了流程治理机制等。

这对现在很多流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塑造了很好的流程建设土壤,而且,这些成果也得以相对快速地复制到其他事业单位,这对于很多兼并扩张战略的企业尤为重要。之前,我就遇到过,兼并其他企业后失败的案例,企业董事长就说兼并时别人看重我们的管理能力,但兼并后这两年发现我们自己的管理能力也一般没办法输出,根本没达到当初兼并的目的。

特别是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找我做流程咨询与辅导工作,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当然,客户导向型经济是主要动因,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面临市场与客户端的压力越来越大,倒逼企业需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流程型组织成为必然。

很多企业规模大了再启动流程体系建设,会面临如下困境:

1. 企业规模越大,业务发展越受限于管理基础,管理水平越来越成为业务增长的一个制约瓶颈因素,这时再回头补功课,往往业务就会出现断崖式的风险,或者贻误战机错失了行业发展的好时机;

2. 企业规模越大,流程工作越难以破冰,企业旧文化及已经形成的内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导致协同工作越来越难做;

3. 企业规模越大,业务流程转型越难,需要投入的资源就越大,对流程职能的挑战越大;

4. 企业规模越大,流程工作试错的空间就越小,企业一旦发现流程工作价值不大,就会怀疑甚至否定流程职能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

5. 流程体系建设,是新旧文化和势力的战斗,是运营管理模式的再造和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本身就需要长期积累。

所以,我认为企业流程体系建设,越早越好。

只是每个阶段,流程体系建设的重点有所侧重而已。

比如,有一些小微企业,流程体系建设工作重点可以放在定规则和经验沉淀复制上。每做一个工作,公司都要求员工及时形成书面化的操作指引,减少重复性的行政指令要求,强调岗位自主负责,并希望好的经验快速复制到同类型岗位。

这个阶段,不重视流程整体架构的设计和优化,但强调各职能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对内部关键协同痛点及客户界面做及时优化,同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中大型企业则需要围绕核心业务价值链流程进行端到端拉通设计,强调流程架构设计的合理性,关注端到端业务目标的达成,推动综合业务管理变革项目支撑战略转型或升级的要求。同时,不断建立和完善流程治理机制,真正建立流程型组织。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但却很容易忽略企业从小也要养成好的运营管理习惯的重要性。

管理和业务是企业发展的两条腿,两者相辅相成,企业愈大愈是如此。

很多人说:“管理快于业务,企业会死。”犹如很多人人云亦云:“企业不能过于精细化管理,否则会限制企业发展。”可现实是,大多企业仍处于管理粗放的阶段,远没实现精细化管理,又谈何限制企业发展。相反,很多企业都因生在管理粗放的泥潭里,备受折磨,往往严重制约了业务发展。

企业不重视基础管理,就会像“一潭死水”,企业会越来越僵化,企业文化越来越陈旧,离客户会越来越远,业务竞争力也会因失去强有力的土壤而丧失。

企业做流程体系建设要趁早,这会让企业尽早自带“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基因,更容易形成一家“以事为中心”而非“以人为中心”的组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